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門檻高包容性弱成燙手山芋 “中國方案”受歡迎
“想法太多”難成氣候
在足球場上,如果一支球隊的中場隊員拿到球時既想直接射門,又想盤帶過人,還惦記著上演一記“妙傳”,那么結果很可能是把事情弄糟。畢竟,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想法太多”并不一定帶來好的結果。如今,TPP的困局恐怕同樣如此。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認為,從性質上看,目前的TPP并不是一份普通的自貿協定。實際上,TPP也是美國奧巴馬政府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一個抓手,其中頗多政治意味。蘇曉暉說,美國高調加入TPP以希望利用它來主導世界經濟貿易規則的制定。但是,近年來TPP遭到很多反對,不少美國民眾認為這份協定并不會給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和就業機會,這說明TPP本身存在嚴重缺陷。當前來看,TPP不但沒有成為美國政府的“戰略利器”,反而成為一個燙手山芋。
不過,即使僅從經濟層面看,TPP也存在標準過高、不夠務實、排他性強、預期效果不好等諸多問題。“盡管經濟全球化是歷史潮流,但其與促進一國國內經濟和就業并不是時時刻刻都相互一致的。因此,主導者在推動自貿協定時一定要把握好標準和節奏,特別是要處理好協定在不同時期對不同產業、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影響。例如,沒有顧及到對美國制造業和藍領工人的短期沖擊,顯然就成為TPP在美國國內遭到反對的一個重要原因。”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先海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發展經濟各方所求
事實上,TPP在國企私有化、生產技術、勞工權益、環境資源等很多方面的苛刻要求也讓一些參與國感到頭疼。越南農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阮文毅表示,與其他的TPP成員相比,越南農業生產規模小、生產效率低、成本高且技術過時,因而處于不利位置。加入TPP后,越南農業的競爭力可能被削弱,面臨的挑戰多于獲得的機遇。
那么,中國對于TPP又是什么態度呢?中國商務部曾經明確指出,中方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有助于促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建設均持開放態度。中方希望TPP與本地區其他自由貿易安排相互促進,共同為亞太地區的貿易投資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然而,按照TPP相關標準,即使是作為擁有10萬億美元經濟規模且同時為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中國,一定時期內也難以順利加入。分析人士指出,在世界經濟長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盡管貿易保護主義正在以各種形式粉墨登場,但是各經濟體及其民眾發展經濟、釋放潛力、拓寬市場、挖掘自身比較優勢的訴求卻并未改變。因此,只有重視經貿協定本身的包容性和普惠性,才能凝聚共識,尋找到貿易自由化與投資便利化的“最大公約數”。
“一帶一路”建設正在扎實推進,中韓、中澳自貿協定已于去年底生效,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完成,RCEP談判等也在持續推進……從這些對比中不難看出,中國積極倡導并參與的經貿合作框架將更有利于推動世界經濟復蘇。
開放共贏方得人心
11月19日至20日,2016年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將在南美洲的秘魯召開。在TPP擱淺的背景下,旨在解決現有貿易機制遺留問題、促進自由貿易、釋放共贏潛力的“中國方案”無疑將成為今年會議的最主要看點。
盡管“中國方案”的具體表述要等到會議正式召開時才能更加清晰,但其“開放”“共贏”的根本特征卻并不難被預知。“其實,從不久前召開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就可以看出,經濟全球化依然是歷史趨勢,而中國肯定會順應這個趨勢。不過,相比于TPP過高、過急的要求,中國顯然將更加強調務實、開放和共贏的原則,積極倡導并循序漸進地推動包容性更強的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安排,以便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黃先海說。
客觀地講,“中國方案”之所以日益受到世界重視,與其在促進各經濟體開放共贏方面的良好表現密不可分。例如,僅在境外合作區方面,今年1—9月份中國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56家合作區累計投資179億美元,入區企業1045家,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達16.3萬個。
在談及即將召開的APEC會議時,商務部相關負責人透露,中方的期待包括提出進一步實現亞太自貿區的政策建議、繼續深入落實北京會議相關成果、支持亞太地區包容性增長等。而這些,亦是“中國方案”的題中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