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稱,中國經濟近年來主要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可能除了軍事技術之外,中國人幾乎可以生產世界上的一切東西。但是中國人缺乏創新和自己的發明創造。第二個問題是:不管中國沿海大城市中產階級的生活標準多么接近于西方發達國家,在農村地區——盡管經濟快速增長——貧困現象仍舊十分嚴重。在寬闊的高速公路和高鐵線路網之外,很多人仍然依靠國家過去分給他的小塊土地生活。他們大多就業不足。這些問題很快就能得到緩解:這要多謝網絡經濟。
德國《時代》周報網站9月14日報道稱,淘寶肯定是最著名的例子。這個交易平臺(某種程度上的eBay和亞馬遜的組合,其母公司阿里巴巴的營業額比這兩家美國公司加起來都多)已經促使中國越來越多的貧困農村家庭成員加入到網絡經濟當中。他們通過自己的淘寶店鋪直接向顧客供應自己的農產品以及手工業產品。有的農民干脆提供自己的庫房給網絡交易商做倉庫。這給農民帶來租金收入。
報道稱,不久前,分享經濟也在中國興旺起來。分享是指交易(特別是服務)在用戶之間直接進行,并不通過中間商。網絡平臺的運營者大多只收取很少的費用。在西方,提供租車服務的優步公司和房屋租賃中介空中食宿網站這兩個美國公司是分享經濟的代表。
在中國,此類平臺主要在農村落地開花。例如,一位企業家兩年前在東北遼寧省建立了一個網絡平臺,該地區的小企業主付很少的中介費就可以將他們的設備租賃。這獲得成功:在他的網站注冊的超過1000多人,每月使用該服務的達幾千人。
什么令中國網絡經濟如此特別:與比方說德國不同,美國供應商(谷歌、臉書、推特、優步、空中食宿)多數打入德國的這一領域,而中國人幾乎一直都是建立自己的對應產物。報道稱,這主要是因為市場保護和國家審查的原因。它有利于本土服務商的產生。
報道稱,它們絕對不僅僅是美國供應商的粗糙翻版。它們當中的很多趣味性更強,功能更多,或者是提供樣板根本沒有的服務。例如不到兩年前作為出租車程序成立的滴滴打車不僅介紹出租車服務,也介紹私人駕駛或者是合伙打車服務。超過1000萬中國人每天使用該項服務。(編譯/趙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