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英國海歸男:把衛生巾做的美美的
今年初,一張戴墨鏡的照片讓“貓頭鷹男”這個名字在互聯網上“小小地火了一把”,他創建的女性護理品牌“護你妹”也隨之進入消費者視野。這并非姚哲男第一次嘗試創業。對他而言,在英國的8年遠非“留學(微博)”二字能夠概括。
姚哲男
用“護你妹”需要品牌智慧
姚哲男(左)與同事欲打造與眾不同的衛生巾。
一起物色創業項目的哥們兒,第一次從書包里掏出一打衛生巾拍在星巴克的桌上時,姚哲男的第一反應是“尿遁”。在此之前,他不僅從來沒摸過這玩意兒,就連在超市路過女性用品貨架都會加快腳步迅速逃離。
不過,最終決定將創業目標鎖定在衛生巾上的,也是姚哲男。經過細致的市場調研,他發現這一“剛需”產品在市場上高度同質化,沒有任何特點,從包裝、賣點到運營模式都十分雷同,90%的女性根本感受不到區別。
在寶潔的實驗室對27個國內外品牌進行了專業評測后,姚哲男更是“整個人都震驚了”,因為90%以上的衛生巾都含有熒光劑。號稱絕對安全的臺灣某品牌,熒光劑含量更是一般品牌的3倍。談起這個,這個“80后”安徽男生忍不住爆粗口,“想罵街”。
大廠商“把女性最關注的東西做得這么無聊”,讓姚哲男敏銳地意識到了商機。他相信如果自己做一款有特色、更“極致”的衛生巾,一定能從蕓蕓品牌中脫穎而出,俘獲女性消費者的芳心。
就連“護你妹”這個互聯網味道十足的名字,也是朋友半開玩笑地提出、姚哲男拍板注冊的。他堅信要最快地讓消費者記住,就必須杜絕平庸、有個性,“就算不被贊也要被罵”。
“我們的傳播營銷成本有限,不可能砸幾千萬元去推廣品牌,最后連個水花都看不見。”他笑著告訴《青年參考》記者,“一點一滴都很關鍵,決定我們能不能存活下來。”
姚哲男清楚地知道,用“護你妹”這樣直白到有些“簡單粗暴”的名字有風險,但配合有溫馨甜蜜感覺的英文名“Honey mate”就會好很多。再加上高大上的包裝風格、有誠意地去做產品,會讓消費者感受到對比的沖擊,而不是不痛不癢。
“我不希望‘護你妹’這個名字被別人看作很Low、是開玩笑。這是品牌智慧,有勇氣的人才能用。”他說。
幾個月的“修煉”后,如今的姚哲男已能毫不尷尬地面對路人眼光,“肆無忌憚”地在公眾場合摸出一堆衛生巾研究結構、材料,談起輕薄、透氣、高吸收、防側漏等“專業詞匯”來更是滔滔不絕。
在留學中發現“做買賣的基因”
從目標客戶定位、品類選擇、包裝設計、宣傳推廣等一系列的嫻熟動作不難看出,“護你妹”并非姚哲男第一次創業。這位自稱有“做買賣的基因”的年輕人,在上初中時就靠倒賣郵票賺了好幾千塊。
2001年遠赴英國時,姚哲男還是17歲的高三學生。當時去歐洲國家留學的中國人還不多,學平面設計的更是鳳毛麟角。陌生的環境、溝通問題和思想差異處處存在,這個半大孩子很難完全契合。
下飛機后在肯德基吃第一頓飯,雅思(微博)考了5分的姚哲男就自信心大受打擊,因為“點餐時一個字都聽不懂”。“當時真是被歧視了,服務員擺手讓我走開,不要耽誤后面排隊的人。”他告訴《青年參考》記者,這件事成了他主動融入當地社會的最大動力。
從第二天開始,姚哲男每天早上7點就出門挨個店鋪找兼職。一個月后,同學還不敢開口和外國人說話時,他已經對找房子、購物等爛熟于心,成了留學生圈子里的“小靈通”。
“沒想到自己會從國內的優秀生淪落到這個地步,邁出這一步真是特別大的考驗,但我確實勇敢堅強了很多,英語水平也有很大進步。”姚哲男告訴《青年參考》,一個多月后,一家三明治店打電話通知他被錄取,簡直是“人生都忘不了的震撼”,因為“靠自己找到了生存的價值和空間”。
從送快遞的郵差、餐廳服務生、醫院護工、在街頭做問卷調查,到設計師助理、教小孩畫畫的家教,姚哲男在英國打過不下20份工。但真正為他后來創業打下基礎的,還是做了7年的汽車進出口貿易。
一次偶然的機會開了朋友的跑車后,姚哲男就“無法自拔地愛上”這種昂貴的玩具,甚至“喜歡聞汽油的味道”。他偷偷摸摸地拿生活費買了一輛日本進口的跑車和許多與車相關的雜志,把自己訓練成了半個專家。
