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丹尼斯是虛擬城市—圣丹尼斯黑店
2016 年被譽為 VR 爆發元年,國際上的 VR 四大家也已經相繼出貨其 VR 產品,而國內 BAT 皆以各自不同的方式進軍該市場,然而,VR 設備單單憑圖片、文字、視頻都無法傳達出它的游戲體驗,這使 VR 產品很難利用媒體來推 廣,必須讓用戶親自戴上頭盔玩起來。
于是,毫不奇怪地,一些創業者找到了 VR 線下體驗店這條創業之路。但令記者感覺詫異的,卻是一家發展得還算不錯的傳統影業公司居然也加入其中,而且從一開始就不屑于小打小鬧地做體驗館,他們居然要做大型 VR 主題樂園。這便是曾經制作過《龍之谷:破曉奇兵》等電影的米粒影業。
什么是主題樂園呢?和體驗店有什么不一樣?
簡單理解,體驗店很多就是商場中租一小塊地兒(一般幾平米就夠了),擺上一個 VR 座椅以及一副 VR 眼鏡等設備讓你體驗一下,知道 VR 是咋回事,這種模式沒有多大的技術門檻,老公負責技術,老婆負責收納,兩個人便可以運轉好這個項目,目前,這種夫妻店模式已經在全國流行開來,國內大大小小 vr 體驗店已經有上百家了。
與體驗店這種簡單粗暴追求感官刺激不一樣,VR 主題樂園,在游戲內容上會一脈相承,可能會有 IP 有劇情,讓玩家更能投入其中。另外在場地上,也比體驗店要大的多,以米粒影業在上海局門路的電影《星核》VR 主題樂園為例,其面積總共達 200 多平方,除了游戲區外,他們甚至還有一個自己的咖啡館,并在咖啡館內賣游戲 IP 手辦。對于這種重資產項目,目前落地的其實并不多,可能國內投資者所能想起來的,一個是 The Void,預計將在今年 6 月在美國猶他州開業;一個是利亞德 2 月投資參股的黑晶科技。而星核則號稱自己是:國內第一家以電影為主題的 VR 樂園。
影業企業為何做 vr 線下主題樂園?
從 2002 年以來,隨著國家在電影領域實施的產業化改革進程的加速,中國的電影產業逐步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到 2014 年,中國電影票房臨近 300 億大關,觀影人次突破 8 億,影院數和銀幕數也分別超過 5500 家、2.3 萬塊,觀影市場和終端數量持續遞增,在如此前景大好的情況下,米粒投身于線下 vr 主題樂園,難道是要放棄電影產業了?
非也!非也!米粒影業負責人在發布會上做出了如下解釋:
行業共識 2016 年就是 VR 元年,硬件基本達標就在 2016 年,緊接著現象級內容產生,不需時日,即可爆發。在今年的圣丹尼斯電影節上,就一下子就有 9 部虛擬現實電影參賽,這股熱度升溫很快。正是基于米粒影業一直以來對新科技和市場的敏銳度,我們布局了 VR 業務。我們一直以來在做的,都是公司在娛樂生態上的布局,在米粒泛娛樂的生態體系中,電影、網絡動漫、漫畫、游戲、玩具、VR 都是呈閉環式和互為作用地共同發展。
簡單說來,電影與 VR 業務其實是可以相互促進的,VR 可以作為電影的宣傳推廣,而電影的火爆又將為 VR 帶來更多的流量,而且,作為大部分采用 CG 動畫制作的電影,將其直接改編成 VR 游戲其實并不是什么難事,而且在成本上也比其他從頭開始做 VR 游戲的企業要低得多。可見,像米粒這樣的動畫與特效公司做 VR,非但不是要放棄電影市場,相反卻是另一種進軍電影市場的方式。
據了解,米粒今年暑假即將上映的大電影《精靈王座》和正在制作的國漫改編電影《神契》亦將以同樣的方式進行院線以外的娛樂產品衍生宣傳,目前 VR 內容也正在制作中。
星核 VR 都講了什么?
星核主題樂園的游戲都是根據即將上映的首部中國機甲科幻電影《星核》里的劇情和人物,來開發的。線下主題樂園中的劇情大致是這樣的:《星核》電影中的艦船宇宙鳳凰號肩負著尋找另一個適宜人類居住星球的艱難使命,但同時,反對離開地球的極端分子始終阻撓新生計劃的實施。玩家將作為艦船鳳凰號的一名新兵進入艦船,在報道的第一天,遭遇敵艦的攻擊,在鳳凰號上進行一場殊死的戰斗,在艦長的指引下,開啟一次自救的星際逃生之旅……
游戲中,只要用戶戴上 VR 眼鏡,身邊幾十平的房間便可能會被擴充無數倍,成為無垠的外太空。利用光學捕捉技術,系統可以跟蹤用戶在游戲中的位置,并實現在游戲中行走以及真實的交互。拿上專門的游戲手柄,其可以立即變身為或者是,自己宛如成為了一位超級戰士。
樂園采用每半個小時一批,每批兩到三人的體驗方式,每人每次大概可以玩上 30 分鐘左右,而在價格上周末每人 120,工作日每人 80,簡直是個天價,但即使如此,星核 VR 也是天天爆滿,記者曾通過其網上預約報名平臺查看,每天除了下午個別時間段沒有人預約之外,大部分時間都已經被預約一空了。看來,米粒利用 VR 主題公園的形式為《星核》電影打廣告,效果絕對不會差。
本文 這家電影公司發力 VR 線下主題樂園,為了個啥?| 一問來自動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