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鹿水庫庫最深有多少米_德陽黃鹿水庫釣魚今天可以釣魚嗎
封面新聞記者 王攀 王祥龍 攝影報道
小龍蝦,是夏日餐桌上,最受吃貨們追捧的美食之一。近幾年來,小龍蝦市場持續火爆,不少地方也看準了這一商機。在四川市場上,外地小龍蝦占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四川的水產養殖戶們紛紛向養殖小龍蝦布局。
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位于丘陵地區,轄區內水資源豐富。從2017年開始,基于小龍蝦帶來的火爆行情,中江縣開始引導養殖戶向規模化養殖發展。4月30日,封面新聞了解到,經過3年多的“成長”,中江小龍蝦養殖面積已達5000畝左右,產值1500余萬元,帶動鄉村旅游、消費5500余萬元。雖然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一定影響,但中江小龍蝦的生產早已重啟,5000畝養殖基地已經做好準備,為食客們送上美味。
從零星散養到規模化養殖
其實,中江縣早年就一直在養殖小龍蝦,但不成規模,大多由農民零星散養在水塘中。“當時還處在摸索階段。”中江縣水產漁政管理站站長楊志國說。此外,由于小龍蝦生命力強,在部分水域和農田,還分布有野生小龍蝦。
近些年來,小龍蝦市場的持續火爆,讓不少養殖戶發現了商機。但中江傳統的養殖模式,存在諸多弊端。要想贏得市場,讓養殖戶有錢賺,就必須作出改變。楊志國告訴封面新聞,從2017年開始,中江開始有計劃地引導養殖戶進行規模化養殖。
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張學輝從一個門外漢,進入了小龍蝦養殖行業。“我在部隊當了12年兵,退伍回來之后賣過手機,做過通訊行業。前幾年看到小龍蝦市場很火爆,就產生了興趣,然后決定自己創業。”張學輝說。
讓張學輝決定養殖小龍蝦,還有另外一個理由。“這畢竟也是農業生產,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對土地也很有感情,所以我就想嘗試來養殖小龍蝦。”居住在縣城的張學輝,將養殖基地選在了離縣城不遠的黃鹿鎮黃鹿水庫旁的農田里。“養殖之后,越來越感興趣,就一直鉆研。”如今,張學輝已將養殖面積擴大到430畝。
張學輝養殖基地所在的黃鹿鎮,也是中江目前養殖面積最大的鄉鎮。黃鹿鎮鎮長田勇說,截至目前,黃鹿鎮的小龍蝦養殖面積已達到2100畝。
中江位于丘陵地區,自然環境優美,優質水資源豐富。楊志國告訴封面新聞,中江的小龍蝦養殖正是依托黃鹿水庫、繼光水庫、雙河口水庫等優質水源,在永太鎮、興隆鎮、龍臺鎮等10多個鄉鎮有較大的養殖規模。而其余各鄉鎮,也在發展小龍蝦養殖,只是規模較小。“目前,中江的小龍蝦養殖面積在5000畝左右。”
糧食安全與養殖效率雙保障
養殖小龍蝦需要大量的水域,許多農田被改造為養殖基地。中江縣作為川中丘陵農業大縣和全國產糧大縣,大量農田變成養殖基地,是否會對糧食產量和糧食安全造成影響呢?
楊志國介紹,從中江引導小龍蝦規模化養殖之始,就在推廣水稻+小龍蝦模式。“相較于純粹的池塘養蝦,這種模式有優勢,可以形成一個生態系統。對小龍蝦有好處,對稻田也有好處。既減少投肥、投藥,糧食能夠穩產,還能提高品質,價格相對也要高一些。”
黃鹿鎮的小龍蝦養殖基地,基本就采用上述模式。“5月底,我們就會種秧下田,也就是稻蝦共生的一種新模式。既讓養殖戶從稻田里收回小龍蝦,還能收一季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的高品質水稻。”田勇說。
據了解,中江縣的小龍蝦養殖主要以大戶和合作社為主。在小龍蝦市場持續火爆的影響下,中江縣的種糧大戶也在謀求轉型發展,他們也逐漸走上了水稻+小龍蝦的發展模式,提高單位土地的產出效率。
楊志國說,以前,中江養殖小龍蝦,滿田開大溝,有20%至30%的大田不能用來栽秧。為保障糧食安全,中江在發展小龍蝦養殖的過程中,也在進行改良升級。深挖溝變成了淺水田,養殖小龍蝦的農田可以全部種上水稻,不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
據楊志國介紹,現在,中江傳統的水塘養殖最多只占30%。除了水稻+小龍蝦的模式,中江還有藕+蝦模式,但綜合效益不如水稻+小龍蝦。“今年,計劃推廣水稻+小龍蝦模式2000至3000畝。”
從單一效益到多元效益
從2017年開始規模化養殖,中江小龍蝦產業歷經3年多成長,年產量已經達到75萬斤左右。據介紹,這些小龍蝦部分銷往了沿海、重慶等地市場。同時,本地的消費市場也很大,主要銷往成都、德陽、綿陽等地市。通過中江本地的農家樂、飯店、節會活動等,也可以帶動食客對小龍蝦的消費。“一些節會活動后,還會出現貨源緊缺的情況,還要從周邊區市縣調運小龍蝦。”楊志國介紹。
黃鹿鎮養殖大戶張學輝說,據他在市場上的了解,川內的小龍蝦市場,本地蝦大約只占五分之一的份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江產小龍蝦如何贏得市場呢?
“位于丘陵地區的中江自然環境和水環境都較好,養出來的蝦沒有受到工礦污染。”楊志國介紹。
“我們養殖的小龍蝦個頭比較大、肉多,而且底板比較干凈。用清水沖洗或鹽水泡一下就可以了。”在養殖大戶張學輝看來,短距離運輸還能保證小龍蝦的新鮮。
雖然市場競爭激烈,但小龍蝦根本不愁銷路。封面新聞記者從養殖戶和行業主管部門處均了解到,目前的小龍蝦供應市場仍有缺口。為此,中江縣計劃在今年將小龍蝦養殖面積增加到7000至8000畝。
中江目前小龍蝦養殖規模最大的黃鹿鎮也有自己的打算。“今年底,我們要達到3000畝,創建市級現代水產園區。明年,我們要達到5000畝,創建省級現代農業水產園區。”田勇說。
如今,中江主推的水稻+小龍蝦模式,不僅可以帶來大米、小龍蝦雙收益,而且還能通過大戶、合作社流轉土地養殖,給周邊群眾創造就業機會。目前,已至少帶動貧困戶上百人實現了增收。
據了解,黃鹿鎮村民流轉稻田,平均一畝一年可以獲得800元的土地流轉收入。到養殖基地務工,工資則按天結算。去年,養殖大戶張學輝共支付勞務費20多萬元。
據統計,2019年,中江縣小龍蝦產值達1500余萬元,帶動鄉村旅游、消費5500余萬元。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小龍蝦的生產也有過“暫停”。在當地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做好防疫措施后,小龍蝦生產迅速重啟。張學輝就在3月初完全恢復了生產。如今,受疫情影響,小龍蝦的價格相較去年有所波動,但需求量仍然較高。中江5000畝左右的小龍蝦養殖基地,已為市場供應做好了準備。
(部分圖片由中江縣委宣傳部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