半年后,姚哲男花了20分鐘時間就將這輛二手車賣給了當地白人,還賺了幾百英鎊。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個賺錢的好點子,并開始更大膽地從當地車商手中拿車,在購物網站eBay、論壇上賣掉,“投入很少的精力就能過得很寬裕”。
“當你很專注,投入很多精力表達誠意,就能讓別人感受到更大的價值。”多年后,姚哲男如是總結這段經歷,并試著將同樣的精神運用到新的事業中。
不愿“燃燒青春為別人做嫁衣”
2009年回國時,姚哲男差兩年半就能入籍英國了。對于人生觀和價值觀都在異國他鄉形成、與中國文化乃至生活方式漸行漸遠的年輕人而言,這不是能輕易作出的決定。
從蘭卡郡大學平面設計本科和影視動畫研究生畢業后,姚哲男進入英國排名前三的廣告公司,工作算是順風順水。但回國5次,這個離家8年的獨生子眼睜睜地看著父母慢慢變老,越來越依賴孩子。為了“盡做兒子的基本責任,不讓父母失去最后的安全感”,他選擇回國。
出國前,姚哲男曾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附中學習過一年半,對北京很有感情。但待了3個月后,他發現無法適應北京的氣氛。相比之下,深圳是個更開放、更包容的城市,不需要刻意融入,或多或少地接近西方文化。換句話說,“更像倫敦”。
“這里年輕、有活力,所有人都在為夢想拼命。”他告訴《青年參考》記者,自己就這樣在深圳成了一名大學老師。
憑借在企業品牌策劃領域的豐富經驗,幾個月后,姚哲男與某集團公司合作創建了一家在香港注冊的廣告公司,做過房地產、珠寶等項目。然而,與英國截然不同的商業環境,讓他在幾年后都很難適應。
一方面,中國商業市場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沒有法律強力制約,好的創意被抄襲只能“認栽”。另一方面,甲方不關心真正把事情做好,而是從關系層面協調,姚哲男也從一開始為了好的創意跟對方“爭得頭破血流”,變成了后來的只能“讓別人按合同付錢”。
“我不愿意燃燒自己的青春為別人做嫁衣,為別人的錯誤買單。”姚哲男說,遠離了很好的收入和“高大上”的工作環境,他希望做些“更有價值、更能自己把握的事”。
“質疑美這個概念的人可以閉嘴了”
今年年初,一張戴墨鏡的照片和“貓頭鷹男”的稱呼,讓姚哲男“小小地火了一把”。有人在百度上提問“姚哲男這么帥為什么還沒結婚”,網友的回答是:“帥氣多金、學歷高,還怕沒老婆?”
不過,這位自稱“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要靠才華”的年輕大學老師,似乎不愿給自己貼上“中國版都教授”或“現實版何以琛”的標簽。他排斥別人評價自己的外表,也不愿“過早透支個人品牌信譽”。
在設計衛生巾時顯得格外貼心細膩的姚哲男,在生活中可不是“女性之友”,而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有朋友約了他半年都沒見上面。他希望自己是“為事業拼命的正能量的人”,靠努力、踏實的印象贏得尊重。
姚哲男不知道是誰發起了這場“黑公關”,但深諳品牌推廣之道的他順水推舟地利用這個機會,通過微博、微信大號和媒體發文助推,引導網民將注意力轉移到“護你妹”這個品牌上來。
為了把“護你妹”做好,姚哲男把多年修煉的“十八般武藝”全部用上,拋出了“最美衛生巾”的概念和“天使翅膀一樣的設計”。
一開始,這樣的做法遭到不少質疑。但姚哲男經過調研發現,68%的女性對衛生巾的時尚、美觀和觸感有所要求。他告訴《青年參考》記者,為了對是否含有熒光劑嚴格把關,“護你妹”的制造成本是一般衛生巾的3倍,通過“不走尋常路”的互聯網營銷,砍掉逐層加價和廣告代言帶來的成本,以控制價格。
在阿里巴巴(微博)的“天貓”商城上線3個月,“護你妹”登上了同類產品銷售排行榜的第18名,“最美衛生巾”的概念被10家公司抄襲。在廣告行業沉浮多年的姚哲男對此一點不覺得稀奇,反而挺高興,
“這證明我們做對了,值得別人膜拜。”他告訴《青年參考》記者,“最初質疑美這個概念能不能戳到衛生巾痛點的那些人,可以閉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