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還用美國的GPS嗎_中國現在還使用gps嗎
隨著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很多人關注北斗導航功能對于中國的意義,卻忽略了它的授時功能。
授時是指確定、保持某種時間尺度,并通過有線或者無線的方式將代表這種尺度的標準時間信息發送或者轉發給用戶的一系列過程。授時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各種授時方法中,衛星授時由于覆蓋范圍廣、精度高、全天候和通用性強等諸多優點而得到廣泛應用,衛星授時是實現全球范圍內時間精確同步的最佳選擇。
。
當時美國建立GPS的時候,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戰場區域或在其他用戶的活動范圍內,按照公共時間基準,使用戶獲得與保持準確和精密時間的能力。時效性根據不同用戶需要而定。授時包括時間傳遞。
授時功能在軍事國防領域可以說在如今信息戰爭時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軍事應用上,授時能力已廣泛地用于各級軍事系統和各種作戰操作中,比如用于CISR系統的精密同步、國土安全、戰場實時態勢感知、精密打擊武器的制導、網絡中心戰、兵力的調動與作戰實施。
對于作戰單元而言,可以保證更精確的測距準確度和指導能力、更高的GPS制導武器的抗干擾能力、更短的響應時間;對于指揮中心而言,更好的四維坐標以定位作戰網格,便于互聯網戰術指揮和決策,更快的時間發播和同步,提高分布式軍事資源協調,使用最合理的資源完成打擊任務。
而在民用上,衛星授時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關乎國家經濟命脈的通信系統、電力系統等。
尤其是電力系統,現代電力系統覆蓋范圍廣,各種系統和自動化裝置如調度自動化系統,微機繼電保護裝置,事件順序記錄裝置,遠動裝置,計算機數據交換網等都要求嚴格的時間同步。
在沒有北斗系統之前,應用于我國電網中的時間同步技術主要是基于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的衛星授時,對于電力系統這樣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分布式網絡采用GPS作為授時基準是存在安全隱患的。
簡單來說,美國依靠GPS控制了中國國家電網,一旦發生任何矛盾,美國可以輕易對中國電力系統進行干擾。但是這又沒有辦法,你自己沒有,就只能用別人的。
而隨著中國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我國電網已初步建成以超高壓輸電、大機組和自動化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化大型電網系統。它的運行實行分層控制,設備的運行往往要靠數百千米外的調度員指揮;電網運行瞬息萬變,發生事故后更要及時處理,這些都需要統一的時間基準。
除此之外,為保證電網安全、經濟運行,各種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基礎的自動化裝置廣泛應用,如調度自動化系統、故障錄波器、微機繼電保護裝置、事件順序記錄裝置、變電站計算機監控系統、火電廠機組自動控制系統、雷電定位系統等等。這些裝置的正常工作和作用的發揮,同樣離不開統一的全網時間基準。
所以依賴GPS是不可靠的,在建成北斗導航系統之后,在北斗同步系統中, 授時用戶根據衛星的廣 播或定位信息不斷的核準其時鐘鐘差, 可以得到很高的時鐘精度; 根據通播或同步電文的時序特 征, 通過計數器, 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同步秒脈沖 1PPS 信號,用于同/異地多通道數據采集與控制的 同步操作。
基于北斗雙向通信的功能,形成一個區域內所有時間同步裝置的空中無線網絡。 一方面通過此通道將時鐘運行狀態數據報送 到監控中心管理系統,建立時鐘裝置的狀態管理, 保持時鐘設備正常運行狀態; 另一方面通過遠方 監測的手段,實時保證對時鐘設備的準確授時,一旦時間誤差越過閾值,及時采取措施如發送糾偏 命令、告警等,保證區域內所有主時鐘的時間完全同步。
在不需要鋪設任何地面鏈路的情況下,最終實現用戶方便、有效、智能地從整個網絡全局地維 護和管理時間同步裝置以及網絡, 從而保證了電力系統的時間同步系統的可靠穩定運行,也促進了電力系統的發展。
在2019年的時候,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時間頻率基準實驗室研究人員利用北斗三號衛星,采用雙頻共視法,實現了我國時間基準UTC(NTSC)與捷克國家時間基準UTC(TP) 的亞歐長基線國際時間比對。達到共視比對精度1.2ns。
2011年數據
而且北斗授時也不僅僅是電力系統,還有通信、航海航空、陸上交通、科學考察、極地探險、地 理測量、氣象預報、設備巡檢、系統監控等方面。
雖然我們平常看不見摸不著,可是卻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北斗建成,對于中國人的意義,是不可能用一兩句說清楚的,讓我們一起向北斗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