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山景點介紹圖片、牛頭山景區門票多少錢
作者:余頭Rachel
說在前面的話
說說這次旅行
一直以來,都知道佛教的博大精深,身邊也有不少信佛的家人和朋友。雖然我不是佛教徒,但每每去到佛教圣地的時候,都會被其信仰的力量所感染。在中國,佛教圣地有很多,但地位高的卻屈指可數。位于南京市南郊的牛首山,是一處景色秀美且佛教底蘊深厚的名山,這一次游玩的主角便是它。
之前去斯里蘭卡游玩的時候,去了康提的佛牙寺,了解到釋迦牟尼佛舍利全世界僅四處。康提的那座佛牙寺供奉著佛牙舍利,另外還有一處佛牙舍利供奉在北京西山八大處的靈光寺佛牙塔。此外還有佛指舍利,供奉在陜西省扶風縣的法門寺塔基下的地宮。
相對于佛牙舍利和佛指舍利,佛頂骨舍利顯得更加神圣。而這佛頂骨舍利,如今就供奉在南京牛首山的佛頂宮之中。因此,這里被稱為離佛祖最近的地方,也是愛最多的地方。特別是在去過康提的佛牙寺之后,來到供奉著佛頂骨舍利的牛首山,更是覺得興奮、激動。而且,這兒的建筑和風景,都給了我們一場視覺盛宴。
金陵牛首山,朝圣境、覽勝景、觀佛祖,就在咫尺間!
美圖預告
老規矩,先上一波美圖,誘惑一下大家。
視頻賞析
看完圖片定格的美,再來欣賞視頻動態的美!
牛首山文化旅游區
在游覽牛首山之前,我們還是需要先了解一下牛首山的,來一波官方介紹,先科普一下。
牛首山位于南京市南郊風景區江寧區境內,因山頂突出的雙峰相對峙,恰似牛頭雙角而得名,民間又稱為“牛頭山”。
牛首山自然風光秀美,素有“春牛首”之美譽。文化底蘊深厚,乃岳飛抗金之地,也是鄭和長眠之所。佛禪文化源遠流長,這里乃中國禪宗牛頭一系牛頭禪宗的開教處與發祥地。
而牛首山文化旅游區以“長期安奉世界佛教最高圣物——佛頂骨舍利”為主題,以“世界佛教文化新遺產、當代建筑藝術新景觀”為建設定位。整個景區在挖掘生態資源、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的基礎上,著力打造“生態、文化、休閑”三大勝境。
好了,官方介紹就簡單的說說,下面我們走進牛首山吧!有關旅行的貼士,會在文末為大家介紹哦!
佛頂前苑:隱秀的山林水墨畫
佛頂前苑
我們從東入口進入景區,首先看到的便是一處廣場,一座大大的圓形景觀池映入眼簾。池中有數朵精致的蓮花,這是一處噴泉,會在合適的時間上演美麗的噴泉景觀。從這里開始,我們就走進了佛頂前苑。
佛頂前苑的面積達到了十萬方,這兒的自然山水和小品景觀,展現了牛首山深邃的多元文化。佛頂前苑是2018年才打造的全新景點,所以現在看起來植物并不是特別茂盛,加上我又是冬季來的,相信春天之后再來,一定會更加美麗。
佛頂前苑作為通向佛頂寺、佛頂宮的重要通道,設置了天闕攬勝文化景墻、集賢橋、十牛圖塑石假山、心銘墻、法融廣場、心蓮廣場、停心湖、趣牛園以及晚紅小徑等十五處觀景點。整體通過三個層次的景致,前景“蜓戲紅蓮水映天”、中景“霧起白虹飄玉帶”和遠景“寺宇山色有無中”,構成一幅靜謐秀麗的山林水墨畫卷,盡顯牛首山“隱秀”的環境氣質。
