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生態園在什么地方_東山森林公園門票多少錢
特制魚池養魚,肥水用來種菜,大棚里種著“七彩”番茄,城郊公園里有了游樂場,山野之間美景當中也有了露營地……地處太原市東山的杏花嶺區楊家峪街道山河村將“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與農業“特”“優”發展相結合,努力實現吃住行、游玩樂特色農業發展模式。走吧,隨著記者,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山村,看看今年的豐收美景。
吃“生態飯” 拓發展路
山河村由原來杏花嶺區的山莊頭村和水溝村合并而來,村名大氣,村子的發展也大氣。原山莊頭村的東面,經過杏花嶺區十余年的生態治理,如今早已郁郁蔥蔥,成為市民周末常去的東山生態園。村黨總支書記郝慧珍上任后,就和村“兩委”一起制定了山河村發展的路線——吃“生態飯”、拓“綠富雙贏”發展路。
東山生態園成長不易,山河村積極引進資金,加強園區管理,修建健身步道,增設公共廁所,施劃停車位,讓游人來此更加便捷、舒適。在東山生態園入口,村集體平整出一片面積近百畝的土地。“村里計劃分三期使用這片土地,這里是村集體增收的‘試驗田’。”郝慧珍笑著說,這片試驗田上將建設60余畝溫室大棚、30余畝養殖區、兩座500噸蓄水池及供水管網、園區監控設施以及周邊環境美化、民宿、農家樂、游客服務中心等服務配套設施。目前第一期工程于今年1月竣工,新建大棚19座,棚內面積32.05畝。
大棚建好了,種什么?村“兩委”早有打算,計劃種植“口感蔬菜”,這類蔬菜更加清脆,甜度更高,受市民喜歡。今年5月10日,山河村“兩委”、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大棚產業園區負責人以及產業帶頭人等7人,到山東壽光實地考察參觀學習。
混養魚菜 瓜果飄香
今年3月,山河村從山東壽光引進技術種植小西紅柿。“購買了3萬株種苗,有七八個品種,這些西紅柿顏色不同,口感也不同。”大棚負責人王常鑫介紹說。第一茬在6月份成熟,山河村舉辦了開園儀式,通過網絡向市民介紹了自己的“五彩西紅柿”。“我手里邊五顏六色的西紅柿品種不一,有亮貝、青口蜜、迷彩、釜山88、夏日陽光等,顏色各不相同,迷彩的有沙糯口感,夏日陽光是游客們公認最甜的一個品種。”郝慧珍當時就是一名“導游”,不停地向來村子采摘的游客介紹“五彩西紅柿”。
除種植小西紅柿外,村里還試種了羊角蜜、K2西瓜、水果小黃瓜等,不到一個月,就全部被游客采摘。隨著第一茬清棚,第二茬“七彩西紅柿”也陸續成熟,計劃月底開園。“除了原有的5個品種,還增加了中型果、草莓西紅柿和六度童番。”王常鑫說。
吃“生態飯”,不僅是享受生態的紅利,更要處處踐行“綠色”理念。王常鑫說,種植小西紅柿并不是使用普通土壤,而是在原土地上挖開30多厘米深的溝渠,鋪設椰糠等生態介質,旁邊鋪設滴灌管道,讓綠色節能貫穿種植始終,也讓小西紅柿更健康,口感更好。
在建成的大棚基礎上,該村引進5套“魚菜綜合種養”系統。養殖戶張俊說,在專家指導下,山河村第一次采用魚菜共生模式種植蔬菜。按照傳統種植模式,西芹一年只能收獲兩三茬,而采用魚菜共生模式,西芹一年可收獲十茬左右,產量比原來翻了好幾倍。隨著采摘園的開園,魚菜綜合種養模式也對外開放,有黑鱸、錦鯉、蝴蝶魚等品種,可以垂釣、可以捕撈。蔬菜都是水培的,還有一些觀賞類植物供游客選購。“不施肥、不打藥、不排污”,“一水兩用”“一棚雙收”,既生態環保,也拓寬了集體經濟增收渠道。
游玩一體 鄉村振興
山河村的“生態飯”不僅如此。加快發展特色鄉村產業,林下種植、林間旅游、休閑康養、餐飲民宿等蓬勃興起,靠著青山綠水,農民在自家門口吃上了“生態飯”、踏上了小康路。
在山河村的高坡人家露營基地,一頂頂帳篷里傳出歡聲笑語。很多人選擇來到這里,感受不一樣的夜晚。梁靜是高坡人家農家樂的負責人,為了緊跟時代潮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今年夏天梁靜也增加了露營項目。在露營基地,幾個風格不同的帳篷一字排開。沙灘椅,復古的馬燈,設計巧妙的燈帶。在這里,人們盡情享受著夜晚的美好時光。“來了,就不想走!”“非常棒,孩子很喜歡在帳篷里玩。”“飯后一起圍爐煮茶,還能在星空下看場露天電影。”對這里的美,游客紛紛點贊。
在不遠處的薰衣草莊園,簡約的莊園搭建,時尚的香草田園,獨特的香草茶餐,愜意的異域風情,風吹草低與普羅旺斯風格相融合,豐富了城鄉居民的休閑生活。夜晚,同樣熱鬧,賞夜景,品美食,住帳篷,在草地里撒野。“專門帶著相機過來的,非常出片,跟家人一起來放松放松。”劉女士是一名攝影愛好者,按動快門,她用相機記錄下了美好瞬間。
在東山生態園北入口,山河村通過招商引資,建起“叢林部落”無動力設施游樂園,占地面積20多畝,彩虹滑道、蹦蹦云、“重走長征路”、過山車等十多種游樂設施,大人小孩都可以玩耍,明年還將增設星空屋,讓游客晚上也能在這里游玩。
說起豐收,郝慧珍笑著說:“接下來,我們還要修建蔬果展廳和冷庫,同時將幾個項目聯動發展,互促互進,形成‘特’‘優’農業鏈條,讓游客到這里有更多的體驗,也讓村集體和村民有更多的收入。”記者 李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