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丹 圖/受訪者提供
3年前的10月底,當鄭前提著行李出現在鶴崗的街頭時,這座城市已經開始下雪,映入眼簾的一片白色,讓此前一直在廣東長大、工作、生活的他對這座城市有了最初的新奇感。
鄭前發給記者一段視頻:鶴崗的夜晚,一條被白雪覆蓋的街道兩側,一路而行,泛黃的樹葉仍然掛在樹梢,在明亮路燈的照射下反射著暖色的光。路邊偶見幾個行人,在雪路上小心翼翼地前行。
“這是多么安靜祥和的一條街。”視頻中一個略帶東北口音的聲音響起。
“嗯,我也覺得。”鄭前回應說。
北上3800公里,前往“未知”
晚上8點多,忙碌了一天的鄭前終于回到了鶴崗的家中,饑腸轆轆的他先將冰箱里拿出的豬骨解凍,然后準備煲上一碗湯,“煲湯”和“不被帶偏的普通話”是他作為廣東人最后的“堅守”。
29歲的鄭前家鄉是湛江,“我之前是在廣州賣汽車配件,在白云區和同事一起合租,租金800元一個月。”鄭前每個月三四千元的工資在吃飯、交租之后,便幾乎剩不下什么。
“工作也不是很順,同行太卷了。”鄭前有些感慨,當他看到鶴崗的房價時,便打算去一趟,“當時就是想去看看真的還是假的。”
網購了兩件厚衣服后,鄭前帶著行李前往鶴崗,那個一切都是“未知”的城市。
“我當時沒有和家里人講,我覺得講了他們也不會同意的。”鄭前說。
當地人會對外地人多一些關照
“我大概看了有三四套房,就決定買了。”鄭前說,當時他看中了一套61平方米的毛坯房,總價4.6萬元,之后就在附近租了房子,開始著手裝修,天氣好的時候就到附近轉轉。
“我開始拍視頻號,主要是拍廣東人在東北的所見所聞所感,當時很多人不了解鶴崗,又被鶴崗的‘白菜價’房價所吸引,所以吸引了不少關注的粉絲。”鄭前說。
鄭前仍然記得在鶴崗認識的第一個本地朋友,“我當時沒有車也沒有駕照,他就帶著我到鶴崗的各個地方逛。帶我去看一些歷史悠久的古建筑,還有一些公園,品嘗當地人才知道的本地小吃,漸漸,我對鶴崗也熟悉了起來,同時也交到了朋友。”
“這里的本地人并不排外,聽到是外地口音,當地人也會很熱情地聊起天,甚至在吃飯的時候會多一些關照。”鄭前說。
留下的人以線上工作為主
盡管如今很多外地人在鶴崗買了房,但鄭前告訴記者,真正到當地住的,估計不到十分之一,“真正來住的,主要還是以線上工作為主的自由從業者,比如線上客服,短視頻的主播等,他們工作本身就比較自由,離開原來熟悉的地方,來到陌生的城市也沒有問題。我覺得他們還挺享受這種自由自在的感覺的。”
鄭前說,也有極少數線下工作的人來到這里,有人開美容店,還有人做外賣騎手,做物流快遞員,“但是占比非常少了。”
“風景在遠方。”今年50歲的吳杭是南方人,在杭州一家企業工作,在經歷了一年的網上了解之后,通過中介直接在鶴崗買了一套56平方米的毛坯房,總價4.5萬元。鶴崗是他確定的第二個養老旅居地。
“我不喜歡南方的潮濕,更喜歡北方干燥一點的氣候。”吳杭說,他一直有濃郁的田園情結,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向往既能夠親近大自然,又煙火氣濃厚的北方城市,因為超低的房價、較低的物價、干燥的氣候,廉價的食材,地廣人稀,成為他選擇鶴崗作為養老旅居地的重要原因。
吳杭去過哈爾濱,非常喜歡當地的氣候,也打算在退休之后每年過去北方住幾個月,而鶴崗成了他首選的北方城市。他買的這套鶴崗的房子并不是在市中心,“釣魚、種菜、郊游,要的就是寧靜。”
年輕人“迷惘”后來到這里
去年10月,一直在武漢工作生活的福建人李振,在鶴崗買了一套1.5萬元74平方米的毛坯房。“不是市中心,是在區里的中心位置。”
“裝修反倒花了5萬元左右,半年左右的時間我就租房子住。”李振說,他在鶴崗待了一年之后覺得,這里除了冷一點外和南方的小城市也沒有太大的區別。
“生活水平也是如此,消費也不算高。”李振說,在鶴崗他也交了一些外地到鶴崗買房的朋友,“有時候出門就和朋友打打劇本殺,或者找個咖啡店一坐就是一天。”
李振告訴記者,他一年來還存了幾萬元。
滄州的王博則將鶴崗看作是自己的“避難所”,“家里看我不搞對象,說讓我出去不要我了,打算去鶴崗搞個直播維持一下生計。”王博說,其實家里的原因還是次要的,主要原因是他覺得現在的工作生活“確實折磨”,他也想離開換一個環境。
“我想先租一個月,看看當地的環境。我平常也不出門的,每天就跑跑步。”王博告訴記者,自己只是簡單地想找個地方生活而已。
今年38歲的鶴崗本地人劉昕告訴記者,他曾在2020年前后建起了一個聊天群介紹鶴崗,“當時一起聊天,卻發現一些沒有去過鶴崗的人反而成了‘鶴崗通’,對鶴崗評價并不客觀。”劉昕說,“有的說鶴崗每年到了11月就大雪封山了,吃菜都是問題;還有的說鶴崗的房子沒有房本;還有的說鶴崗的取暖費一年都要四五千元,說什么的都有。”
隨后,劉昕便與鶴崗的朋友一起新建一個聊天群,分享真實的鶴崗。劉昕說,之前鶴崗這座“煤城”也經歷過“黃金十年”,那時也有不少外地人到鶴崗工作生活,鶴崗的房子在2012年以后就便宜了下來,“之前的均價都在3000元左右”。
劉昕告訴記者,盡管現在在廣州做外貿工作,但幾乎每年都會自駕回鶴崗,“這幾年鶴崗變化也挺大的,市里以前的臭水溝都變成清澈的小河了”。
喜歡上了東北燒烤
鄭前坐在自己新裝修的第二套房子里,向記者“展示”了家中的智能家居。
“這是我在鶴崗的第二套房子,90多么平方米,12萬元。”鄭前介紹,他是按照20年的標準來裝修這套房子的,“在未來的20年,我都會在這里。我當時只是需要一套房。”如今,他在鶴崗的生活工作也穩定了,所以想要長期定居下去。
“我最喜歡的就是東北的燒烤,幾乎什么都可以燒烤,比如牛胸口油、脆骨、骨髓一大堆,燒烤文化在東北很精彩、很好吃。”鄭前說,他平時除了處理工作外,幾乎沒有空閑的時候,最多就和同事一起到處走一走搞一搞團建。
“在鶴崗的發展會讓我覺得在這里更充實、也更開心,而且這里已經給了我歸屬感。”鄭前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吳杭、李振、王博、劉昕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