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力汽車集團公司醫療設備車專業廠,員工正在裝配救護車。
3月中旬,有序復工復產的號角吹響。在“中國專汽之都”隨州,專汽企業迅速行動,第一時間召回工人、重啟生產線,塵封多日的車間重現生機。
隨州市經信局統計,截至3月31日,該市120家規模以上專汽企業全部復產,員工返崗率超過95%,產能恢復率達100%。
疫情不僅帶來經營管理方式上的變化,也給企業推進自動化生產帶來啟示。在復工復產中,隨州不少專汽企業謀劃加大投入引進自動化生產設備,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和工藝水平,降低不可控因素對生產帶來的影響。
高效生產防疫車輛
3月30日,位于曾都經濟開發區的程力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廠區,20多個專業廠全面復產,各條生產線上一片忙碌。
“我們作為全省首批37家疫情防控物資擴產、轉產、新建‘三個一批’重點企業之一,在春節期間就部分復產,加班生產救護車、防疫消毒車和醫療廢物轉運車。”公司副總經理朱武自豪地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記者在醫療設備車專業廠看到,20余名工人正在流水線上密切協作,爭分奪秒生產負壓救護車。負責人裴銳介紹,該廠接到生產指令后,于正月初二緊急召回部分工人復產,產品主要供應省內各市州。截至目前,已經交付110臺,還有訂單近50臺。
從3月11日開始,程力公司報經批準后,分批啟動更大規模復工。朱武介紹,由于救護車需求量大,公司將以前生產房車的商務廂式車專業廠,臨時轉產生產救護車,進一步擴大產能。
抗疫關鍵時刻,企業緊急復工復產面臨諸多困難。隨州市相關部門及時伸出援手,協調解決。
市經信局成立幫扶企業專班,協調員工返崗和外地原材料供應,同時建立網上平臺,加強生產調度、企業之間的協作生產和原材料統一調配。建行隨州分行和工行隨州分行“特事特辦”,及時向程力公司投放流動資金貸款4000萬元,用于購買原材料。
隨州市經信局局長徐光喜介紹,截至目前,該市共組織程力專汽、俊浩專汽、江南特汽、成龍威專汽、宏宇專汽等5家企業,生產醫療廢物轉運車260臺、救護車450臺,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隨州力量。
防控同時謀發展
進出掃碼、體溫檢測、廠區消殺……近日,記者在湖北浩天專汽有限公司看到,企業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復工復產井然有序。
公司董事長羅強介紹,疫情發生以來,浩天專汽已向黃岡等地發送救護車和消毒車輛30多臺。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在車輛出入、生產物資配給方面,給公司提供了很大幫助。
3月12日正式復工后,該公司訂單不斷。“復工前,公司積壓了約200臺訂單,現在有新訂單300多臺,正在抓緊生產。”對于今年的發展前景,羅強充滿信心。
湖北潤力專用汽車有限公司3月12日正式復工,近期同樣在趕制積壓訂單。公司副總經理羅政周介紹,目前公司有在手訂單500余臺,其中,灑水車生產線有訂單100臺,產品是出口國外的食品級運水車;垃圾車生產線有訂單81臺,即將交付福建漳州的客戶;自卸車訂單200多臺,4月底前交付肯尼亞客戶。
羅政周介紹,為確保復工安全,公司前期準備了充足的防疫物資,車間內每天消毒3次以上,工人實行錯峰就餐,避免人員聚集。曾都區國土資源局還安排專人駐廠,指導疫情防控工作,協調解決企業困難。
“春節前我們簽下不少大單,但是受到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部分訂單不得不取消,還有一些取得客戶諒解后延期交貨。”公司總經理聶運東說,為了盡可能減少損失,疫情防控期間,公司積極推行居家辦公,通過視頻會議、在線洽談、網上審簽等方式,融洽客戶關系,尋找新的訂單,力爭銷售收入超過去年。
技改創新贏回市場
3月31日,重汽華威專用汽車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聲隆隆,焊花四濺,一片繁忙。
公司總經理陳勇告訴記者,該公司3月13日恢復生產,首批98名員工上崗,重啟了自卸車間、下料車間兩條生產線,趕制積壓訂單。3月16日全面復工后,啟動罐式車間生產線,承擔出口產品生產任務。
陳勇介紹,春節前,該公司承接了俄羅斯客戶的9臺高端自卸車訂單,每臺車上裝部分合同金額30多萬元。客戶要求在零下40攝氏度的環境下正常工作,因此對配件要求很高,有的還需要從國外進口。由于受疫情影響,公司無法按原定時間交貨,后通過視頻會議協商,延遲到4月底5月初交付。
“每年3月至6月是行業旺季,今年情況特殊,產銷壓力較大。”陳勇說,面對不利形勢,公司圍繞防控保穩、恢復市場和促進增長,從人才引進、新產品研發、技改擴能等方面積極采取應對措施。
陳勇介紹,該公司創新人才引進理念和方式,開展線上招聘面試,吸引返隨專業人才,搶抓機遇引進設計、銷售等方面的高端人才20余人。
公司加大技改投入,先后投資700多萬元,購置2000噸折彎機和激光切割機,疫情結束后將盡快調試安裝到位;投資900多萬元實施自卸車智能化改造項目,引進智能焊接機器人,計劃下半年完成安裝投入使用。
公司還瞄準輕量化、綠色化和智能化,積極研發新產品。正式復工以來,全力推進輕量化半掛、輕量化自卸、多功能污泥運輸車、運糧車等系列產品的試驗,今年將擇機投放市場,更好滿足客戶需求,進一步提升公司產品競爭力。(趙良英 張立 何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