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檢總局:努力打造歐亞食品安全大通道
新華網北京11月3日電(李楠) 11月3日,由國家質檢總局主辦的“一帶一路”(北京)食品安全合作高層對話在北京舉行,會議以“共商、共建、共享,塑造食品安全國際共治新典范”為主題,審議并簽署 《“一帶一路”食品安全合作高層對話聯合聲明》。歐盟、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蒙古國和中國負責食品安全事務的相關代表參加。
加強歐亞食品安全合作是多方共贏必然選擇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吳青海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生產和消費國,也是最大的食品進出口貿易國。中國與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食品貿易合作關系日益密切,在雙邊對外貿易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過去的十年,中國與沿線經濟體貨物貿易年均增長19%。未來五年,中國將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的商品,而肉類、糧食、乳制品等仍將有較旺的市場需求。
從歷史上看,古“絲綢之路”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品農產品貿易通道。中國的茶葉、絲綢等因此而聞名于世,沿線國家的果蔬、動物產品等也源源不斷地進入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正是基于古絲綢之路的歷史積淀發出的合作倡議。
重慶、鄭州、武漢、成都、西安、義烏、蘭州等許多城市都陸續開通了中歐鐵路集裝箱班列,它是貫通中亞、俄羅斯、歐洲大陸的重要運輸路線,也是銜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吳清海說,互聯互通是實現“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打通“一帶一路”沿線食品安全通道,將使每個途經的國家都能受益,對擴大沿線各個國家的食品農產品貿易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打造歐亞食品安全大通道是提升合作的最有效方案
當前,亞歐各個國家都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食品安全國際合作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多邊合作機制,解決食品過境問題,打通歐亞“食品安全大通道”是這次高層對話的主要目的所在。
在談到“一帶一路”對中歐之間的影響時,歐盟衛生和食品安全事務委員維特尼斯·安德留凱伊提斯表示,“‘一帶一路’是中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重要體現,中歐之間的許多過境貿易也都是伴隨著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展開。在不久的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合作貿易通過鐵路進入中國市場。”
維特尼斯·安德留凱伊提斯認為,中歐在食品安全合作方面合作的機會很多。他表示很高興看到中國新修的《食品安全法》正式生效,對于中國的食品安全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進步,表明中國在逐步提升自己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標準。同時,歐盟在食品安全方面也會繼續給中國提供支持,尤其在技術層面上的支持。
本次高層對話還強化食品過境監管合作機制,吳青海表示,解決這個問題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合作機制,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和協商機制,增進沿線各方的相互理解與信任;二是制定技術方案,充分尊重沿線各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針對過境食品采取的風險監管措施,參照WTO/SPS、OIE、IPPC等國際準則,加強風險交流;三是加強監管合作,積極推進與沿線國家在風險預警技術、應急事件處置、產品追溯管理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
據了解, 《“一帶一路”食品安全合作高層對話聯合聲明》指出,高層對話參與國將積極參照WTO/SPS、OIE、IPPC等國際準則,采取必要措施促進貿易便利化;同時,建立具有更高效信息交流和協商機制歐亞食品安全合作關系,促進食品安全監管措施的一致性和協調性;并同意指定聯系人為其它國家食品從本國過境提供盡可能便利化措施。
此外,吳清海還表示,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期待將對話機制打造成為食品安全國際合作交流的典范,并將與沿線國家相關部門一道,不斷充實完善“一帶一路”食品安全監管合作機制和內容,努力打造歐亞“食品安全大通道”,促進食品貿易健康發展,造福沿線各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