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網紅電梯多長、重慶網紅最高電梯在哪里
重慶白象居居民樓成“網紅”景點
重慶有個小區叫白象居,因為建筑風格和地理位置的特殊,這里曾是電影《火鍋英雄》《少年的你》等多部電影的取景地。
小區的樓宇之間有一個空中連廊,視野很好,可以拍到長江索道、東水門大橋等多個重慶地標,同時這里還有著重慶山城建筑特有的神奇,24層的高樓沒有電梯,但在1樓、10樓、15樓都有出入口,每個出口出去居然都是馬路。
正是這些特別之處,這兩年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來白象居打卡拍照。今年這個暑期,每天到白象居參觀拍照的游客就有四五千人。
△記者此前在白象居拍攝的人流影像
居民樓變身旅游打卡地 住戶不堪其擾
游客來了,問題也來了。白象居其實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旅游景點,它本身就是一個老小區,建成于90年代,有500多戶住戶,居民以老年人為主。游客增多,給這里一些居民、商戶帶來了商機,但也讓不少居民不堪其擾。
一度有居民在小區門口掛起了“謝絕參觀”的牌子,阻止游客進入,這在當時也引發了一些討論。那么當地是否能在發展旅游和保障居民生活間找到平衡點?總臺記者從5月底開始在白象居蹲點,通過近三個月的拍攝,記錄下了白象居的改變。
今年5月23日,被譽為來重慶旅游必打卡地的白象居被圍了起來,在入口處,多名人員值守,還掛有“居民住宅,謝絕參觀”的字牌。居民王家明就是值守者之一,今年五一期間的一次經歷讓他忍無可忍,決定限制游客進入。
白象居居民 王家明:當時在這個地方完全上來不了,好多人哦。
王家明的媽媽96歲高齡,患有高血壓等多種疾病,當天由于身體不適需要緊急送醫,王家明背著媽媽出門,一路上幾乎走不通。
王家明一路走一路請游客讓一下,才走出來。好在王家明的媽媽到醫院后,身體沒有大礙。
白象居空中連廊,這里是游客聚集最多的地方。70歲老人彭道淑家的窗戶斜對著游客拍照的轉角處,不堪其擾。
白象居居民彭道淑:我就是這個窗子,太近了,我受不了,鬧得我受不了,沒有辦法。
白象居居民 蔣大強:這里在吼拍照,那里也在吼拍照,這個聲音相當大,對我們影響大,我家里面又有老人,又有小孩,就影響他們休息。
除了游客,給居民帶來困擾的還有這些經營者。整個白象居的進出通道只有兩米多寬,一些商戶為了擴大經營面積,將冰柜、桌椅擺在店面以外的通道上。
重慶市渝中區朝天門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 趙亞南:居民意見最大的問題就是小攤小販占道經營,堵塞消防通道的問題,肯定會對居民進出有影響。
居民們希望盡快解決這一問題,還他們生活的安寧。有的居民直言:“這是小區,不是旅游區,游客不能進來”。然而,對于一些小區居民和租戶來說,游客的到來其實也給他們帶來了商機,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們的生活。
熊學清和李三文是夫妻,2004年他們從農村來到白象居,買下了這間十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之前賣過串串香,從去年六七月份,賣起了飲料和旅游紀念品,每個月大概5000多元的經營收入,這也是他們的養老錢。
白象居經營戶 李三文:這個利潤比較小,但我也還可以將就過得去,我兩個老的也不用出去打工,也解決了我們的就業問題,我覺得還是比較可以的。
在空中連廊還有不少經營者是租賃戶。牟遠紅就是其中之一,這間鋪面面積約50平方米,以賣小吃為主。由于白象居持續升溫,從今年7月開始,雖然他們的月租從1500元漲到2000元。但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個月能賺上萬元。由于之前開過奶茶店欠下十多萬債務,加上要撫養兩個小孩,經濟并不寬裕。靠著這個小吃店,他們一邊還債,一邊維持生計。
