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獨守村小33年 教書路走了8萬公里
在偏遠的營山縣與儀隴縣交界處,有一個小山村名叫虎坪村。村里有一所一個人堅守的學校,名叫虎坪村小。學校的校長、老師是同一個人——今年53歲的彭時成。 從1983年走上三尺講臺,33年來一個人堅守村小,多年來,往返學校和家的路程達87000多公里,相當于繞赤道走了兩圈。
深山村小兩個班僅有24個學生
彭時成上課的地方,說是一所學校,還不如說是一間倉庫。由于原來的村小舊址,常年失修,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安全隱患,八九月份的大雨又沖垮了學校的部分校舍。在村里的協助下,彭時成在距離學校一百多米遠處,自掏腰包租了村民的一間房子作為臨時課堂。
雖然是地處偏僻的山村小學,彭時成的教學成績卻有目共睹,所教學生平均成績和個人成績均在營山縣雙流教學片區10所學校中名列前茅。在上個學年,彭時成在片區360多名教師中,個人業績評比在全區排名第16位。
虎坪村小是這座大山唯一留下來的鄉村小學,共有24名孩子,幼兒園和四年級,兩個班各12人,學生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或者單親家庭的孩子。彭時成對學校里每 個孩子的情況都了如指掌。5歲的魏松由于母親去世得早,父親又有精神障礙,便由年邁的爺爺奶奶撫養。彭時成知道情況后,讓魏松免費在自己的幼兒班上就讀, 中午也讓孩子和自己一起吃飯。
33年教書路共走了8萬多公里
1980年,彭時成從雙龍中學高中畢業,因為一些原因,考大學的計劃擱淺,在家里干起了農活。懷揣著夢想的彭時成并沒有放棄學習,只要一有時間就拿出珍愛的書籍讀了起來。
三年一晃,時間來到了1983年,林蔭村村支書找到了他,希望他能用知識給家鄉的孩子播種希望。在經過了短暫的思索后,那一年彭時成承繼了父親的精神,載著全村人的希冀,在破舊校舍里開始了他的教壇人生,成為了一名民辦教師。
給孩子們上課是幸福的,但彭時成上課的道路卻是辛苦的。由于條件有限,彭時成常年往返于林蔭村的家和校舍之間,每天早上6點起床,吃完早飯就馬不停蹄地趕往 學校。彭時成從家到學校單邊6公里,一天一個來回,一學期要上課220天左右,33年下來,彭時成的教書路已經走了87000多公里。
三次想走終不舍孩子們期盼眼神
1983年從林蔭村當老師開始,彭時成先后在天宮村、合面村、虎坪村教書。這些年他曾3次想走,最終還是舍不得孩子們選擇留下。
虎坪村村支書魏光利對當時的情況記憶深刻,為了能讓彭時成來虎坪村上課,村里可沒少費工夫,先后多次向鄉里反映群眾意見,甚至還找到了彭時成的親戚朋友說情。
“由于山高路遠,孩子們每天中午都是在學校里吃飯。”魏光利說,彭時成每天都要用電飯煲將孩子們的米飯煮好,將孩子們帶來的菜熱好。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敬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