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煮菜口感好營養保留多
很多初學烹調的人,特別是愛漂亮的女孩子,都有點害怕炒菜。火候不好把握,如果控制不好油煙,不僅傷皮膚,還增加肺癌的風險。做完飯之后,廚房擦洗還很麻煩。
相比而言,煮菜就要簡單多了。100℃的水,溫度不會更高,不產生任何致癌物。只是,大多數人都有一種偏見,認為煮菜沒有炒菜那么香。煮肉燉魚也就罷了,只要一聽到煮蔬菜這三個字,就覺得肯定難以下咽。
不過,還真不要貿然說出煮蔬菜難以下咽這樣的話來,因為在沒有吃過的情況下,人們沒有感性經驗,僅憑想象往往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比如說,我家多年吃各種類型的“油煮菜”,一直覺得非常好吃。
油煮菜的簡單版,是我母親在二十多年前先嘗試的。她是個江蘇人,以前一直遵循炒菜的路子,也用雞湯肉湯煮蔬菜。但是,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她工作特別忙,家里的抽油煙機也不太給力,于是開始探索不用油鍋的烹調法:先放一小碗水(200~250毫升)煮開,加一勺香油(8克),然后把綠葉蔬菜(300克)放進去煮兩三分鐘。水不要多,不能淹沒蔬菜,但蔬菜只要翻兩下就都能受熱,本身還能出水,所以無需太多水。煮好之后,按自己的喜好加點調料就行了。
當然,為了增加美食感覺,煮的時候可以在清水里加點香菇、蘑菇、蝦皮、海米之類,也可以加點肉片、肉丸、蝦丸、火腿之類,幫助提升鮮味。沒有這些東西又喜歡鮮味的人,可以不加鹽,直接加與日常加鹽量相當的雞精,保證在減鹽的前提下獲得鮮味。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不用起油鍋,綠葉菜吸點油后很嫩很香很亮澤。連湯帶菜一起吃掉,不浪費溶進湯里的鉀、鎂、VC、VB2、類黃酮等營養素。需要注意的是,煮菜不是燉湯,水不能多放,煮菜的時間也要足夠短,熟了馬上停火,避免維生素受熱損失。尤其是生菜這類特別嫩的菜,只需在湯里打一個滾就離火裝盤了。
油煮菜口感好營養保留多
油煮菜也有很多變形版。如果家里有條件的話,用雞湯、肉湯、骨頭湯煮的菜自然最好,只是大部分家庭用肉湯煮菜的時候,湯總是比菜多得多,不像上面所說的油煮菜那樣,只放少量的水。沒有雞湯肉湯,又喜歡濃味,也可先放少量油炒香蔥姜蒜之類,加一碗清水和海米/蝦皮,煮沸后放入菜,翻勻蓋蓋子燜半分鐘,再煮一兩分鐘,關火,加鹽調味即可。
油煮菜的另一種常見美食版就是“上湯蔬菜”,不過這是我若干年后才吃到的。先放少量油煸香蒜片,然后加水或雞湯,再加一些切碎的皮蛋和蔬菜同煮。講究的還放少量火腿片。皮蛋中的堿會讓綠葉菜保持綠色,但會破壞維生素C和維生素B2,故不提倡。其實把皮蛋換成切碎的煮雞蛋,湯也是很鮮的,菜的味道也不錯。
最開始,我覺得母親的簡單版油煮菜做法比較另類。后來自己也這么做時,發現它的確方便又健康,尤其適合稍微有點老的綠葉菜。和上湯蔬菜相比,它無需起油鍋的好處是無與倫比的,而少湯的好處也非常突出——如果湯多了,那么在同樣的咸度下,多喝湯就等于多吃鹽,不喝湯又難免浪費營養素。
油煮菜簡單方便,好吃健康,無空氣污染不產生致癌物灶臺好清洗,優勢僅次于蒸菜。這種方法能幫助我們一餐輕松吃掉半斤綠葉菜。特別是煮稍微老一點的菜葉,比油炒菜的口感還好得多。
豆類、菌類、藻類、肉類都適合做油煮菜
油煮菜的另一大優點是,便于實現食物多樣化,因為各種食材都可以放在一起煮。豆腐、腐竹、百葉、素雞等豆制品也好,蘑菇、香菇、木耳等菌類也好,海帶、裙帶菜等藻類也好,雞、豬、牛、羊等肉類也好,和蔬菜一起煮了都很鮮美。同時,在調味方面的寬容度也很大,咸酸麻辣各種口味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來調整。當然,在這方面,燉菜也同樣有優勢。
還有網友問:油煮菜的時候,放植物油肯定不如放豬油味道香啊!如果只放一點點豬油的話,會不會對健康產生什么不良的影響?
其實,如果日常吃肉不多,每天不超過50克,吃蔬菜的數量卻很大,那么少量動物油也并不可怕。為了避免飽和脂肪過量,不建議專門買豬油用來烹調蔬菜,但可以利用煮豬肉、燉排骨、煲雞湯、燉老鴨時表面的浮油,把油撇出來不必扔掉,而是盛入罐子里,放在冰箱里保存,大約可以保存一周時間,留著用來煮菜,每次一小勺就行了。如果已經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則不建議使用豬油牛油來煮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