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偷懶用“搜題APP” 老師下“逐客令”你咋看?
圖片來源:網絡
“原來現在孩子做作業還有這么一個神器啊!”杭城某初中學生家長李女士前幾天在班級QQ群里接到老師的提醒,“老師特別交代我們家長,說是據了解有許多孩子不認真做暑假作業,仰仗‘搜題APP’應付,要求我們家長務必協助刪除孩子智能手機里的解題軟件。”
李女士所說的搜題APP,相當于一種參考答案輔助軟件,只要把不會的作業題拍個照上傳,軟件里就能顯示出答案。
據了解,發出類似要求的,不止這一所學校。
老師QQ提醒家長 刪除孩子手機里的搜題APP
“我之前還不知道有這種軟件,老師提醒了才去問孩子,幸好我家孩子沒有在用。”李女士女兒新學期就要讀初二了,據女兒說,班里確實有好多同學在用這個軟件。
記者隨機問了10個小學、初中、高中的同學,有8個表示曾使用過搜題類的APP軟件。
“搜題APP”是個統稱,最近,某APP軟件的廣告特別猛,號稱“覆蓋初中高中全部學科,無論題目是文字、公式還是表格等都能精準搜到。遇到難題不用再去問老師學霸,只要用手機對著題目拍張照,它就能把詳細答案顯示出來。”還請來了眾多明星做推廣。
對此類軟件,同學們態度迥異。
有人稱之為“作業神器”。高三剛畢業的劉同學說,自己用過其中一個APP。“有答案和解析,在家里復習的時候用過幾次。自己想了半天不知道從哪里入手,不在學校問老師同學也不方便。以前我會上網搜,有了這個更方便些。其實我覺得這個就像參考答案一樣,看自己怎么利用了。”
新高一的張同學說,自己沒用過,但是不少班級同學在用:“學霸刷題多,有些題做不出,搜下答案看看,就有思路了,還是挺促進學習的。”他也表示,還有一些同學用了這個,就懶得自己想,不會做直接開刷,直接抄答案的也有,變為“抄作業神器”。
做作業成直接抄答案 家長氣得沒收孩子手機
“我沒用過軟件,但是有上網查過題目答案。”高中畢業生王同學說,后來,他發現,“按照網上的答案對照著,當時是會做的,但其實沒有深入去思考和理解。那種解法記不住。還是問老師效果比較好。”
對搜題APP,老師都下“逐客令”了,家長們又會怎么看待?
記者發現,家長們的態度不一。有恨之入骨、不刪不快的,也有淡然處之,讓孩子“該用時候再用”,甚至還有下載自己用的。
說起搜題軟件,家長樂媽就咬牙切齒。她說,兒子明年新初三,作業不少,本來作業做得不快,但上學期有段時候沒多少時間就把作業做完了,后來才發現,“他手機里下了個軟件,有些就直接抄答案的。”她氣壞了,沒收了兒子的手機,“這樣完全沒有做作業的意義了!原來上網查麻煩,而且不一定能查到,這個一搜就有了!太可怕了!”
家長陳女士則是個支持派。她說,前段時間看到廣告有這么個“神器”,自己下載安裝了。“小孩四年級,作業經常要我輔導,有些題真是我完全沒有頭緒。搜一下,了解解法,我就能指導小孩了。奧數題也能看明白個大概。”
搜題軟件流行 倒逼學校作業改革
拍照搜題的在線教育類軟件,其實早在2013年就出現了,開發者表示,這是為了“幫助學生解決碰到難題不好意思麻煩別人的需求”,是“拯救學渣”的利器。
之前,也有專業媒體對幾大熱門搜題APP進行了測評,發現搜索的準確率(搜索結果和被搜索題目匹配的數量)并不高,最高的為62%,最低的為48%。記者也去書店現場用小學到高中的參考書進行嘗試,發現有個別題搜不出來。
老師們是怎么看這個所謂的“神器”的?
也有網友吐槽,有些答案有誤,容易遭受“誤導”,而且有些自創題、手寫題是搜不到的。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孫秋林老師說,她去年底看到過一個軟件廣告,就下載了一個試試。“一些參考書里的題,歷屆的高考題,基本能找到,但新的題目、原創題目就不太有了。”在孫老師看來,這個搜題軟件具有兩面性,就和平時“布置的作業、各種資料留不留參考答案”相似。參考答案,善于利用是可以的,比如在假期里,碰到問題不一定能及時找到老師,有一個東西可以借助,但前提是“科學使用”,如果直接抄答案,那就是浪費時間。
杭州市清河實驗學校校長周蕓佳說,不管是網上查找答案,還是搜題的軟件,一定要“慎用”。從積極意義上講,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有參考答案可以部分充當老師的作用,但是對大多數孩子來講,很容易產生依賴心理。
周校長說,現在老師布置作業時,除了一些作業是為了鍛煉孩子的自主能力,會給學生留參考答案,大多時候參考答案是撕掉的。但也有孩子把撕掉答案的作業本會再買一本,把答案再拍成圖片,上傳到QQ空間里。“現在有這個拍圖就能搜出答案的軟件,學生找答案更方便了,也更容易造成對孩子的損傷。對于自制力還不強的孩子來說,建議不用。”
周校長說,搜題軟件的流行,從另一方面看,也是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挑戰,提醒我們的作業需要改革。如果只是讓孩子做這些書面的、印刷好的作業,很容易就找到“參考答案”。在教育中,應該給孩子們更多探究性的作業,這些作業沒有“標準答案”,作業的目標是對知識的思考、能力的培養。(記者 金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