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影響
歡迎關注“環球情報員”,更多有趣的環球地理、歷史、人文知識待你發現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這個常識想必大家都并不會陌生。1492-150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資助下,哥倫布先后4次橫跨大西洋抵達美洲,成為了發現新大陸的第一人和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可事實上,哥倫布其實并不是第一個“發現”美洲大陸的人。
▲哥倫布航行圖,他從伊比利亞半島出發,穿過大西洋中部,抵達群島,從而發現美洲。但搞笑的是,一直到其去世,他本人一直認為自己到達的地方是印度
據歷史學家考證,在哥倫布以前,早就有來自舊大陸人零散地通過航海活動“發現”美洲。只是由于技術原因,這些航?;顒記]能持續并被確鑿地記錄下來。
而現在歷史課本上講的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其實是說哥倫布前往美洲的航行與以前歐洲人的歷次“發現”之旅有著與眾不同的意義:
哥倫布首次從溫帶而非嚴寒的海域穿越了大西洋,同時使用了相對成熟的技術確保了殖民活動的持續進行,徹底打破了美洲新大陸與舊大陸之間的隔離狀態。
在歐洲大陸,早就有傳說,在大陸以西茫茫無際大海的另一邊,存在著另一片新大陸。真正第一個有史可查發現美洲大陸的歐洲人,則應該是一個維京人,他比哥倫布早500年就抵達了北美洲。
一、天生的戰士—維京人維京人,是古代歐洲對于北歐海盜的泛稱。嚴格意義上來說,維京人與中國古代游牧民族集團匈奴一樣,并非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而是北歐的漁獵民族集團。
也與游牧民族生存在氣候嚴酷的蒙古高原類似,維京人生活在自然條件惡劣溫度嚴寒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因而造就了他們康健強壯的體魄、兇殘堅韌的性格、以及強掠的習性。
▲2018年世界杯上冰島球迷的維京人裝扮
但與匈奴人騎在馬背上劫掠不同,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的維京人選擇駕駛船只劫掠,也就是令全歐洲聞風喪膽的“維京海盜船”。
作為一個擁有航行天賦的漁獵民族,他們設計出的船自然也性能非常:這種船速度飛快,既能夠乘風破浪,遠洋航行,又機動靈活,能逆流而上,離海入河。
▲維京戰船由于吃水淺,速度快,轉向靈活,十分適合遠征異地時突襲式的劫掠活動。
維京人所使用的武器也十分厲害,他們發明了能夠最大限度發揮自己身高體壯的優勢的維京巨劍,只用一把劍,維京人就能把一頭牛劈成兩半。
手持維京巨劍,駕駛海盜戰船,維京人戰果斐然,從8世紀到11世紀,他們攻擊并占領了波羅的海沿岸、俄羅斯內陸、大不列顛,甚至穿過了直布羅陀海峽,占領地中海沿岸,讓整個歐洲都籠罩在他們制造的腥風血雨之中。
▲維京人劫掠范圍,他們從北歐出發,蹤跡遍布了全歐洲,圖中標藍色和紅點的地方均為維京人在7-10世紀占領的土地
二、戰士的足跡就在這番腥風血雨之中,維京人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冰島。
冰島面積僅有10萬平方公里,與江蘇省相當。正如它本身的名字一樣,冰島全島緊鄰北極圈,緯度與西伯利亞相當,全島八分之一的面積被冰川所覆蓋哦。
▲北極圈
幸而北大西洋暖流經島而過,使全島氣候不至于過于寒冷,冬季氣候還在-2度左右。
盡管氣候還算可以,但冰島并不是個適合人類生存的島嶼。其中之一就是冰川地形,還有一個全島無處不在的火山:全島有100多座火山,幾乎可說整個島嶼就是個突出海面的大塊火山巖,大部分土地根本無法種植。
由于位于北極圈,冰島全年有長達半年的極晝極夜,6到8月整天明日高懸,12月到2月又終日寒夜。
▲冰島全島被冰山和火山所覆蓋
占據全年一半時間的沒日沒夜的生活,對于游客是值得欣賞的自然奇觀,但對于當地需要正常勞作的居民來說,長達3個月時間見不到太陽則堪稱是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在歐洲大陸已經出現文明2000年,經歷希臘和羅馬的輝煌進入“黑暗中世紀”之后,這塊島嶼一直到公元9世紀還人跡罕至。
在現有的史料中,冰島最早被維京人發現的年份是公元825年。在這一年,一批來自北歐的維京人來到島上,開始把其作為海上航行的周轉過冬地。
▲現實世界中的“冰火島”
到了874年,又一個維京人亞納遜才正式開始把島上的“煙霧之地”(首都雷克雅未克)作為自己的居住之地。
也正是從此時開始,不斷有維京人開始定居島上。到了930年,這個看上去地小物貧的化外之地還成立了議會,具備了現代文明國家的雛形。
