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1日,A股17家上市銀行中共有江蘇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和招商銀行五家銀行公布了中期業績報告。五家銀行中,除了江蘇銀行截至2016年上半年末的不良貸款率與年初持平之外,其余四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均呈現上升態勢。
業內人士表示,部分地區和行業累積的風險更直接更快速傳導到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上,預計銀行的不良貸款和風險加權資產將呈現快速攀升的趨勢,短期內銀行業資產質量的拐點難以顯現。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多家銀行已經通過調整信貸投放結構、加速核銷存量不良以及資產證券化方式來化解自身的資產質量壓力。而中報信息也顯示,不少銀行希望未來通過試水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債轉股等新型方式來化解資產質量壓力。
現狀 資產質量承壓局面一時難變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末,江蘇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43%,與年初持平;平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56%,較年初的1.45%上升0.11%;浦發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65%,較年初的1.56%上升0.09%;華夏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56%,較年初的1.52%上升0.04%;招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83%,較年初的1.68%上升0.15%。
各個銀行中報披露的逾期貸款指標也不容樂觀。平安銀行中報顯示,其逾期90天以內貸款(含本金未逾期,利息逾期90天以內貸款)余額210.83億元,較年初減少1.35億元、降幅0.64%;不過其逾期90天以上貸款(含本金未逾期,利息逾期90天以上貸款)余額395.82億元,較年初增幅16.33%。數據顯示,平安銀行3個月以上逾期重組貸款和不良貸款的比例仍達到2.65倍,比年初的2.3倍繼續擴大。有分析人士指出,逾期重組貸款反映不良貸款的進程仍未結束,預計銀行未來的利潤仍會受到侵蝕。
華夏銀行中報顯示,受經濟下行、結構調整、實體經濟資金回籠周期延長等因素影響,報告期內逾期貸款余額及占比有所上升,逾期貸款余額601.30 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77.82 億元,占比5.16%,比上年末上升1.20個百分點。
經濟下行壓力下,傳統制造業、批發零售等行業仍是銀行不良貸款的主要來源。平安銀行中報顯示,其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商業、制造業和零售貸款(含信用卡),占不良貸款總額的95%,其余行業不良率較低。招行中報顯示,其不良貸款增量77%集中在制造業、采礦業和建筑業三個行業。招行副行長王良還表示,從企業規模來看,不良來源企業從前幾年的中小企業、上下游供應鏈的貿易型企業,有進一步向大中型企業擴大的趨勢。
應對 全面阻擊增量存量不良資產
銀監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4373億元,較上季末增加452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5%,與上季末持平。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這并不意味著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已經迎來拐點。
“部分地區和行業累積的風險更直接更快速傳導到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上,預計銀行的不良貸款和風險加權資產將呈現快速攀升的趨勢,短期內銀行業資產質量的拐點難以顯現。”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吳琦表示。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個銀行都把“保衛”資產質量作為自己的第一要務。華夏銀行稱,不良貸款仍面臨上升的趨勢,風險防控任務較重。平安銀行也表示,本行已采取多種舉措,從優化業務方向、提高新客戶準入標準、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強化催清收等多方面持續改善資產質量。
嚴格控制增量貸款質量是不少銀行共同的選擇。招行中報顯示,其不良貸款增量77%集中在制造業、采礦業和建筑業三個行業,由于資產結構持續優化,上述行業貸款總額壓縮7.67%。招行在中報中還提及,“在信貸投放上,著重結構調整,客戶拓展實行名單制管理,聚焦于區域優勢行業、龍頭企業。以鐵三角作業模式夯實一道風險防線,實施授信業務經營主責任人制度”、“堅決執行產能過剩、大額民營集團、小企業、民營擔保公司等高風險領域的風險壓退政策”。
與此同時,幾乎所有銀行也加大了對存量不良貸款的清收和核銷力度。浦發銀行上半年經公司董事會審批通過并進行核銷賬務處理的損失類貸款和其他非貸款資產共149.59億元。平安銀行上半年清收不良資產總額26.43億元,其中信貸資產(貸款本金)24.16億元。收回的貸款本金中,已核銷貸款6.94億元,未核銷不良貸款17.22億元。
創新 積極試水多樣化處置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銀行開始密切關注并積極探索一些處置不良資產的新方式。
浦發銀行在中報中提及,將根據監管政策導向,在依法合規開展不良資產批量轉讓基礎上,積極探索不良資產收益權轉讓等新的不良處置路徑。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官網日前正式發布《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規則(試行)》和《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信息披露細則(試行)》,其中,對不良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的行為予以嚴格規定。目前第一批127家可參與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的試點機構的名單已經劃定,包括多家銀行和信托公司。
招行也稱,創新不良處置方式,提升市場化、多元化處置不良資產的能力,確保資產質量穩定可控。
作為盤活存量不良資產的新方式,多家銀行已經試水不良資產證券化。自今年5月份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重啟以來,中行、招行和農行先后發行了共4單總計40.68億元的不良貸款證券化產品。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工行、建行和交行的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也均在醞釀之中。中債資信結構融資部資深分析師張子春表示,目前國有商業銀行、部分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都在積極通過證券化手段處置存量不良貸款,預計未來入池不良貸款類型會有所增加,個人住房抵押不良貸款資產支持證券也有望發行。張子春預計,下半年不良ABS的發行總額會超過70億元。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博士后馮乾建議,不同規模和類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可采取不同的不良資產處置方法。對于資本實力雄厚的大型商業銀行,可以采用市場化手段和投資銀行業務技巧,以盈利來消化存量不良貸款;對于解決中小微經濟體融資難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小商業銀行,地方政府可以積極聯系財稅部門,擴大其不良貸款核銷自主權利,盡快化解不良資產風險;對于支持“三農”政策性任務的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可以采取政府財政買單的方式幫助其解決不良資產問題。
試點將與投貸聯動試點結合,銀行將獲得投資子公司牌照;分析稱銀行將設立資管公司承接債務備受關注的債轉股迎來首批試點銀行。昨日,...更多
2016-04-06 15:16:16近段時期以來,管理層已經連續多日對債轉股頻繁表態和力挺,此外,市場消息稱,正式的債轉股實施方案最快或于4月份正式推出。預計中...更多
2016-04-06 15:16:5710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財政部部長助理戴柏華、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國務院國有資產監...更多
2016-10-11 08: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