玉梅軒是一處非常雅致的地方,古色古香的長廊中,放置了古典的古箏。在特定的時間,會有景區的工作人員在此表演。但我們去的不是時候,沒有碰上,不過沒關系,同行的小伙伴中有音樂的狂熱愛好者。美美的Maggie可會很多種樂器呢,于是便坐下奏上了一曲,悠揚的音樂繚繞在佛頂前苑的上空。微風吹拂著紗縵,輕柔柔地飄動,這是多么美的一幅畫面啊。
集賢橋因橋身刻有與牛首山相關的歷代高僧,以及賢達名家的典故和其詩句而得名。全長約六十米,橋身五拱,最高點與水面落差六米。
橋頭裝飾有云紋獅子圖,用來祈求平安吉祥。橋身的欄板采用如意云紋鏤空雕刻,使得橋身更加透氣、美觀。兩側各有浮雕十四幅,共二十八幅。左側表現的是牛首山僧人的相關典故,右側則是歷史名人與牛首山的相關事跡,充分展示了牛首山的人文薈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集賢橋連接著佛頂前苑東西兩側的交通,是前苑中最佳的觀景點。南瞰東入口片區,北望佛頂寺和牛首東峰。
穿過集賢橋,便能看到十牛圖塑石假山。十牛圖塑石假山長度達六十五米,上面刻有“十牛圖頌”。“十牛圖頌”為宋代廓庵師遠禪師所作,廓庵師遠禪師為南宋初時臨濟宗的禪師。
“十牛圖頌”反映了禪宗修行的整個過程,“十牛”是比喻人的佛性顯現,十種不同的狀態。“圖”即以圖顯示,“頌”就是用偈頌的方式,說明十牛圖的含義及其中的道理。
“十牛圖頌”用十幅圖畫描繪牧牛的過程,以牧童比喻修行者,以牛比喻妄心,依次指出禪者由修行、開悟、調伏業識,終至見性,進而入世化眾之心路歷程。
在“十牛圖頌”的前方,種植著幾株羽毛楓。像極了羽毛的紅葉,在翠綠色的山間點綴,煞是好看。
法融廣場內有法融伏獸雕塑,雕塑以法融坐像為主,周邊有鹿、虎等動物。法融禪師坐像及周邊動物均采用紫銅制作,蒲團及禪石采用芝麻白石材。描繪出一幅“法融說法,群獸聽禪”的場景,反映了牛頭宗的創始人法融大師修行弘法的經典場景。
法融禪師面對著停心湖,停心湖貫穿于整個佛頂前苑的中心。漫步于錯落有致、迂回曲折的佛頂前苑,慢慢地感受身邊的事物,靜靜地感悟人生。
在景區的各處,分布著許多小彌勒佛的雕塑,它們的形態都非常的可愛,每一座都有著獨特的樣子。
不知不覺中,便來到了心蓮廣場前。心蓮廣場呈螺旋狀地形地勢,鋪滿純粹干凈的草皮,隨坡形用石材嵌成水槽,配上卵石蕩起水波,產生潺潺水聲。中心獨島點綴一顆高開枝烏桕,烏桕高十六米,樹冠直徑九米。
一塊干凈純粹的下凹草坪、一棵滄桑挺拔的高大喬木、一條螺旋不息的生生之水、一條樸實無華的上山之路。四個要素渾然一體,流水象征萬物之源,向中心不斷旋轉的螺紋狀象征輪回永不停息,如同萬物生長的規律一般。