冰島的發現并沒有斷絕維京人出門遠行開拓新大陸的欲望,天性喜歡冒險的他們仍然不斷出海航行,尤其是一直流傳在民間傳說中的關于西面新大陸的故事更是刺激著他們不安平淡的神經。
可是冰山、狂風與嚴寒卻阻礙了他們的腳步,直到冰島被發現一個半世紀以后,才終于又有人航行抵達了冰島西邊的新天地,他就是另一個維京人—埃里克·托瓦德松。
三、發現新大陸埃里克于982年在冰島犯有罪,為了躲避追捕,就帶著家人離開冰島向西面航行尋找傳說中的新大陸,終于發現了格陵蘭島。
由于當時全球正在暖期,島嶼南部還有一片沒有被冰原覆蓋的綠洲,埃里克一家人就在綠洲上定居了下來。
▲982年,埃里克從冰島出發,向西航行發現了北美格陵蘭島。與后來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橫穿大西洋的航線不同,維京人的航線要近許多,但是他們的航線極北,氣候嚴寒。
等追訴期一過,為了能讓他們的定居點發展壯大,埃里克就立即返回冰島和挪威,向當地的維京人宣傳自己在冰島以西發現了無人居住的人間天堂—水草豐美的綠洲(Green+land,直譯綠色的土地)。
果然Greenland這個埃里克虛構的名字誆騙了不少人,他們紛紛所描述的美好前景所迷惑,冒著嚴寒從冰島出發,穿越北大西洋抵達格陵蘭島。20年后的1003年,格陵蘭島的居民已經達到了5000人。
可是描述與事實畢竟還是有差距的,格陵蘭島畢竟不是一個真正的綠洲,而只是一個大號的更冷的Iceland(冰島)。
冰島的氣候還算溫和,畢竟有北大西洋暖流經過,而格陵蘭島岸邊卻是拉布拉多寒流,所以格陵蘭島要比冰島嚴寒許多。
▲從熱帶的海來的溫暖海水可以推進到北極圈以內,造成歐洲西部和冰島平均溫度高;而從北極來的冰冷海水從格陵蘭島沿岸經過
就在這種嚴酷的環境之下,格陵蘭島茫茫冰原之外的有限生存資源馬上就被5000人消耗殆盡。為了獲取新的領地以供生存,埃里克的兒子—萊夫·埃里克森率領船隊去到更溫暖的南方,一直航行到加拿大哈德孫灣的紐芬蘭島。
那里綠草茵茵,叢林密布,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直到今天都是世界著名的大漁場之一,自然條件遠遠優越于極地的格陵蘭島。發現了此地的維京人喜不自禁,不就以后就將此地命名為文蘭,將其建立為在北美洲的第二個殖民點。
▲萊夫.埃里克森為尋找新的生存區域,先是跨越戴維斯海峽,抵達今天的巴芬島,隨后沿著加拿大東海岸南下,最終抵達今天的紐芬蘭島,并命其名為“文蘭”
可是生存在文蘭的維京人,卻面臨著比在格陵蘭島時更為難對付的挑戰,那就是當地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
雖然15世紀以后印第安人被大批前來的歐洲殖民者打得大敗,可在當時,印第安人對付規模僅為幾百人的維京人還是綽綽有余的。
沒過多長時間,被土著居民攻擊的維京人就不得不放棄了文蘭殖民點,逃回到了格陵蘭。此后,他們只敢在夏季時候偷偷到文蘭登島砍伐木材運回格陵蘭島。
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了300余年。到了公元14世紀,全球氣候變冷,進入到了新一次的小冰期之中,格陵蘭島全島都被冰雪所覆蓋,維京人賴以為生的小小綠洲也無法繼續存在下去,島上的維京人在冰天雪地中開始走向了覆滅。
1424年,冰島收到了一封從格陵蘭島寄來的信件,后來的幾百年再也杳無消息,這封信件成了維京人定居在格陵蘭的最后證據。
從此以后,曾經在格陵蘭島上生存的維京人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維京人在格陵蘭消失后,一直到18世紀初歐洲的殖民者才重返,今天的格陵蘭是丹麥海外自治領地,當地人則大多是歐洲移民和土著因紐特人,全島人口只有7萬
總之,中世界水平的航行技術使維京人始終無法組織起大規模的跨洋殖民運動,而所使用的冷兵器也使維京人,在面對人數眾多土著的進攻時無計可施落荒而逃。
更為根本的原因,就是北歐維京人落后的社會組織體系以及他們所代表的落后生產力,習慣于劫掠的他們無法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和資源的周轉方式。
想要彌補這些,只能由代表更先進生產力的西歐和南歐國家來完成。
▲哥倫布的船隊,看上去要比500年前的維京船“豪華”了許多
在格陵蘭維京人所寄出的最后一封信68年后,代表西班牙王室遠航的哥倫布才“重新發現”了美洲大陸。
他們所代表的先進生產力能夠迅速將這個信息傳遍整個歐洲大陸,并且高效率地將財富資源投入到殖民活動的進行上,由此開辟了后來延續幾個世紀的歐洲探險和殖民海外領地的大航海時代 ,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最為重要的一頁。
▲維京人走過的地方
作者:瀾清 編輯:Thomas (唐)
未經許可,請勿擅自轉載
—(End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