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不夜城項目;云南七彩城在哪里
春節期間,伴隨著西安大唐不夜城的持續火爆,全國多地近年出現了類似大唐不夜城模式打造的各類主題“不夜城”。面對多地興起的“不夜城”景區,很多網友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同質化、商業化的景區是否會造成大家的審美疲勞?能否像大唐不夜城一樣長期吸引游客?(1月28日 紅星新聞)
據了解,此類“不夜城”多見于二三線城市,絕大多數不向游客收取門票,靠出租攤位等方式營利,而內設的項目與大唐不夜城如出一轍,以小吃美食、燈光秀、雕塑群、行為藝術表演等為主。大唐不夜城的代表性表演之一“不倒翁小姐姐”,其在火遍短視頻平臺之后,也遭遇了“復制粘貼”式的追仿。
誠然,大唐不夜城憑借唯美場景布置與行為藝術表演,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去打卡,也讓“旅游+演出”成為文旅業跨界整合的新營銷方式。針對這一成功模式,各地在打造自己的旅游景區時,“取其所長”以提升客流與經濟效益無可厚非,可借鑒學習,但不宜照搬照抄。
訴諸現實,在巨大的流量誘惑下,越來越多景區追求眼球效應、爭當“網紅”,將別處賣點當成自家商品,當起了“拿來主義”的搬運工,導致體驗內容日益同質化,相似的場景、雷同的套路讓游客直呼審美疲勞。除了“照鏡子一樣”的不夜城,全國范圍內還有近十個“天空之境”、數十條“七彩滑道”、上百座“高空索橋”,這些仿造景區大多粗制濫造,提供的體驗項目充其量只能滿足游客拍照打卡的需求,且不說潛藏侵權風險,極有可能讓游客乘興而去、敗興而歸,造成較差的旅游體驗。“網紅”景點頻頻“翻車”,也印證了流量雖可聚集人氣,但并非長久出路的道理。
人們選擇在節假日出游,更多是希望體驗那些“人間罕有”的景色,而不是盲目復制、千篇一律的“網紅”旅游產品。俗話說,有地方色彩的,才容易成為流行的。在“追仿”之后,每個景區還應有更多“回歸”、實現更大“超越”,通過因地制宜挖掘當地的獨特之處、找到自身的文化基因,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而景區地方特色越突出,越容易得到更多人青睞,北京故宮、敦煌莫高窟等著名景區就是該方面的例證。
具體而言,各地可深度挖掘當地的地理風貌、人文風情,為景點注入與自身氣質形象和地域傳統契合的文化基因,依托當地民俗文化等設計更多地參與式體驗項目,建立自己的特色旅游品牌,贏得市場正向口碑,保持景區良性發展。說到底,景區的生命力依賴于其是否有實質內容,亦取決于自身獨特的文化底蘊。
在宏觀層面,有關方面也應適時強化對“網紅”景點的監管,為互聯網時代下旅游業發展提供引導支持,同時編制完善有關制度法規,加強景區獨創性產品的產權保護,鼓勵文化、創意與市場有效銜接,整治惡性、無序的抄襲模仿,促使旅游景區良性共融。近年來,一些成功“網紅”景區正是通過持續的內容創新,保持著持久的吸引力。
打造區域名片、熱門景區非一日之功,徒有流量“熱度”、缺乏內涵“深度”的網紅景區,只能維持一時的人氣,潛力很可能會被透支,時間一長自然就會“失寵”。唯有不斷挖掘自身亮點,進行內容創新,提升文化內涵,網紅景區才能不至于“曇花一現”。(孔德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