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旅游新規來了 落地實施困難
近年來,夕陽紅產品已成為旅游市場上炙手可熱的香餑餑。年初國家旅游局出臺的《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于9月1日正式實施。《規范》從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角度出發,結合老年人特點,為老年人旅游上了一個“保險”。記者走訪發現,不少旅行社稱《規范》中的部分條款早已落地,但是在南京旅游市場并沒有太多的作用。
老年游客成淡季旅游生力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觀念的轉變,“銀發族”已經成為旅游市場一支不容小覷的生力軍,特別是每年9月、11月的旅游淡季,已經基本靠老年游客撐場面。南京的旅游市場也不例外,這幾年也刮起了一股夕陽紅旅游風。
“現在大家生活條件好,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有錢也有閑,都很愿意出去玩。”江蘇夕陽紅國際旅行社總經理金維明介紹說,老年團已經成為南京旅游市場的一塊大蛋糕,“別的不說,單單我們夕陽紅社針對的游客就是老年人,老年旅游的人數還在不斷攀升。”
此外,老年游客還成為旅游市場淡季時的頂梁柱,盤活整個淡季旅游市場。“和一般的游客出游時間不同,老年人出游大多集中在春秋兩個季節。”南京虎鳳蝶國際旅行社運營總監嚴科蕾介紹說,特別是下半年的9月、11月等旅游淡季,出游人群基本都是老年人。針對老年游客出游的特點,每至9月,不少旅行社紛紛推出別具特色的產品吸引消費者。“我們虎鳳蝶的旅游線路是專門為老年人開設的。”嚴科蕾說道。
老年游這塊蛋糕好看不好吃
老年游客既有錢也有閑,再加上近些年生活觀念轉變,越來越多老人喜歡上旅游;在不少人眼里,老年團是旅游市場的新藍海。可記者走訪旅行社發現,看似光鮮的老年游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不少人稱,承接老年團有些提心吊膽,對于一些高齡游客,甚至不敢接單。
一方面,由于老年人體質弱、行動慢、要求多,在旅游上安全風險大、利潤空間小,盡管老年旅游市場潛力巨大,卻常被旅行社“嫌棄”。
“做老年團產品,我們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多了。”金維明說。一是,旅游行程過緊,老年游客身體吃不消; 二則,一旦出問題無人出來擔責。目前一般的旅游保險產品,16周歲以下64周歲以上賠付額都只有一半,年齡過大的,保險公司甚至不愿意承保。老年游客出行投保一直是個難題。由于老年人旅游保險難辦,導致老年團的產品成本也直線上升。比如,70周歲以上的游客保險公司一般不給投保,每次都要花時間疏通,保費也是普通人的兩倍。
即便順利解決了保險問題,出游過程中,旅行社也不敢掉以輕心。由于當前市面上老年旅游產品投入少,價格低品質也差,因此被老年人吐槽。
金維明告訴金陵晚報記者,老年人選擇旅游產品考慮的第一要素就是價格,因此市面上各類低價團橫行。不僅旅行社與旅行社之間要競爭,還有旅行社與OTA之間也在打價格戰。價格一被壓低,品質肯定就難保證,這導致很多老年游客對老年團印象糟糕。
《規范》 并沒有給市場帶來一些變化
“老年游的南京市場很大,大家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這樣一份《規范》給我們開展工作指出了一個很好的方向。”金維明說,不過,《規范》的出臺雖好,但真正落地尚需時日。
如果要配隨團醫生,從哪里找?找哪個科室的?報酬如何支付?這些都很難界定。如果和醫院合作,推薦醫生的話,醫院本就醫生緊缺,肯定無法滿足旅行社高頻次的發團需求;但如果旅行社找私人醫生的話,如何界定醫生資質、醫術,行醫途中若發生意外誰負責,這又是一個令人頭大的難題。還有配備的隨團醫生該由誰買單?市場競爭激烈,目前市面上的旅游產品大多價格相差無幾,利潤空間也不高,配備一名專業的隨團醫生將引起團費上漲,而這部分費用必定會轉嫁給消費者。對于已現價格戰苗頭的旅游市場來說,可能是次大動蕩,很難常態化運行的。
《規范》里不少條款難以一步就位。省內周邊的短途游,乘車一般都是三四小時起,《規范》 中乘車不超過2小時很難做到。目前應對辦法是盡量每隔一小時停靠幾分鐘作短暫休息,至于老年團產品價格,漲價勢在必行,一旦漲價游客勢必會減少,所以即使《規范》 已經落地一段時日,旅行社仍然抱著觀望的態度。
其實,老年旅游新規落地難并不是個案。近年來,很多行業都出了很多新規,但大都是指導性文件,在實際實施過程中由于“眾口難調”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麻煩,《規范》 只能對旅行社起到指導的作用,對整個旅游市場的影響相對較小,現在出來旅行社、OTA,還有其他的戶外運動旅游,保健品公司也在做旅游的項目,但是并沒有相關部門進行監管。
一項規定的實施,就是利益相關方的博弈過程,每個利益參與者希望自己獲得利益最大化,所以政策執行監督要有客觀標準和依據,合理的各方都能接受的客觀評判條件,讓每個市民享受公平的待遇。
同時,政府對新規能否有效推動十分關鍵,所以需要有效規范的工作流程,以及強有力的執行。所以,《規范》 落地離不開政府有關部門的嚴格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