配合佛頂寺莊嚴的建筑群落,構建出了寺廟前清凈自然的場景,展現了遠觀峰巒疊疊,望行云片片,近看草樹萋萋,聽流水潺潺,景色令人陶醉。讓我們還未進到寺院內,就已超然世外,遠離紅塵,與世無爭。
佛頂寺:歷經磨難終獲重生
佛頂寺
接著,我們進入佛頂寺參觀。佛頂寺為牛首山主要建筑之一,仿唐風傳統中軸線格局,共有殿堂七座,外圍有僧竂、齋堂等建筑。這座寺廟歷史底蘊深厚,歷經磨難,曾經被毀,但慶幸的是,最終獲得了重生。
牛首山有寺院肇始于南朝初年,唐朝貞觀時期寺院規模宏大,名為佛窟寺,為禪宗之前“牛頭禪”發祥地,北宋后易名宏覺寺,南宋毀于戰亂,明代復興。時至1856年,寺院毀于洪楊之亂,香火中斷百年。恭逢盛世,為繼承傳統文化,江寧區重建了文化勝地。在2012年開山,2015年全面峻工。征得文化界知名人士和佛教界高僧建議,以供奉于牛首山地宮的佛頂舍利命名,取名佛頂寺。
佛頂寺前的廣場上,云集著不少祈福的人。這兒不僅有香火氣,還有雅致的園林景觀,讓佛門靜地顯得更加靈動。
進入佛頂寺的山門,躍入眼簾的是正面石雕“靈山說法圖”,為釋迦牟尼佛於靈鷲山說法場面的真實再現。左側有皇家風格的三獅碑,現為空白,留待有心人來日題寫游記。
拾級而上,是以四大天王命名的天王殿。正面供奉彌勒佛真身像,因佛頂真骨舍利供奉于牛首山地宮,故供彌勒佛真身像,不同于他山所供化身布袋和尚像。背面供奉“三洲感應”護法韋馱菩薩,身著將,為保護佛教的護法菩薩之首。佛頂寺韋馱菩薩手執寶杵立地,寓意掛單僧人一宿兩餐。
穿過天王殿,便會看到這樣的景色,地面的蓮花圖案磚,非常精致。再往上是大雄寶殿,左右兩側分別是祖師殿和伽藍殿。
祖師殿供奉牛頭宗六位祖師,牛頭宗上位四位祖師。正立面共十位祖師,兩側為牛首山方隅土地神王。還供奉岳公鵬舉大人,岳飛精忠報國,牛首山大捷,收復建康城,岳飛大人與牛首山有大因緣,故供奉于祖師殿側立面。
伽藍殿供奉伽藍菩薩,俗稱云長尊者,以忠義之心率十八位神王,于冥冥中護持佛教。學佛者須忠于祖國,對一切人有情有義。
“大雄”為釋迦牟尼佛之尊號,大力大慈悲之意。“寶”代表佛、法、僧三寶,“殿”為供奉圣賢之處,故名“大雄寶殿”。大殿內供奉的一些佛像,這里就不做詳細介紹了,待大家親自去朝拜。
佛頂寺重建繼承了傳統的建筑格局和古代園林風格,是牛首山文化旅游區奉獻給世人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因為要游覽佛頂前苑,所以從東門至佛頂寺我們是步行前往的。游覽完佛頂寺之后,我們便乘坐游覽車前往天闕站,游覽佛頂宮。
佛頂塔:俯瞰牛首山四季全景
佛頂塔
下車之后,佛頂塔已映入眼簾,行云流水的“佛頂圣境”四個字,在迎接著我們的到來。接著,我們慢慢地逛,一個一個看過來。
登上臺階,我們來到無憂廣場上。據說,不久后的將來,無憂門將會打開,讓游客直接進入參觀,可以直通存放佛頂骨舍利的地方。
不禁想感慨一下,佛祖小時候的樣子還挺可愛的呢!在無憂廣場上還有不少拍照打卡地,展示著牛首山各處的美景。不妨拍上幾張游客照,留作紀念,很不錯呢!