白象居經營戶 牟遠紅:我老公今年也是身體不好,回來做了一個手術,就靠這個店里面支撐著,盡快把這些債務還上,然后兩個人再慢慢地努力,爭取能夠在這邊還是想買上自己的房子。
目前這里已經形成了飯店、咖啡店、小賣部、紀念品商店等完整的旅游商品業態,當地街道負責人坦言,白象居是自發形成的網紅打卡地,房屋絕大部分產權屬于個人,若要開發商業旅游,需要征求居民同意。但對于這些已有經營者,如果一刀切,全部取締并不現實。
重慶市渝中區朝天門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 趙亞南:在這里居住的居民或者產權人多數都是收入比較低的,沒有固定收入來源,甚至有一些根本就是周邊偏遠一點的農村到城市里來打工,或者到城市里來找這種工作的這一部分人群,他本來就需要這么一個收入來源,如果我一刀切,把他們全部都關停了,有可能直接斬斷這些老百姓的生活來源,他們后面怎么辦,這是一個問題。
在當地旅游部門看來,白象居的火熱對帶動渝中區全域旅游發展是有益的,雖然這里不是政府打造的旅游景點,但他們很歡迎游客的到來。
重慶市渝中區文化旅游委副主任 鄧琳:白象居是一個非常具有重慶特色的一個地方,也拉動了周邊的旅游經濟發展,對于我們文旅委來說,這也是樂見其成的,我們也是在居民的需求和游客需求之間正在找一個平衡點和契合點。
如何找到居民 游客 商戶之間的平衡點?
想要找到居民、游客、商戶之間和諧共處的平衡點,這對基層管理者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和考驗。解決各方訴求的痛點,首先可以從哪里入手呢?
“謝絕參觀”的牌子立出兩天后,也就是今年5月25日,白象居又開門迎客了。
重慶市渝中區朝天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申航:曾經是一直主張要封閉院子的居民,把他們作為一個主體,我們是成立了我們的志愿服務隊。由他們來實施管理,他們就自愿地把封在門口的一些設施給拆除了。
居民們表示,他們立“謝絕參觀”的牌子,并不是站在游客的對立面,而是反對無序管理。拒客事件發生后,街道也多次組織各個部門商量對策,目標很明確,白象居要管起來,但方法不是堵門。
最終由渝中區統籌經費,在游客集中的地方和居民通道安裝了16個攝像頭,及時地掌握人流情況,適時實施分流。今年端午節期間,因為人流量太大,社區用圍欄把白象居入口暫時封閉,分批放行,對于團隊游客還需要登記才能進入。這樣一來,游客扎堆得到一定緩解。
這一處通道是游客和長江索道、東水門大橋合影的最佳位置,也是最容易堵塞的地方,社區工作人員利用凌晨時間,在地上貼上分流貼紙,對游客和居民進行路線引導。
重慶市渝中區朝天門街道白象街社區黨委書記 李道倫:這個地貼的紅色部分主要用于我們的居民或游客正常出行使用,而在紅色部分的兩邊,就是主要用于我們的游客打卡照相所用。
此外,一些白象居居民還自發組成志愿者服務隊,勸導游客文明打卡。由于是自發組織,日常主要是看誰有時間就誰去,沒有制度約束,效果并不明顯。
白象居居民志愿者 潘高建:我說小伙子,小聲一點,現在是午休正好的時候,下面的居民經常給我反映,你們大聲喊照相,我說小聲一點,他說你沒執法權,你是干什么的。
重慶市渝中區朝天門街道白象街社區黨委書記 李道倫:你們肯定會受很多委屈。
重慶市渝中區朝天門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 趙亞南:恐怕要協調派出所、執法隊,市場監管所聯合執法。
對于經營者的占道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二十八條相關規定,任何單位、個人不得占用、堵塞疏散通道。于是街道聯合多個部門,對占道經營動起了真格。
重慶市渝中區朝天門街道執法大隊隊長 池軍:這兩個我們要給你扣了,來給她收一下。
白象居經營戶 梅瑞英:我們外面只擺一個柜子,其他的全部放進去,我們也是承認。
經過一段時間的整治,占道經營、游攤小販得到了規范。
社區牽頭引導居民自治 白象居能否迎來新轉機?
