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漠風景區怎么樣,北京天漠生物
每個人在旅游的時候都會有自己愛去的地方。比如我喜歡往山上跑,朋友則對文物古跡最感興趣,哪怕只能隔著玻璃看,他也能欣賞半天。
但要說起我們最不感興趣的景點,那也許就要數沙漠景觀了。對于咱們國家來說,無論是什么地區,什么地形等等,都有機會成為旅游景點。
沙漠也不例外,在此之前,我們去過最貼近沙漠狀態的地方就是敦煌了,但即使是敦煌,人家也是靠著壁畫出名的,我們在那每走兩步就能看見穿著漢服的男男女女,頂著大太陽在凹造型拍照,也是蠻拼的。
除此之外,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袖珍沙漠“天漠”了。說起來去天漠其實是個意外,當時按照計劃我們已經去了所有要去的景點,但因為一些原因,我們需要在北京多待一天,所以到哪個景點去玩就成了一個問題。
隔壁旅行團一個老鄉就像我們推薦了天漠,聽說這兩天還有劇組在拍戲,可能會看見大明星。雖然我們不追星,但能近距離看見明星也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于是我們決定驅車前往。
天漠在距離北京70公里的懷來縣境內,只要市內不堵,基本上1小時就能到達。老實說之前我們沒想過北京周邊還有可以被稱作“荒涼”的地方,但天漠確實配得上這個稱呼。
不過與我們想象中不同的是,天漠的大小并不像“天”那樣一望無際,它的大部分地方其實已經被種上了綠植。
這也在我們的意料之內,近年來國家一直在重視沙漠的治理問題,不少手機APP上也有那種動動手就能澆水種樹的小程序。
天漠雖然只是一個小型沙漠,但它對周圍農田的影響是巨大的。北京PM2.5的走高,除了城市本身的原因,周圍沙漠在大風天揚起的沙塵也是“功不可沒”。
于是整個懷來縣都在當地政府的帶領下投入了植樹造林、抗風防沙的活動中。這項活動從2004年開始,后期逐漸擴大到周圍的城市都有居民一起投入建設之中。
如今這里在20000多畝的土地上都種植了很多樹,累積250萬棵,成功改善了當地的自然環境以及人民的居住質量。
不過,相關部門還是留了200畝的沙漠,也就是我們看見的這一片,現在成了旅游景點,很多劇組也經常在這拍戲。
說起來天漠的成因非常奇特,構成也很復雜,其構造中有戈壁、沙漠還有群山和湖泊。我們去的那一天天格外的藍,藍色的天際線與淺茶色的沙子形成了一道涇渭分明的交界線,遠處交界線上有一行馬馱著人晃晃悠悠走過。
當地人介紹這是這里的一個旅游項目,馬匹平時是這里家家戶戶耕作用的,但在旅游旺季就被拉去充當拉客所用,每匹馬日租50元,也是筆不小的收入。
這個價位在我們的接受范圍之內,于是我們也交了錢跑去排隊,上馬以后雖然有馬鞍,但坐久了還是很硌屁股,但一想到花了錢,我們又都強忍著不愿下來,時間一長居然也習慣了。
一輪紅日掛在天際,我們身處漫漫黃沙之間,四周還有古烽火臺的殘留,恍惚間仿佛穿越回古代變成了獨守邊疆的將領,獨自一人品嘗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孤寂之感——如果不是不遠處滑沙項目那里一直傳來小孩子的叫聲,我也許還能有更多的感悟。
滑沙和摔沙是當地的旅游項目之一,尤其滑沙,排隊的人也很多,我們騎馬騎了半天最后,終于等到了那邊排隊的人變少了,于是我們便匆匆趕過去。
成年人滑沙是可以一個人,也可以兩個人的,但未成年人必須由成年人陪同。不過我們最終選擇兩個人一起,主要是這個斜坡的坡度看得我眼暈,臨到要滑的時候有點畏縮了。
整個下滑的過程非常快,我只記得自己因為尖叫吃了一嘴的沙子,如果要去玩的話建議還是帶個口罩,或者全程閉嘴也行,不過兩旁飛起來的沙子依然可能濺起來飛到你臉上。
在玩過了那些游戲后,我們開始四處閑逛,發現有一處地方確實有個劇組在拍戲,但周圍游客一靠近就被“請”開了,朋友伸長了脖子,說是沒看見什么認識的明星,不過我們也不太失望,雖然是沖著這個來的,但在別的項目里體驗到了快樂,也算是值了。
總的來說,這次天漠之行的收獲還是挺大的,一定程度上也算扭轉了我們對于沙漠景觀的一些偏見。其實無論什么地方,只要愿意動腦子,總能想出來能吸引人的旅游項目的。北京近郊,有塊被“馴服”的沙漠,成劇組們的“心頭好”,因為什么劇組都選擇在這拍戲。
另外就是,咱們國家的治沙行動是真的有在做實事的,像天漠這樣的地方,既治理了風沙,又留下一塊地方發展旅游業,一舉兩得,多好。有一塊沙漠被“馴服”!離北京僅70公里,成劇組“心頭好”。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旅行中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