景區很為游客著想,多處設置了電梯,免去了爬樓梯的幸苦。然后我們乘坐扶手電梯又再上了一層,來到了佛頂塔的跟前。
佛頂塔塔高八十八米,真是一個吉利的數字。塔身九級四面,是一座唐代風格的建筑,它是佛頂圣境的標志性建筑之一。
佛頂塔第八層安置有一口全銅鑄的佛頂金剛鐘,鐘上刻有隆相法師書寫的《金剛經》全文,而在第九層如來殿則供奉了一尊毗盧遮那佛坐佛。
登塔遠眺,可以俯瞰牛首山四季全景。不過因為景區建設需要,佛頂塔暫時封閉施工,不對游客開放,所以我們等它開放之后再來觀摩吧,畢竟牛首山的全景還是很吸引我的。
牛頭禪文化園:南京最古老的仿木結構磚塔
牛頭禪文化園
在佛頂塔的對面是牛頭禪文化園,園內也有一座塔,兩塔遙相呼應。牛頭禪文化園是在宏覺寺遺址上建造的,宏覺寺是牛頭宗的發源地。初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監二年,原名佛窟寺,又稱弘覺寺。清代為避乾隆帝弘歷名諱,改稱宏覺寺。抗日戰爭時期,宏覺寺遭日軍焚毀。
走進牛頭禪文化園,會感受到濃濃的禪意。牛頭禪文化園核心景點為弘覺寺塔,塔高四十五米,七級八面,是南京地區現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結構的磚塔。
1956年在弘覺寺塔的地宮里出土的鎏金喇嘛塔,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之一,塔高0.35米,須彌座高0.16米,塔底刻有“金陵牛首山弘覺禪寺永充供養”和“佛弟子御用監太監李福善奉施”題記。同時出土的還有玉瓶、金睡佛、青瓷罐等文物,現均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而后,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派人對磚塔塔壁上題記進行了調查,發現了七十余條明清兩代游人題記。1957年弘覺寺塔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看完牛頭禪文化園之后,可以在此休息一會,因為后面要欣賞的佛頂宮非常震撼,最好儲存好體力,慢慢欣賞。
佛頂宮:同時獲得魯班獎和詹天佑獎
佛頂宮
那么,重頭戲來了,到了欣賞佛頂宮的時刻了。佛頂宮屬于深坑建筑,佛頂骨舍利長期供奉之所,長220米,寬160米,總體高度89.3米,單體建筑面積約13.6萬平米。其外部空間分為大穹頂、小穹頂和佛頂摩崖三大部分。內部空間共九層,地上三層、地下六層,由禪境大觀、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宮三大空間構成。整個佛頂宮不僅是珍藏佛祖頂骨舍利、接受信眾瞻禮參拜的主要場所,還是將舍利文化、世界佛禪文化以各種藝術手法集中呈現的文化展陳場所。
難以置信,在一個廢棄的礦坑內,誕生了如此偉大的建筑“佛頂宮”。穹頂直徑超200米,單體建筑面積約19個足球場那么大,獲得了魯班獎、詹天佑獎兩項建筑行業大獎。魯班獎是中國建筑行業工程質量最高榮譽獎,而詹天佑獎是中國土木工程設立的最大獎項,體現建筑的創新性、先進性與權威性。曾經有一年的時間我從事建筑行業相關工作,所以有些許了解,因此對佛頂宮尤為贊嘆。
佛頂宮建筑以供養為主題,共分為大小穹頂兩部分,寓意為外供養與內供養。大穹頂長度為120米,形如佛祖袈裟,既與牛首東峰呼應,又覆蓋在地宮小穹頂之上,象征佛祖無量加持。小穹頂整體猶如佛祖發髻,單個為雙手合十造型,寓意千萬信眾對佛祖供養。
