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毛豆腐有點重口!想試試嗎?
前幾年一檔中國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紅遍了大江南北,一定有許多吃貨看了紀錄片之后就真的跑去尋找美食的蹤跡。但是!有些美食,你是不是覺得吃了之后感覺無法接受呢?好像……被坑了……
其實許多有當地特色的美食確實會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愛它的人欲罷不能,不愛它的人難以接受。比如說老北京的豆汁,各地的臭豆腐,安徽的臭鮭魚,廣西的酸筍等等,這樣細細想來,一般不容易被接受的美食都有一種特殊的味道,有人認為是香味兒,有人認為是臭味兒。
不過今天漫游君要介紹的徽州毛豆腐,可不止味道獨特這么簡單……
《舌尖上的中國:轉化的靈感》對徽州毛豆腐的制作方法進行了詳盡的介紹,是通過人工發酵的方法,使豆腐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的茸毛。看起來還有點萌萌噠!不過我想當你吃下去的時候,可能不會這樣想了。
【做法】
制作毛豆腐的原料和豆腐很相似,當地人會選用上好的黃豆和當地的泉水。最特別的之處在于這“點”豆腐。毛豆腐成型的關鍵,不是常規點豆腐時所用的鹵水或石膏,而是用一種秘制的酸水來“點”。雖然酸性物質和鹵水一樣可以讓大豆蛋白凝固,但是秘制酸水的最大意義不在于此,重點是能夠讓其中的微生物隨著點鹵流入,像種子一樣被埋進豆腐中。這應該就是毛豆腐長出茸毛以及口感獨特的秘密武器。
【吃法】
至于毛豆腐的吃法嘛,也是非常簡單的。一般有兩種吃法:干煎和紅燒。
干煎的做法就是把毛豆腐放入油鍋中煎至兩面金黃酥脆,擺盤,配上秘制的辣醬,蘸著吃。其實和臭豆腐的做法差不多。
紅燒的做法也很常見,油鍋煎至兩面黃,再加調味品燒,最后澆上經過醃制的紅辣椒醬,原汁原味。
(圖片來源:聰明雞@新浪博客)
【到底好不好吃!】
據說毛豆腐還有美容的功效,但是吃起來究竟是怎樣的呢?
就味道來說,聞起來有點像臭豆腐,但是臭味兒稍淡一些。口感呢,不像豆腐或者臭豆腐那樣致密,經過微生物的作用,口感有些綿綿的感覺。不過,正是由于豆腐經過了發酵,其中的蛋白質轉化成了多種氨基酸,所以烹飪之后味道特別鮮。
不過漫游君嘗了一下……確實有點接受不能啊,有點重口……
你是不是也偏愛一些別人接受不能的獨特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