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兩個寨卡病毒蛋白與小頭癥相關
2016-08-12 13:46:51 新華網
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人員11日說,他們發現了與小頭癥相關的兩個寨卡病毒蛋白,朝著預防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婦生出小頭癥嬰兒邁出一小步。
這項研究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細胞-干細胞》雜志上。研究負責人之一、南加州大學助理教授趙振說,這項研究的目標是找到寨卡病毒抑制大腦發育的分子機制,也就是說分析哪個寨卡病毒蛋白能殺死或者抑制人的神經干細胞。
寨卡病毒是比較小的病毒,只有10個蛋白。他們發現,NS4A與NS4B這兩個蛋白可能與小頭癥相關。
趙振向新華社記者解釋說,這兩個蛋白能夠調控細胞內的所謂Akt-mTOR信號通道,抑制人的胚胎神經干細胞增殖和分化,同時還能提升細胞的自噬功能來加快寨卡病毒的復制,從而可能導致小頭癥。
“這只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他說,“按現有的數據,我們只能保守地說,這兩個蛋白很有可能跟小頭癥相關。要證明它們是怎樣導致小頭癥的,還有很多實驗要做。”
至于這項發現的意義,他說,這是首次報告發現與小頭癥相關的寨卡病毒蛋白,為今后的小頭癥預防和治療研究提供了靶向目標,但是到臨床應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他指出,就預防來看,寨卡疫苗可能是更加可行的方案。至于這兩個蛋白是不是還與其他出生缺陷有關,目前尚不清楚。
自去年以來,寨卡病毒在巴西等美洲國家持續肆虐。絕大多數寨卡病毒感染者癥狀溫和,但公眾主要擔心的是,寨卡病毒感染孕婦可能導致新生兒小頭癥。目前尚無針對寨卡病毒的有效治療方法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