小穹頂基座為蓮花寶座造型,整個蓮花寶座共由象征佛陀無量智慧的56座飛天菩提門,以及象征吉祥如意的56根云門如意柱組成,與小穹頂摩尼寶珠上下結合,形成“蓮花托珍寶”的神圣意象。
行走在長廊里,雖然滿是佛教元素,但也略微感覺到了一絲如歐式建筑般的精美,真是韻味十足。而在長廊內的墻壁上,還展示著佛教相關的壁畫,值得品味和欣賞。
支撐穹頂的柱子,很像大樹的枝干,既有美感又讓人感覺踏實。
“佛頂摩崖?文殊圣山”因整個摩崖位于牛首山西峰佛頂宮大穹頂袈裟護持之下而得此名,全體共分上下兩層。上層依照北方石窟之形態,取天然巨石雕鑿十三座大小石窟,下層以各種淺深浮雕和經文石刻為主,上下兩層合為一只巨型佛手,莊嚴殊勝。咋眼一看的時候,我們都說很像云岡石窟呢。
舍利大殿:離佛祖最近的地方
舍利大殿
欣賞完佛頂宮震撼人心的外觀,我們該進入到內部去參觀了,會收獲更多的驚喜。首先要看的是舍利大殿,舍利大殿又稱佛殿層,距離地面三十三米,在空間上涵括了地宮第一、二、三層,內外又可分為千佛殿與萬佛廊,向人們集中呈現了一個神秘、殊勝的佛國世界。
舍利大殿在佛頂宮的深處,所以我們需要乘坐多層電梯,下到舍利大殿。在入口處會有鞋套提供,由于大殿內都是精美的大理石地面,非常的光滑,出于保護,所以需要穿鞋套游覽。進入大殿之后,盡量保持安靜,不要大聲喧嘩,而且要注意順時針游覽,不走回頭路。
先會穿過一些小佛像,由于不是信徒,所以我不是太了解。但光靠肉眼看,也能感受到這些佛像的精美。
進入千佛殿之后,它的宏偉壯觀,讓人無法言語,金碧輝煌、鴻圖華構都不足以形容它,站在大殿中,我被深深地震撼到。
千佛殿依照金剛界曼荼羅第四供養會設計而成,整座大殿共有佛、菩薩1343尊,再現了佛與菩薩相互供養的神圣場景。
其中,大殿正中為象征大日如來的舍利大塔,大塔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為四方佛,分別是東方阿閦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大殿墻壁上為慧門十六尊、八內外供養等菩薩。
舍利大塔通高21.8米,由塔剎、塔身、塔座三部分組成,造型靈感來源于佛教中的須彌山,設計采樣于大報恩寺的鎏金七寶阿育王塔以及敦煌莫高窟的中心塔柱,象征著清凈莊嚴的華藏世界。大塔塔剎的核心為水晶牟尼寶珠,象征著大日如來的三昧耶。寶珠下方是頭頂寶珠、口銜瓔珞的大鵬金翅鳥,象征著長壽和忠心。
塔身分上下兩個部分,上部為倒錐形的十三重相輪,象征佛教中的十三天。下部為景泰藍覆缽,覆缽四周安放著四尊玉雕菩薩像。塔座也分為兩個部分,上方塔廳呈四方八角形,上面雕刻著金剛杵、、妙音鳥、獅子、圣象、蓮花、卷草、山花蕉葉等佛教吉祥圖案,塔廳四角供奉著四大天王青銅造像。塔座下方是由84片蓮花瓣構成的圓形蓮臺,象征佛教的84000法門。
舍利大塔工藝精湛,塔身通體以錫青銅鑄胎鍛造,表面鎏金,塔內裝飾運用了雕塑、鏨刻、掐絲琺瑯、水晶琉璃、寶石鑲嵌等數十種傳統工藝,結合激光投影等技術手段,融佛理與藝術于一爐,形制上精美絕倫,義理上莊嚴殊勝。
在舍利大殿內,無數精美的雕塑、壁畫云集于此,據說都是名家之作。雖然我看不懂每一座雕塑是哪位佛,每一幅壁畫表達了什么含義,但它的精美我能深刻的感受到。我想說的是,這間千佛殿,仿佛是將梵蒂岡的圣彼得大教堂和敦煌的莫高窟完美結合,這是我見過最豪華的佛殿,真的太震撼了。
大殿內的燈光還會隨著不同的儀式而改變,變化出多樣的千佛殿。