為了更長久更有效地平衡各方利益,經過多方探討,當地政府決定推動居民自治,今年6月28日,由當地社區牽頭,居民自愿報名參加,白象居自治服務隊正式成立,街道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居民自治服務隊應該定位在服務上面,更好去贏得居民、游客、和商戶的信任。
今年7月29日白象居門口兩名游客發生了一起沖突,雖然隊員勸開了一次,不一會兒兩個人又打了起來,這名隊員再次用身體擋在他們中間,最后矛盾沒有升級。
白象居居民自治服務隊隊員 劉長秀:因為我們是服務于這些民眾和游客,處理這種事情,所以不管發生什么事情,我們都要勸解和挺身而出。
白象居居民自治服務隊隊長 潘高健:不要在上面坐著照相,請你們多多理解包涵 ,支持工作。
在白象街社區居委會,社區安監員會監看白象居里的情況,并及時告知自治服務隊員。
重慶市朝天門街道白象街社區安監員 陳青:白象居3號小賣鋪的冰柜又擺出來了,他就把冰箱擺出來了,如果人多的話,就會把通道弄得很擠,馬上就通知隊員對商戶進行勸導。
白象居居民自治服務隊隊長 潘高健:麻煩你把柜子推進去一點,我幫你推。
白象居經營戶 劉偉明:當然維護肯定是好一點,這是說良心話,不維護通道人都走不過去,沒辦法,是不是嘛。
因為渝中區老舊小區較多,沒有物業公司的小區、如白象居,由社區統一成立了自治物業服務中心代為管理。為了讓居民自治管理服務可持續,自治物業服務中心,在白象居的公共區域設立管理服務站,除了為游客提供咨詢、失物招領等服務,還聘用人員在這里售賣冷飲,所有營業收入作為小區公共收益,用于白象居自治服務工作。
下一步他們還打算讓白象居的公共收益更加多元化,除了用于自治服務,還要反哺當地居民,改善公共設施,讓居民、游客、經營戶參與到共建共享共治中來。
重慶市渝中區朝天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申航:后續我們還是有個打算,聯合我們轄區的一些旅游公司,由我們自治隊為我們游客推薦一些酒店,為他們規劃一些旅游的線路,提供一些有償服務,作為我們白象居的公共收益,用于粉刷墻壁,整修公共設施,讓居民看到我們的變化,讓我們這個自治能夠長期長效自轉下去。
白象居居民自治服務隊成立一個多月來,居民們也明顯感受到環境的變化。3個月后,我們再次找到了此前采訪的70歲老人彭道淑。
白象居居民彭道淑:現在在這里喊的人少一些了。
白象居居民 王女士:任何時候都看到他們有巡邏,天氣這么熱,我都很理解他們,說老實話,經過整治之后好得多。
白象居居民 何鵬:我覺得商戶在這個方面,憑良心說句實話,他們還是很支持工作的,這一點很支持工作,該收回去的全部都收回去了。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 程德安:基層治理不光是政府的事,也是百姓的事。在白象居的治理過程中,有街道辦,有派出所,有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同時還有民間的自治組織,就是政府的力量和百姓的力量形成了合力。第二個就是在共治中要做好共享,我們把一個社會管理得有序,要以利益的合理分配機制為引導,在白象居的治理過程中,讓居住戶、經營者、游客三方的利益都得到了合理的保障。
共治共享 讓“網紅”景點變“長紅”經典
白象居“拒客風波”發生之后的這幾個月,當地在基層治理方面進行了不少探索,基本方向就是在街道社區的指導下,完善居民自治,發揮居民熟悉當地情況的優勢,用居民之間多年來形成的情感紐帶,推動各方共同維護小區秩序,在居民、商戶、游客中尋找最大公約數,尋找和諧共處的平衡點。也希望更多有類似問題的地方,能夠一起探索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方式,平衡好文旅發展與日常生活,讓“網紅”景點變成“長紅”經典。
(總臺記者 王磊 陳楊 夏斯偉 甄明 趙聰聰)
(來源:央視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