高考放榜之日幾家歡喜幾家愁 理性看待高考牛校

掐出“最牛班”。
每年高考放榜之日,自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對考生來說如此,對學校而言亦然。東莞東華高級中學今年高考文理科全省前十重獨占8名,這所民辦學校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自然牛氣沖天,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高考牛校往往是實行軍事化封閉管理、題海戰術,盡量少放假,注重研究所謂“題路”,提倡標準化,還有嚴苛的作息制度和巨大的課業壓力……
針對上述現象,追捧東華的人們可是有十足的資本炫耀的。首先,東華高級中學是一所純粹的民辦學校;其次,據東華中學的有關負責人介紹,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些高分考生可不是什么考試機器,他們不止會考試,動手能力、課外活動能力那也是杠杠的,絕不是高分低能。
所有和傳說中的高考名校的區別,以及完全不依靠行政資源就能在高考中獨占鰲頭,笑傲江湖,讓東華愈發被“神話”,被人們冠以在高考中“一個學校打敗一座城市”。以今年的成績,可能不止打敗一座城市了。
即便如此,東華仍然難逃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專業人士的質疑,認為東華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除了用優質的待遇吸引優質教育資源,還有過往東華高級中學通過小升初考試拿走了全市最優質的生源。這一點,通過公開數據可窺一斑,比如,2015年東莞民校小升初考試對外招生約1000余人,其中公辦生90人,而今年報考東華初中人數約在13000人左右。
以此計算,面談報名和錄取比例約為13:1,公辦生的競爭更為激烈,超過144:1。此外,中考錄取分數線東華也是全市最高的。可見,在招收優質生源方面,東華選擇的余地確實更大,也更加嚴苛。
筆者無意去質疑東華高考中取得的優異成績,只是想說,在目前的大背景下,一座學校再牛,它依然是以分數、成績和升學率、上線率來衡量學生的優異與否以及學校的好壞,那么與真正的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并不完全對等。
此外,雖然東華是民辦學校,但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學校畢竟還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這也是東華的學位有一部分是要拿出來作為公辦學位的原因。東華的成功,意味著這種優質資源無法使更多的人獲益,尤其是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走出來的學生或更甚,因為他們的起點較低。
可以預見的是,東華在高考中取得的成績越優異,其優勢越大,在未來,其所集中的優質資源就越多。
從教育本身而言,它從來就不需要傳奇和神話。優質的教育資源越集中,只會讓大多數人失去享受這些優質資源的機會和權利,這對貧困階層的子女更為明顯。
筆者以為,人們不應該將眼光僅僅盯在“高考牛校”身上,這和當下人們追捧高考高分考生的性質無異,這本身就不是正常的現象。
我們應該將眼光瞄準的地方是,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一批以素質教育為導向,遵循科學的教育規律,實施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的優質教育資源越來越豐富,絕大多數人有享受優質教育的機會,有更多的選擇權,這才是青少年之幸、教育之幸、民族之幸。在這樣的環境下,升學率已經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最適合的教育,獲得最大化的發展,若此,才是教育的理性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