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山有什么游樂項目—圓通山景點
圓通山
千年來在不同時期都給昆明人不同的印象
從北部城防到春城八景
從風景優美的公園到全國十佳動物園
它的不斷變遷亦是昆明的層層蛻變
時至今日,無論何時何地
只要說起圓通山
每個昆明人幾乎都有一段難忘的歲月
以至于雖時隔多年,仍記憶猶新
……
讓我們跟隨它千年的步伐
將圓通山的前世今身娓娓道來
從千年古剎到城防重地
圓通山原名螺峰山。早在一千二百年前的唐代,圓通山就已被云南人開發,南詔國國王閣羅鳳長子鳳伽異在滇池畔建拓東城后,又于圓通山南建補陀羅寺,這座古老的寺廟也就是如今圓通山上圓通寺的前身。
不幸的是,由于元朝初年戰爭四起,補陀羅寺被毀。直到元朝中期,圓通寺修建完成后,這里才再次恢復香火鼎盛的樣子。由于圓通寺的建成,不少市民也開始將螺峰山稱作圓通山,而今只有圓通山下的螺峰街是它原名的見證。
1383年,明朝建立,隨著平定云南的西平侯沐英留鎮昆明后,圓通山再次迎來了不一樣的際遇。
沐英擴建昆明城,將翠湖和五華山、圓通山以及祖遍山圈入城內,自此圓通山正式納入昆明城。這里我們普及一個小知識,如今許多年輕的昆明人已不太熟悉古昆明城東的祖遍山這個地方,甚至連這個名詞都比較陌生,它位于現在大德寺雙塔周圍,也就是華山東路到青年路片區。
言歸正傳,自圓通山“進城”后,它的作用開始出現了變化。由于其山勢高聳,形成了城市軍事防御的天然屏障,圓通山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昆明的“北大門”,城北城墻的修筑憑借圓通山險峻地勢,自西向東沿山脊盤踞,成為保護城池的重要設施。時至今日,我們到圓通山游玩時還能看到保留下來的明城墻殘端。
當然,圓通山修建北城墻后并不代表著它失去了香客朝拜的盛況和湖光山色的美景。這里依舊游人如織,反而因其納入城內而變得更加安全。清代時,圓通山還被愛美的昆明人種滿了垂絲海棠,每年“圓通花潮”,四面八方的游客便紛至沓來,賞花游玩。圓通寺周圍的樹木也因為昆明人的世代呵護,變得愈發蒼翠,“昆明八景”之一的“螺峰疊翠”便出自此處。
從圓通公園到昆明動物園
或許,早在幾百年前,圓通山成為旅游勝地的“宿命”就已被揭示。
時間來到民國,“駐守”昆明城北幾百年的圓通山,隨著近代局勢的穩定以及軍事武器和科技的進步,城防作用逐漸減弱,由于圓通山中四時美景不斷,最終被開辟為公園。
圓通山有天然的美景,尤其是東面和南面獨特的喀斯特地貌,群石林立,至今到圓通山都可以看到許多形狀怪異的石頭,其中著名的一簇石群,遠看如羊群吃草,也被稱為“一窩羊”。與此同時,山中多年來栽種大量的垂絲海棠以及蒼翠的樹木,這給初建公園的圓通山提供了優秀的自然資源。
多年來文人墨客常來此集會,也創造出了不少名作,再加上歷史悠久的寺廟,這更給圓通上提供了良好的人文資源。
這些條件終于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讓城北這座風景優美,人文氣息濃重的福地被政府開辟為圓通公園。此后,公園的工作人員在此基礎上植樹種花,修建基礎設施,游人也因此變得更加多了起來。甚至舉辦了“菊花會”等活動。
這里不得不提到初建圓通山公園的人們,他們有一部分是留學日本和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政府官員和文化名人,初期重視城市園林建設,大力拓建公園。
1946年后,圓通山開始大量種植云南櫻花,如今不少老昆明人每年都要趕一趟的圓通山“櫻花潮”便來源于此。
新中國成立后,圓通山更是加快了建設的步伐,單一的圓通公園注入了新的元素。1951年,省軍管會將圓通公園移交云南省博物館籌備處管理。1953年7月省博物館在圓通山籌建動物園,將大觀樓飼養的7種9只野生動物移至圓通山。
1954年1月1日正式開放,并售門票,昆明動物園自此出現。直到1964年,昆明動物園的動物增加到105種340只(頭),成為初具規模的中型動物園。直至2015年,動物園已形成了猛獸區、小型動物區、食草動物區、生態散養區水禽池等展區,以及亞洲象館、長臂猿館、滇金絲猴館、小熊貓館、孔雀園、鳥園等場館。
現如今,圓通山已榮獲不少桂冠:昆明圓通山與武漢東湖、北京玉淵潭公園、大連旅順、青島中山公園、杭州太子灣、廣州雕塑公園并列為全國七大最負盛名的櫻花觀賞圣地。而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成員更吸引著已為人父母的80、90后帶著自己的子女到這里尋找快樂,也重溫自己的美好記憶。
圓通山的昆明動物園已不知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也給無數從那個年代走來的老一輩昆明人美好的慰藉。非洲猛獸、野生食草動物、可愛的萌寵以及獨特的熱帶動物給這個風光獨特的公園創造了無限生機,每年如期而至的櫻花也讓這里游人如織,長盛不衰。
抗戰紀念碑與科普基地
除了游樂和賞景之外,圓通山還有許多更富內涵的存在。
在上世紀初,圓通山山頂還是軍需局所管的“忠烈墓”,安葬辛亥重九起義和護國運動中犧牲的軍人。如今“忠烈墓”已搬遷,很難尋到蹤跡,只剩公園西后門上方,1932年修建的高6米,直徑16米,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的“唐繼堯墓”。
可曾記得圓通山動物園內那一架陳列在公園草坪上的米格15戰斗機。它一直是不少昆明人的童年回憶,它們是空軍退役后搬遷到動物園供游客欣賞。而早在抗戰時期,這里也和戰機有關——圓通山曾是云南防備(防空)司令部駐地。抗戰勝利后,政府在這里修建抗戰紀念碑。
圓通山不僅為后世研究昆明抗戰時期歷史提供了大量資料,在當下的發展當中也為少年兒童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科普環境。
由于圓通山本就建于云南這個野生動物王國之中,亞洲象、綠孔雀、小熊貓、滇金絲猴和長臂猿這些獨特的動物資源自然也匯聚到了這里。再加上歷年來前輩們不斷對其耕耘,終于在1999年,圓通山動物園被云南省政府授予了“云南省科學普及教育基地”,而后的2002年又被命名為“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5年被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近年來,圓通山可謂歷久彌新。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活動多,航天嘉年華、櫻花節、生物多樣性宣傳周、圓通史話等等,這樣豐富的活動也在昆明城市生態建設和文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社會科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