由于釋迦摩尼佛頂骨舍利在此,所以人們稱這里是離佛祖最近的地方,也是愛最多的地方。
在千佛殿的外面一圈是萬佛廊,萬佛廊是一條環形的回廊,共有兩層,每一層以若干佛龕墻與不同形式的壁畫組合而成。
萬佛廊整體按照十二生肖配本命八尊的方式構成,讓人們能夠于此找到自己的本命佛,以便供養。而且這些佛像還用的是不同的材質,非常講究。
環廊內還展陳有脫胎制作的賢劫十六尊菩薩、寶石拼接的二十諸天、漆畫制作的印度佛教文化故事以及佛陀本生故事瓷板畫等。
一般看完萬佛廊,舍利大殿的游覽就結束了,但如果是元旦、臘月初八、春節、二月初八、二月十五、四月初八、國慶節,釋迦摩尼佛頂骨舍利便會對外開放,就可以繼續前往舍利藏宮游覽,前去瞻禮了。
禪境大觀:恢宏綺麗的視聽盛宴
禪境大觀
佛頂宮內的另一處亮點便是禪境大觀,禪境大觀南北長112米,東西寬62米,內部凈高約41.2米,涵蓋了地上三層,整個空間面積超過六千平方米。禪境大觀呈橢圓形,以黃、白、灰三色為基調,布置出人間山水,從而讓人們在行走之際領略禪意。由佛陀出生、成道的禪境花園及中間的如蓮劇場三個部分組成,展現了佛祖一生的行跡。
參觀完佛頂宮之后,我們來到位于六層的禪境大觀,門口的裝飾,讓我感受到了山水般的溫柔景色。
走在通往禪境大觀的長廊里,身邊是精美的壁雕,數不清的佛像匯集在上面。
進入到禪境大觀內,讓我大開眼界,沒想到佛教能與科技此般結合,真是一場視覺盛宴。臥佛靜臥于娑羅穹頂之下,無憂樹和菩提樹相伴于兩旁,“如蓮佛頌”佛禪儀式更是震撼人心。
禪境大觀的頂部是娑羅穹頂,圖案來源于佛陀涅槃時的娑羅樹杈。穹頂采用了全覆蓋的透光膜和燈光,可以營造出清晨的第一縷晨曦、正午熱烈的日光、傍晚的彩霞和入夜的月光。
臥佛全長7.5米,采用不銹鋼鑄造,表皮仿以漢白玉材質。臥佛的造型借鑒于敦煌莫高窟158號窟中的臥佛塑像及其比例,面容莊嚴而慈祥,同時臥佛還能360度緩慢地旋轉,象征佛陀的目光遍照無余。
南北兩側是兩個禪境花園,南側是象征佛陀出生的禪境花園,整體造型像一朵蓮花,中間是一棵生生不息的無憂樹。北側是表現佛陀成道的禪境花園,中間是一棵永不凋零的菩提樹,地上用黑白兩色的砂石暗喻人世的混沌和佛光的純潔。
當我們被穹頂震撼之時,也別忘了低頭看看腳下,會有無憂和菩提的樹葉,嵌在地板中,設計十分巧妙。
禪境大觀的如蓮劇場,每天定時會有“如蓮佛頌”表演。“如蓮佛頌”佛禪儀式及舞臺多媒體秀表演的時間為每日上午10:00、11:30,下午13:30、15:00,每場約30分鐘。儀式表演形式中結合燃燈祈福、獻花禮佛、大型舞臺機械舞美視覺藝術展示,為游人帶來一場恢弘綺麗的視聽盛宴。
當有演出時臥佛緩緩降下,舞臺、演員、十六米高的蓮花瓣,伴隨音樂、燈光、水霧從地下徐徐升起,觀眾走入其中,在聲光電的效果下感受動人心魄的佛教文化氣息。
進入如蓮劇場之后是不可以拍照的,所以我只能在外面拍幾張展示給大家看。建議大家請花進去看看,真的非常震撼,被蓮花包裹起來,近距離地與佛接觸,感覺自己都升華了。
佛經有云“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佛前供花人”,是說用鮮花供佛,會得到長相媲美的果報。所以請花供佛能使人變得如花朵般美麗,令人歡喜。也能使人的道德聲名遠揚,如花香四溢,傳遍四方。還能使人出生在較好的來世,或是很快地完成懺悔,獲得解脫。請花處就位于禪境大觀的入口處,分很多種類,根據自己的祈愿選擇。
融咖啡:佛門凈地的小資文藝
融咖啡
