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回應"撞衫":一種文化傳統 兩校個性表達
圖片來源:網絡
到底是網友的過度解讀,還是追求古典風格的一場“誤會”?這兩天,圍繞武漢大學錄取通知書與中國人民大學去年古典風格錄取通知書“撞衫”的事件,網友們打起了一場“口水戰”。
26日,武漢大學官方微博對外公布了該校今年錄取通知書的樣圖。隨后,就有網友發帖質疑稱,該版錄取通知書與中國人民大學2014年版錄取通知書在風格和樣式上酷似,都采用了古典風格的豎式排版,且形式上都采用“題簽+毛筆字體”,并配以古典花紋。該帖發出后,立即在網絡上引發了兩校學子、網友的激烈爭辯。
對于網友的質疑,記者致電武漢大學招辦負責人,該負責人回應稱,該校2015版通知書是根據自身需要獨立設計,而且從2014年起,武漢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就開始借鑒古典書籍的豎式排版模式。
該負責人表示,“豎式排版+題簽+毛筆字體”是中國傳統文化書籍設計中的經典元素,近年來這些經典元素和古典風格的復興與流行,反映出當前中國文化的自覺意識,也造成某些設計產品在風格和形式上的相似與趨同。但是,這種傳統文化資源是公開的,而非獨家專屬。
該負責人解釋稱,武漢大學“錄取通知書”字樣源于呂建德字體,在字體庫里類似的字體有很多。為了凸顯武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設計者頗費了一番心思,并最終決定采用“龍騰魚躍紋”。人大版通知書主要使用“海水江崖紋”,也是傳統紋樣的一種。
7月27日深夜,武漢大學在其官方微博上亦發表了題為《我們到底像不像?一種文化傳統,兩校個性表達》的回應,稱“我們無意長得像誰,我們只想像我們自己”,并援引多所高校錄取通知書,認為“大家所利用的傳統文化元素符號都是直接從公共資源中調用的,而非真正的獨家原創”,“兩個版本的通知書在形式上的‘撞衫’并不能否認武大版通知書理念的獨特性和設計的獨立性”。
面對網友的質疑,武大官微也表示,武大通知書設計的個性化程度仍有提高和改進的余地,“如何把學校個性更好地和形式要件充分結合,應該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據悉,近幾年,借用傳統文化元素設計錄取通知書已悄然成為許多高校的流行做法。在網絡上走紅的陜西師范大學“毛筆字通知書”,一筆一畫,寫的不僅是字,更是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北京師范大學2013年錄取通知書采用“傳統豎式排版+啟功體書法+題簽”形式,也頗有向中華傳統文化致敬的味道。(記者 柯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