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歲成人高考生:妻子病逝讓他開始學醫
昨日上午,東湖公園。秋日的陽光里,77歲的莫名高回憶執教往事很是感慨。
姓名:莫名高
籍貫:廣東韶關
標簽:執教40多年,上世紀80年代提出激勵教育理念;今年10月底,參加成人高考,或是江門最老考生。
時隔50余年后,近日77歲的莫名高再次走進考場,給今年江門的成人高考留下了“傳奇”。在莫名高的世界里,即便將至耄耋之年,也沒有“船到碼頭車到站”的 感覺,只要活著,就應該有所追求。按照莫名高的計劃,他報讀了廣州中醫藥大學的中醫專業,如果順利的話,三年后,他還想考取本科的中醫專業,繼續深造。而 他之所以報讀中醫學,是因為老伴患病去世讓他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少時上學適逢戰亂
莫名高是廣東韶關人,少年時在家鄉南雄求學,他還記得,小學的課堂常常被日本飛機的轟炸聲打斷,想要多學點知識非常不易。
1957 年,莫名高在南雄中學高中畢業,因為當年招生人數極少,他并未能順利升入大學。“當年整個國家才招10多萬人,我的成績還不錯,但沒有考上很不服氣,準備 第二年再考。”莫名高說,恰好當時學校缺教師,教育局讓他去當老師,這樣他走上了三尺講臺,與教師的緣分持續了40余年。當時,“語文、數學,總之各個科 目我都教過了。”
1959年,莫名高希望能提高自身素質,便報考了華南師范大學的物理系,一邊在該校的韶關授課點學習,一邊教書。1962年他拿到專科畢業證后,在南雄教書直到1997年退休。
曾提出激勵教育理念
“現在南雄的教育界,說起莫老爺,大家應該都會有些印象。”談起自己的教育事業,莫名高的聲音都提高了幾分。他說,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便結合自身40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激勵教育理念。
“激勵教育包括外附激勵和內滋激勵,實質是要激發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和認同感,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相信每個學生都是要求進步的,尊重學生的人格,用適當的 方法幫助學生追求進步。”說話間,莫名高還給南都記者塞了一張正面寫了“激勵教育一個轉變、二句話、三點要求”的紙條。而紙條的背面則是莫名高對當今教育 的思考:迷失了精神活動的本源,迷失了教育無類的情懷,迷失了因材施教的傳統。
因為對教育事業充滿了熱忱,退休后的莫名高被聘任至廣州南方中學任教導主任。2003年,在朋友“三顧茅廬”之下,莫名高還曾到海南一所學校任校長。
采寫:南都記者謝婷
實習生黃嘉敏
小故事
妻子病逝后
他開始學中醫
2001年,莫名高的妻子因患肝癌病逝。因為病情發現得晚,妻子在確診后走得快,這讓莫名高很受打擊,他自此開始學習中醫學,希望能學以致用,對家人的健康有所幫助。
“報名成人高考,這對自己有約束。我買了很多中醫書,全靠自學。”盡管莫名高每天都會在中醫課程上花兩三個小時,但他仍然覺得不夠。
因為有過當老師的經歷,莫名高對于考試并不十分擔心,經過前期一個多月的復習,他預計語文可以拿到100多分,數學估計有80分,而英語成績稍差些。
“大家覺得退休了,就沒有了追求和理想了,隨便打發時間,但我不是這樣的人。”莫名高說,要活到老,學到老,生活才能充實起來。
莫名高計劃,如果這次能考過,三年后還要考中醫本科專業。“當年我學物理是出于教學的需要,現在學中醫是自身的需要。有夢想,我就有動力,這種動力促進我不斷學習。”
威水史
他的教育理念曾在中山實驗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莫名高的激勵教育理念比較超前,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其文章曾獲得廣東省教育教學科研類的一等獎,廣東教育學院、省教研所的教授還與莫名高一起組成了研究小組,在中山進行教學實驗,20多萬學生因此受益。
“改 革開放初期,很多個體戶不識字,沒有文化,但都大把大把地撈錢,導致新讀書無用論風潮很嚴重。在種情況下,推廣我的這種教育理論,就真正地起到了作用。” 提及當年的情形,莫名高由衷地感到高興,他還記得,許多讓人頭痛的學生他都能搞定。為了激勵學生,他曾經給他們塞過紙條,給予鼓勵和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