前面游覽的都是和佛教相關的建筑,接下來又是一處驚喜迎接著我們。將佛頂宮內的兩處精華,舍利大殿和禪境大觀游覽完之后,我們開始游覽西線。西線的鄭和文化園原本想要參觀的,但是由于時間有限,我們只能忽略了,如果小伙伴們去的話,記得幫我看了。加上游覽的時間挺長了,我們也想休息會,于是坐游覽車來到了西線的終點站寶相湖,所以最后的牛首山時光都耗在了這里。
在古色古香的佛門凈地,有一間小資文藝的咖啡廳,太讓我們驚喜了。不過,它那安靜的氣氛,倒是和牛首山的靜謐很搭。
店內的一些裝飾,都深受我們喜愛。特別是有很多咖啡相關的書籍,如果喜歡咖啡的話,可以在這里做一番了解。
當然,不愛喝咖啡也不用怕,有各種茶飲可以選擇。
寶相湖畔的融咖啡,推薦大家去拍美照哦。特別是一群女孩子出行,當然是要拍拍拍了。店內的很多道具都可以拿來用,哈哈哈。后面就不再多說廢話了,好好拍美照,霸屏朋友圈吧。
牛首山食堂:在自然中品嘗南京味道
牛首山食堂
到牛首山游玩,不能光玩啊,還得品嘗南京美食。景區內不僅有素食餐廳,還有高大上的牛首山食堂。聽這個名字“食堂”,是不是就覺得很普通呢,其實可豪華了。牛首山食堂位于景區停車場旁,需要出景區東門。
牛首山食堂可以吃自助餐,也可以點餐。自助餐的時間是11:30至13:00,價格為68元,菜品挺豐富的。
因為我們人多,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點菜吃。食堂的大廳是原木的設計風格,很自然的感覺,而包廂卻又很奢華,所以是既質樸又豪華。哈哈哈,好矛盾,但就是這樣,還蠻讓人喜歡的。
人均消費大概在80元左右,菜品的味道是真的好,擺盤也非常精致,而且具有南京特色。這里我也就不啰嗦每一道菜是什么樣子、什么口感了,就附上菜名吧,大家可以挑喜愛的去品嘗,反正我是覺得都很不錯,哈哈哈。
涼拌海蜇
醬味排骨
大魚頭燒豆腐
海鮮咖拼鍋
酸辣茄汁桂魚片
白湯羊肉鍋
江寧一品鮮
撈汁黑毛肚八爪魚
梅干菜扣肉
咸味雙拼
五谷豐登
木耳筍干老鴨湯
韭香百余和牛盅
翠屏山賓館:交通便利且服務周到
翠屏山賓館
說完吃,咱就接著再說住吧。去牛首山游玩,住宿該如何選擇呢?建議選擇翠屏山賓館。江蘇翠屏山賓館位于天元西路168號,地處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酒店距離機場高速公路約4公里。距離去高鐵站和去機場的地鐵站,都只有一兩公里的路程,交通便利。
客房價格:300元起
酒店地址:南京市江寧區天元西路168號 ,近將軍大道。
預訂地址:http://hotel.qunar.com/city/nanjing/dt-2155
翠屏山賓館是1998年就開業了的老酒店,但設施不算陳舊,盡顯低調的奢華。
客房舒適,還帶有陽臺,配有水果和點心,非常的貼心。
翠屏山賓館的環境也很不錯,空氣清新,宜人舒適。
早餐是很豐盛的,光顧著吃,就沒怎么拍,只記錄下了這張雨花石湯圓,制作得太精美了,栩栩如生,差點不敢咬下去呢。
在南京待的時間不短,所以在牛首山食堂吃還不夠,另一頓則選擇了在酒店吃。酒店的餐廳也很不錯哦,菜品也很豐富,選擇性很多。
咸水鴨
涼拌豬肝
青菜獅子頭
椒鹽明蝦
錫包牛眼粒
香炸響鈴
蟹肉豆花羹
澳帶撈飯
旅行碎碎念
關于景區
好了,進入到游記的尾聲了,要來給大家碎碎念了,說一些實用的貼士。
成人票98元,網絡預訂88元,學生和老人半價,70歲以上免票。
景區開放時間為春夏季3至10月09:00至17:30,秋冬季11月至2月09:00至17:00。
