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戲大幅提高文化課成績要求 光靠顏值不行了
中戲今年最難考,專業前三不再降20分錄取,文化課成績要求大幅提高
想當演員,光靠顏值不行了
本報記者 牛春梅 任敏
削骨、開眼角、墊鼻梁……很多人認為整出一張“明星臉”,就是進入演藝圈的“通行證”。今后想當演員,光靠顏值怕是不行了。昨天,作為我國戲劇藝術教育最高學府的中央戲劇學院發布“最嚴藝考簡章”。今年中戲招生將大幅提高包括表演專業、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在內的文化課錄取門檻,首次對文化課實行分省劃線,取消專業前三名降20分錄取的優惠政策,且不認可高考加分。
2016年中戲共招收573人,包括6個專業的22個方向。最受矚目的表演系仍招收50人,含話劇影視表演專業25人、話劇影視表演雙學位班25人。該雙學位班由中戲與英國蓋德霍爾音樂戲劇學院合作開設,由兩校共同制定培養方案,互認學分,成績合格且符合條件者,將由兩校分別頒發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
據了解,中戲將取消沿襲了幾十年的單獨制定全國統一分數線的方法,各專業都將依據生源所在地不同,而劃定不同的分數線。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表演專業、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的文化課錄取分數線,將按照生源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藝術類同科類本科專業錄取控制分數線劃定。這一規定意味著以往的文化課成績“洼地”——表演系,對文化課成績要求大幅提高。以北京生源為例,去年表演系文化課分數線為全國統一的280分,但今年要求不得低于本科二批次錄取分數線的65%。參考去年北京本科二批次文科錄取分數線,藝術類本科的錄取分數線今年將達到342分,增加了62分之多;理科藝術類分數線為321分,也高出41分。而記者對比最近5年北京高考藝術類分數線,最高超中戲表演系分數線99分。
以往藝術院校被認為是文化課成績不好的學生上大學的捷徑,許多從小就讀于藝術學校的學生,其文化課成績也大大低于普通高中畢業生,今年錄取分數增幅如此之大,勢必會將更多人擋在藝術院校的門外。對此,中戲表演系主任郝戎認為,演員拼到最后不是看顏值而是拼文化底蘊。提高表演系文化課錄取分數線,從短期來看可能會令學校損失一些顏值高或是能歌善舞的學生,但從長期來看,卻可以讓學校多培養一些能在演藝道路上走得更遠的藝術家,“中戲要培養的是演員,他們到了六七十歲還能演戲,而不是三五年就換代的明星或藝人。我們不擔心因為分數提高,就招不到好學生。”
此外,中戲還成立了國內首個戲劇教育系,以彌補中小學戲劇教師缺乏的問題。漫畫/琚理
馬上就訪
文化修養高
是優秀演員的特質
北京人藝一直致力于打造“學者型劇院”,從導演到演員都非常重視文化底蘊的培養。
作為導演的北京人藝院長任鳴,和許多優秀演員都合作過,他發現文化修養高是人藝許多優秀演員共有的特質。著名演員楊立新認為,合格的演員必須具備三個能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現力。他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文本的理解力,如果演員文化水平不高,就很難理解臺詞背后的深意。“一個演員要不能解讀文字背后的深意,就像音樂家不會讀譜一樣,不可能演好戲。”楊立新舉例說,在北京人藝,老一輩和年輕一輩的演員中,都有因為文化底蘊高而在表演上獨具優勢的演員。比如演員何冰,其精到準確的表演總能得到觀眾的認可,他在出演話劇《小井胡同》時,就能夠解讀出劇作者沒有寫在臺詞里的深意。
濮存昕身上濃濃的書卷氣一直很受觀眾的喜愛,可是他經常自謙道,因為“文革”被迫中斷學業,自己只有“小學文化”。其實他從未放棄過自學,即使在東北當知青期間也堅持學習,在農場圖書館偷著看書,后來又潛心研究書法提高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