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米汽車工廠,目前僅能確定的是小米造車將繼續落戶北京,而據亦莊新能源汽車研究院披露,預計小米汽車工廠于2023年6-7月獲得汽車生產資質。
結合之前雷軍“押上所有戰績和聲譽”的發言,小米在造車領域的全面投入,也足以印證其“全力以赴”的決心。
而從過往小米官方和雷軍的多次表態來看,小米汽車正式發布并量產,已經確定要等到2024年的上半年,這也意味著,屆時小米的新車不僅要面對與蔚小理等第一批造車新勢力的競爭,還要與華為、百度等第二批跨界對手展開對決。
不過仍有潛在機會的是,屆時第一批嘗鮮的新能源車主可能會進入換車周期,這批對電動車已經有認知的老車主可能會成為小米的潛在客戶。
知名財經媒體晚點LatePost曾在9月份爆料,小米的第一款車已確定將是一款轎車,售價上限將為30萬元,將搭載由禾賽科技提供的激光雷達。
如果按照車型和售價粗略估算,那小米首款新車的競爭對手將會是比亞迪漢、蔚來ET5(配置|詢價)、極氪001等豪華轎跑車型。
雖然上述車型在市場銷量上都表現不俗,但對于小米這樣的造車新軍來說,能否成為明星車型撐起小米汽車的基本面,還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按照雷軍的推斷,小米汽車成功的唯一途徑是成為行業前五,每年出貨超過1000萬輛汽車。但這樣宏大的目標,如果全部依靠中高端車型顯然很難達成。
從去年的數據來看,目前全球范圍內能夠達到年出貨量超過1000萬輛的車企僅有豐田一家,而撐起豐田龐大銷量的,則是卡羅拉(配置|詢價)、榮放、凱美瑞等中低端車型,其中僅卡羅拉一款車,去年在全球就賣出了115.5萬輛。
特斯拉未來也將采取類似的市場策略,馬斯克在特斯拉第三季度財報會議上透露,特斯拉下一代汽車平臺的成本將是第二代平臺(Model 3和Y)的一半,其產量可能會高于公司目前所有產品的總和。
市場預估,如果真的能夠將成本縮減一半,下一代特斯拉車型的價格有可能會下探到15萬元左右。
而小米作為電動車市場的后來者,首款車的定價就要攀升至30萬元,可能注定要犧牲一部分的市場銷量。
根據去年雷軍在微博發起的小米汽車價格投票結果顯示,在1.7萬投票者中,有近7成人希望小米第一款車不超過15萬元,這也符合之前小米售價走極致性價比的路線,會更受米粉群體青睞。而投票給30萬元以上定價的人群,還沒有占到參與投票總人數的1成。
螺旋實驗室認為,小米首款車選擇定位中高端車型,也有可能是不想重蹈手機路線的覆轍,多年以來,小米手機雖然靠性價比確定了市場地位,但在沖擊高端化的路線卻并不順利。
小米汽車沒有選擇先從低端車型走量,可能也是擔心會影響汽車品牌形象,后期如果再推出高端車型會難以贏得市場青睞。
不過以上種種的定價分析,也都是基于目前的市場情況推測,在小米造車這個盲盒沒有正式開啟之前,外界都很難給出確定性的答案。不過有一定能夠肯定的是,無論是低端還是高端,定價都一定是小米汽車能否站穩腳跟的重要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