在購票大廳處設有儲存柜,可以儲存大件行李,而且是免費。不過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景區東門處有星巴克,是不錯的集合點,可以和小伙伴們約在這里集合。
牛首山景區很大,內部的游覽乘坐交通車是很有必要的。入口乘車點為牛首站(東入口)、三寶站(西入口)。票價為不限次 20元每人,憑票在各站點乘坐,當日有效。單程的話是10元每人,購票乘車,下車作廢。強烈建議買20元可多次乘坐的票種。
運營線路共設有六個站點,分別為牛首站、佛頂寺站、天闕站、三寶站、吟龍湖站、融咖啡寶相湖站,其中以牛首站、天闕站為總站,分為東線、西線。東線為牛首站、佛頂寺站、天闕站、吟龍湖站、牛首站(環線行駛),西線為天闕站、三寶站、融咖啡寶相湖站(往返行駛)。
東線為方便游客,在佛頂圣境區域設立了下客點,此下客點只下不上,如需乘車請前往天闕站。為了游客安全,此下客點只停靠20座左右的景區交通車,30座及以上車型不在此處停靠,直接開往天闕站。
景區內的廁所也是一大亮點,牛首捌廁是牛首山上的八座蘊含東方禪意的公廁,它們別具風格和主題,曾在2016年入選“全球最美公廁”的榜單。所以,可以說公廁也成為了一處景點,哈哈哈,這樣的如廁環境,真是享受。
牛首山食堂是在景區門口,如果想在景區內部用餐的話,可以選擇佛頂宮內的天素宮,這里是吃素食的好地方。價格很實惠,從15元到45元不等,多種套餐可供選擇。
旅行自然也少不了購買紀念品,在佛頂宮的外圍一圈,有不少精致的紀念品店。如果在那沒有時間買的話,也可以選擇在離開景區前購買,在出口處也有一處購物地,這里非常大,商品很豐富。
游覽牛首山,是很需要講解服務的,因為有關歷史的知識點太多了。
講解一共有三種方式,方式一為關注官方微信、或掃描每個景點或雕塑及壁畫前的二維碼,獲得自助語音講解。
方式二是可在東入口游客中心請人工講解員,最多服務不超過30人。佛頂圣境區域中文為95元,英文為170元。東入口到佛頂宮全程,中文為160元,英文為250元。
方式三為租賃自助導覽器進行自助導覽,自助語音導覽器于佛頂宮可講解區域約一萬平方米,東入口全程講解時間約3小時,佛頂圣境全程講解時間約1.5小時,租借收費標準為20元每部,押金200元。
關于交通
牛首山→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景區東入口→公交754路→河海大學佛城西路站→地鐵S1號線。
牛首山→南京火車站:
景區東入口乘坐旅游巴士G5直達南京站南廣場,僅周末、節假日通車。
景區東入口乘坐公交G70路→百家湖站→地鐵1號線。
景區東入口乘坐公交755路、712路安德路站→地鐵1號線。
牛首山→南京南站:
景區東入口乘坐公交754、G70路→河海大學佛城西路站→地鐵S1號線。
牛首山→南京市區:
景區東入口乘坐公交G70、754、G5、712、755路皆可抵達。
景區西入口乘坐公交710、866路皆可抵達。
抵達南京:
飛機、高鐵、火車等公共交通都很方便,周邊游客可自駕前往。
線路推薦
禮佛朝圣之旅:牛首廣場→佛頂寺→佛頂塔→佛頂宮。
休閑度假之旅:牛首廣場→佛頂寺→佛頂塔→佛頂宮→禪林路→吟龍湖。
歷史文化之旅:牛首廣場→佛頂寺→尋禪小徑(岳飛抗金故壘、明代摩崖石刻)→佛頂塔→佛頂宮→鄭和文化園→吟龍湖。
觀光體驗之旅:牛首廣場→佛頂寺→佛頂塔→佛頂宮→鄭和文化園→寶相湖→禪林路→吟龍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