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作業讓家長“叫苦”老師“挨批”
日前,浙江出臺的“作業新規”,要求各中小學學校和老師加強作業管理,不得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記者了解到,在廣州,有不少幼兒園家長對“親子作業”叫苦連天。而在中小學,有家長被要求每天給孩子的作業簽名,有些家長還被要求記錄孩子的解題過程,寫讀書筆記等。
據《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改進與加強中小學作業管理的指導意見》,家長在作業中的參與角色“僅是督促者、支持與鼓勵者”,學校和老師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或糾正孩子的作業錯誤。
全職媽媽吃力不討好
近年來,無論是小學還是幼兒園,都流行起了親子作業。然而,在許多家長看來,頻率太高的親子作業,卻成了“家長劫”。林女士的女兒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要做各種親子作業,做燈籠、樹葉畫、創意相框等等。林女士是全職太太,陪孩子做這些對于她來說并不難,但這些作業都要進行評比、展覽。“我創意欠奉,做得中規中矩,跟其他孩子比就相形見絀了。”林女士說,女兒為此不止一次抱怨,有一次婆婆也在旁邊指責她不用心。
還有不少家長反映,老師要求家長每天每科作業要簽名。越秀區的孫女士稱,她每天最少簽3個名,有老師會根據簽名的個數發放小獎品,來鼓勵家長多參與。“我強烈反對作業要求家長簽名。什么都讓家長去監督、去檢查作業,不利于學生獨立學習。”另一位家長李女士說。還有家長被要求為孩子寫學習記錄。“我擔心老師認為我對孩子不上心,不敢寫得少,還每周不重樣,真是頭大。”家長黃生說。
家長是自己難為自己
“我并不認為老師布置手抄報等作業是加重家長負擔。其實是有些孩子希望做得好,得到表揚,就讓家長幫忙,這并不能怪老師。”家長陳女士說。家長劉先生表示,女兒的班主任在暑假曾布置孩子們記錄暑期生活,開學后班會課進行演講。“她自己寫了篇文章,上臺念了一下。但回家后女兒告訴我,班上好多同學都制作了PPT,圖文并茂,甚至有些還有音樂。二年級的孩子有幾個會做PPT,不是家長幫忙么?我覺得是一些家長‘太拼’,自己難為自己罷了。”劉先生說。
對此,冼村小學校長郭海英認為,老師布置親子作業本意是好的,展示、評比也是重在鼓勵,家長不用“太拼”。“學校和老師注重的是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的過程,而非結果。”郭海英說,如果覺得增加了負擔,家長可與老師溝通,老師會調整。(記者劉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