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子報興趣班 孩子:讓警察叔叔把媽媽帶走!
“我要打110,讓警察叔叔把媽媽帶走!”這句話出自遼寧沈陽市5歲的小朋友萱萱之口。在暑假期間被媽媽安排學鋼琴、圍棋、英語、畫畫……各種興趣班,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玩耍,萱萱很生氣。
雖然童言無忌,但是可以看出孩子對興趣班極為反感。對此萱萱的媽媽也有一肚子的苦水,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紀鋼琴已經考到七八級,舞蹈已經學了好幾年,望子成龍的媽媽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萱萱的媽媽坦言,小時候家庭條件一般,沒有機會接觸到興趣班,現在有條件了,一定要讓女兒得到最好的教育。
這種以父母意愿為中心的興趣班是否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以何種方式參加興趣班能夠讓孩子更加快樂?就此問題,記者展開了調查。
興趣班種類多樣化,選擇的余地大
記者來到沈陽市大東區青少年宮,大東區少年宮是一所少年兒童校外教育機構,位于沈陽繁華地段,是周邊學生家長常常選擇的興趣班輔導場所。走進青少年宮,立刻感受到暑期繁忙火爆的場景,門前展示的是各種興趣班的簡介和師資介紹,休息大廳里孩子和家長川流不息,時常有上下課的孩子由家長陪同進出,記者注意到參加興趣班的孩子大多集中在4~10歲,也有兩三歲的孩子被家長帶來參加興趣班。
大東區青少年宮的工作人員介紹,如今的興趣班不僅包括舞蹈、美術、聲樂、鋼琴等種類,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外來流行事物的更迭,興趣班的種類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家長、學生的選擇空間和余地更加多元化。
在大東區青少年宮,記者看到很多家長給孩子報名沙畫特長、樂高機器人、手腦算等幫助開發手腦配合的項目,開發學生智力并培養興趣的特長。王女士表示,這些特長能夠讓孩子提高創造力和首腦配合能力,對于早期開發孩子的智力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在眾多興趣班中王女士為孩子報名了樂高機器人班。
在采訪中記者還發現很多傳統文化,走進了孩子們的興趣課堂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們還會把剪紙、皮影戲、糖畫等帶到孩子們的身邊,豐富孩子們的興趣種類,讓家長在傳統興趣班之外有更多的選擇。
“別家孩子會的,我的孩子也要會”
記者以幫女兒報興趣班為由咨詢如何幫孩子選擇興趣班,招生老師表示,一般女孩都會喜歡跳舞,可以先給他報一個季度的舞蹈班,在學舞蹈的同時可以在少年宮走走看看,如果對哪個班感興趣的話,就再多報一個。每種學習班都讓她嘗試一下,這樣才知道孩子的興趣在哪里,最終選擇幾個她最感興趣的班確定下來。
馬女士的兒子今年10歲,上小學三年級,馬女士平時工作非常繁忙,經常出差,暑期的到來是把孩子送到托管班還是在家參加興趣班成為她比較糾結的問題。后來因為考慮到托管班在夏季比較熱,所以馬女士選擇讓兒子在家放假,同時參加幾個興趣班。
馬女士為兒子報了三個興趣班,分別是美術班、籃球班、弟子規學習班。美術課是每周一、四下午2∶00~5∶00,籃球課是每周一到周五4∶00~6∶00,弟子規是每周日1∶00~4∶30。由于美術課和籃球課有一個小時是撞車的,因此上美術課的時候就需要早走1個小時去上籃球課。就這樣,一個假期的生活被安排得滿滿的。由于興趣班離家比較遠,馬女士的愛人特意買了輛車專門接送孩子。
談到為何給孩子報這三個興趣班,馬女士說:“美術課可以發揮孩子的創作力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籃球可以讓孩子鍛煉身體,而弟子規可以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讓孩子懂禮儀、知感恩。”
“其實我為他報這幾個班并不是說讓他以后能朝著這些專業去發展,而是希望別人家孩子會的,我家孩子也能會。”在此之前,馬女士還曾經為孩子報過圍棋班和乒乓球班,但是后來發現孩子對這兩樣興趣不高,就放棄了。目前學的這三個興趣班,孩子反饋還不錯,還有繼續學下去的愿望。
記者了解到,對于興趣班的選擇,有些家長是征求了孩子的意見,并且現在學習的效果也不錯。10歲的珊珊學習舞蹈已經半年了,現在舞蹈已經跳到了四級,“我可以跳好幾個曲目,還參加了電視臺的演出呢。”珊珊自豪地說。還有一些是家長包辦,“媽媽讓我參加我就來了,學著學著也就習慣了,就是沒有時間出去玩啦。”少年宮門口8歲的小男孩濤濤這樣跟記者說。
80%的孩子至少參加一個興趣班
馬女士為孩子在假期報了美術、籃球、弟子規三個興趣班,美術一個月8次課550元,籃球課一個月2580元,弟子規參加的是免費的公益課程。一個暑期下來,馬女士需要為孩子支付興趣班的費用達3000多元。
記者在沈陽市大東區青少年宮門口隨機采訪了10位前來咨詢報名的家長,80%的孩子至少參加了1個興趣班,50%的孩子參加了2至3個,20%的孩子參加了3個以上。一門課程一個月需要500元以上,如果參加2~3個,那一個月就是1000~1500元的支出。另外,由于暑期父母都在上班,接送孩子參加興趣班的基本都是爺爺奶奶,很多老人對興趣班根本不了解,只是單純的負責接送。
青少年宮每一層坐的、站的都是學生家長,80%以上都是六七旬的老人,老人一邊扇著扇子,一邊在嘮著家常。“參加一個興趣班,這一下午的時間就耗在這了。”“這不,今天參加兩個,一天都沒回家,回家再來也不趕趟啊!”盡管老人有一些埋怨,但是只要孩子有興趣,想來學,家長就奉陪到底。
“讓你有一技之長,培養你的情操,培養你的涵養、培養你的氣質。”
誘人的廣告語、著名藝術殿堂的照片、各種演出節目的舞臺劇照……門外的宣傳為孩子們描繪出一個色彩斑斕的童年,一個與他們爸爸媽媽小時候不一樣的童年……(見習記者 賈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