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商品交易中心深耕農產品 真正吹響服務“三農”號角
從第一個產品掛牌交易,到第四個產品掛牌,掛牌產品的交易金額就已突破500億元……作為浙江省首家定位產業電商的現貨交易平臺,東海商品交易中心上線不到半年,卻已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目的“成績單”。
|
“1年立框架,2年打基礎,3年見成效,5年有大的發展”,東海商品交易中心董事長葉偉勇經常用這句話概況東海的發展步伐,而在未來5年,該中心的掛牌商品將達到50個,年交易額將突破萬億元。
創新交易平臺模式 實實在在服務“三農”
說到東海商品交易中心,可以知道的是,2016年7月28日才正式上線的東海商品交易中心,是交易平臺的一支“新軍”。
雖說“新軍”,而其成立的背景亦帶著“發展產業電商、服務實體經濟”的使命。東海商品交易中心是經浙江省政府批準設立,由中國供銷集團、浙江省興合集團、中國茶葉拍賣交易服務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資組建,是浙江省首家定位產業電商的現貨交易平臺。
其實,東海商品交易中心還是供銷社打造“網上供銷社”重要平臺之一。
“我來給東海當個推銷員。”在此前召開的浙江供銷社系統產業電商推進會上,浙江省供銷社副主任沈亞平自稱“推銷員”,向該省各縣市的百來位供銷社主任推介起東海商品交易中心來,期冀加快浙江產業電商平臺建設步伐,提升為農服務能力。
緣何平臺定位涉農商品交易?在東海商品交易中心董事長葉偉勇看來,這有著時代的必然性,也有農產品行業的痛點所在。“農產品產銷信息的不對稱,常帶來量價關系的不平衡,不能以銷定產;農產品急需向訂單式、電商化轉變流通渠道;農產品加工企業在擔負資金壓力的同時還面臨著信用風險……”
而東海商品交易中心的“出世”,就有著解決行業痛點的使命。
葉偉勇說,東海商品交易中心要搭建一個“交易價格作為生產風向標、增強農業企業的融資造血能力、提高交易信用安全度”的產業電商生態系統。
2016年4月,東海商品交易中心推出了現貨(約期)交易模式試運行。買賣雙方同時參與、同時報價,買賣雙方信息透明、報價充分,產生的價格指導農產品的以銷定產,實現訂單農業。同時,東海商品交易中心依托銀行搭建的第三方貨款收付系統可為交易參與者的資金安全保駕護航。
令人欣喜的是,這樣的平臺和模式已得社會的認可。2016年12月16日,隨著“哐”的一聲鑼響,新疆紅棗正式在東海商品交易中心掛牌交易。這是東海商品交易中心上線以來掛牌交易的第四個產品,此前掛牌交易的安化黑茶、山羊絨、香菇成交金額已破500億元,平臺效應正逐漸顯現。
此外,為幫助農業企業更好融資,東海商品交易中心配套設立了興合小貸公司和興合金服公司,旨在打通融資及在線金服,并聯合金融機構打造多層次商品融資平臺。“此前交易中心與某山羊絨企業簽約4000萬質押融資協議并已部分成功放款,這筆貸款有效緩解了合作企業的資金壓力。”該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孔德錢說。
造平臺公信力 鑄行業“清流”品牌
中國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曾經歷了一次由快速發展到理性發展的時期。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交易品種包括農副產品、大宗工業原料、石化產品等100多個品種。但快速發展也讓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滋生紊亂,整個行業良莠不齊,有的甚至違法違規,嚴重擾亂市場正常秩序。這讓葉偉勇愈發深刻地感受到了肩上的使命與擔當,而在其領導下的東海商品交易中心,立志做一股行業“清流”。
“我們的宗旨是‘發展產業電商,服務實體經濟’,要在當前參差不齊的交易市場中做一股清流,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堅持正確方向,搭建產業客戶的交易與融資平臺,并配套倉儲、物流、保險等增值服務,穩打穩扎地與業界共建平臺。”葉偉勇不止一次地強調這一定位和使命。
于細微處見真知。據悉,東海商品交易中心雖身為浙江省政府批準成立的交易平臺,但仍堅持通過市場化的運作不斷增強平臺的公信力。
“產業電商面向的是產業客戶的大宗貿易,他們對于產品價格的波動更敏感,對品質的要求也更嚴苛。”東海商品交易中心交收管理部總監王維慶說,品質是價格的基礎,而品質的評定需要標準來支撐。
因此,交易中心在選定掛牌產品時首先考察其是否具有國家或者行業認可的質量標準,并相應引入權威的第三方機構進行檢測背書。同時,東海商品交易中心還聯合幾十家國內領先的倉儲物流企業共同設立開放的公共交收倉庫,凡是符合交收標準的品牌產品均可入庫參與交收。
流動性是交易市場在運行初期普遍面對的問題。為了解決該問題,交易中心積極出臺優惠政策,引導產業客戶參與。在寒冬來臨前,東海商品交易中心推出的山羊絨成衣交收贏得了市場的矚目。
一步一腳印。在規范合理的操作中,東海商品交易中心的成績也漸漸被市場所認可。目前,與東海商品交易中心簽約的產業電商服務機構已達70余家,市場服務網絡遍布全國20余個省份。
憧憬未來,葉偉勇信心滿滿,“投資機構已經嗅到了奶酪的味道,向我們拋出了橄欖枝。未來東海商品交易中心將立足浙江,大力推進各業務領域的務實合作,依靠業界的共建共享最終服務全國。未來5年,我們的掛牌商品將達到50個,涵蓋農林牧漁、農用物資、塑料化工、金屬礦產四大品類,年交易額將突破萬億元,融資規模和商品交收額雙雙達到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