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博格達峰海拔多少米、天山博格達峰世界自然遺產
飛機即將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烏魯木齊機場降落時,
在飛機的左前方,
一片綿延的雪峰之上,
浮現出一座更加雄偉的大山。
那巍峨雪山,三峰并列,
像一只張開的巨掌,直指蒼穹。
是的,博格達峰到了!
走近神山
站在海拔3540米的登山大本營營地,眺望并立的三峰,中間的那座看起來比兩邊的略微高一點點。中峰海拔5445米,是博格達群峰的最高點,也是天山山脈東段的最高點。3座雪峰肩連著肩,幾乎分不出彼此地緊緊依偎而立,像一座拔地而起的巨大山墻;又像一個從天而降的巨型筆架,被無形的大手端端擺在茫茫冰川和雪嶺之上。
日出時刻,博格達峰頂飄蕩著瑰麗的粉紅色帽子云
在雪山中,5000多米的海拔并算不上一個讓人心跳的數字。但站立在磅礴偉岸的博格達峰腳下,周邊似乎有著強大的氣場,似有陣陣仙氣,撲面而來,縈繞四周。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巨大的山系中有著數不清的高山,博格達峰海拔高度僅能排第三。
然而,博格達峰的名氣卻遠在諸峰之上。為什么呢?
天山,這座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山系被古人認為是“通天之山”。“天山”,這個名字明白無誤地表達了古人對這個東西綿延2500千米的巨大山系的無限想象。而氣勢磅礴、直插云天的天山主峰博格達峰自然被視為“人天對話”的接口,是人與上天交換眼神的神靈之窗。
浩瀚銀河全拱之下的博格達群峰
博格達峰早在數千年前就開始被人類頂禮膜拜。古代西域的游牧民族在彼此征戰中,把博格達峰上的石頭當作打擊敵人、無往不勝的神器。元代道教宗師丘處機奉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詔,跋涉萬里、遠赴西域。西行途中路過博格達峰,他仰望閃耀著銀色寒光的雪嶺三峰,激情賦詩《宿輪臺東南望陰山》:“三峰并起插云寒,四壁橫陳繞澗盤”,道盡博格達峰其形之險峻、其勢之雄壯。清代乾隆皇帝更是派出戍邊重臣上山祭拜,親撰祭文感謝博格達護佑疆土,“永鎮西陲”。
燦于山巔的雪蓮
來到博格達峰,當然要找尋神山上的圣物——雪蓮。
在上山的路上,曾一遍遍設想著與雪蓮初遇的情景。沒想到,正在機械地一步步往上爬時,聽到向導大喊:“雪蓮!”頓時“炸”醒了所有的人!同伴們興奮地“哇、哇”叫著,奔向雪蓮——那是一朵青澀的、含苞待放的花。而我對雪蓮的第一印象是:哦?怎么像一顆青綠色的圓白菜!
能見到雪山、銀河、雪蓮同框實屬不易,雪蓮花朵連帶葉子是很大的一蓬,全開的雪蓮直徑超過25厘米
雪蓮,菊科鳳毛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只盛開在海拔3500米到3800米左右的高寒之地。層疊的白綠色花瓣之下,緊實地包裹著一顆碩大的、圓球形狀的紫色花心。如此大朵的鮮花居然開在石頭上,在懸崖陡壁之上、冰磧巖縫之中,雪蓮從石頭的間隙里,努力地探出身子,迎向風、光和水。
雪蓮生長的環境極其惡劣。在嚴寒缺氧之下,雪蓮堅強地發芽、成長、綻放,從發芽到開花需要五六年的時間,其間要經歷無數個漫長極寒的白天和夜晚,最終,在她生命的盛夏綻放短短的兩個月。
高山牧人視雪蓮花為圣潔的神物,相信路遇雪蓮是吉祥如意的征兆。牧人和有幸親睹雪蓮風采的游人,莫不懷著對圣潔之物的和敬畏,膜拜她的神采,再帶著滿足和感恩的心與她道別,留她在亙古的寧靜中。如果你有機會與雪蓮相遇,一定不要打擾她啊!
在博格達峰周圍方圓十幾千米的范圍內,排列著6座5000米以上的高峰。從地形圖上發現,不同走向的雪峰彼此排列、重疊交錯著。筆者不禁遐想,如果能飛到千米高空,從正上方俯視博格達群峰,會不會像一簇開放的雪蓮花?
花叢中的“一日四季”
山谷里遍地怒放的野花
就像“秦嶺-淮河線”基本劃分了中國的南方北方一樣,天山也是新疆的“地理界線”。山北是牧場、草原和森林,山南則是沙漠和綠洲。山北世代游牧,山南則以農耕文明為主。
毛建草
博格達群峰周圍分布有超過100條冰川。盛夏季節,冰雪融水滔滔而下,匯成30多條大小河流,澆灌著山麓沃野。
高山紫菀
行走在博格達峰,一日可以見到四季之景。從山腳下干旱炎熱的荒漠,走進涼爽的草原、森林、草甸,再往上就到了寒冷的雪線冰川。豐富的植被在垂直方向上依次展開,自下而上可以依次看到河谷落葉闊葉林、山地草原帶、山地針葉林帶、亞高山草甸帶、高山草甸帶和高山墊狀植被帶。
從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草原繼續向上行進,植被逐漸稀疏,待進入3500米和3800米之間的高山墊狀植被帶,只剩下小灌木和墊狀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這里除了雪蓮外,還盛放著五彩繽紛的奇花異草。
亂石坡上綻放著一簇簇艷麗的紫藍色花朵,像高山之巔的藍色精靈,還有一股股濃郁的藥香氣,它叫毛建草。那紫粉色、像小雛菊一樣的花學名叫高山紫菀,星星點點撒在山野之間。
雪蓮花在其他奇花異草的簇擁下盛放
山谷里遍地怒放的山花,芳香馥郁,讓人明白博格達峰四周繚繞飄蕩的仙氣究竟來自何處。而這冰雪中的夏天,則讓我們更加感嘆大自然的神奇與珍貴。
(責任編輯 / 王佳穎 美術編輯 / 周游)
轉載自2021年第11期《知識就是力量》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