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石頭城公園門票價格,南京石頭城公園開放時間
感謝您的閱讀!點右上角“關注”不錯過后面的精彩內容
還有不到20天就到國慶節(jié)了,很多朋友都在計劃出游,如果您打算來南京旅游,一定要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爬一次南京城墻!
本篇給您介紹南京城墻的前世今生,以及爬城墻詳細攻略,希望對您的出游有幫助。
南京城墻臺城段
一、南京城墻的發(fā)展歷史
公元229年,孫權定都建業(yè),建石頭城,為南京建都之始,南京大規(guī)模的都城建設由此開始。
南京城墻石頭城遺址,又稱鬼臉城
歷經宋、元、五代十國,明朝時期,達到南京城墻建設的巔峰。
明城墻修筑于公元14世紀中后期,由明太祖朱元璋設計并督工,長江中下游五省、近百萬工匠參與,歷時28年建筑而成。
明城墻的締造者明太祖朱元璋
南京城墻博物館內明城墻建設模擬場景
這是一座展現著大明國都輝煌氣象的城墻,南京明城墻在歷代城池的基礎上,順山川形勢建成,形成了由內到外,由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組成,四重城垣環(huán)套的完整格局。在中國都城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南京城墻博物館內可以云游南京城墻
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定都江南的統(tǒng)一王朝的都城,南京的城墻有著高大堅固的墻體,寬闊環(huán)繞的護城河,設計精巧的水關涵閘。
南京城墻博物館內的城墻磚展示
刻字的明代城墻磚
科字的明代城墻磚
其中京城13門,城垣長35.267公里,現存25.091公里,是世界上現存最長的磚石結構城墻。
南京最外圍城墻外郭約66公里,18座城門,所謂”內13、外18”。
明朝南京城地圖,可以清晰地看出皇城、宮城、京城、外郭
城墻內是壯麗恢宏的皇家宮殿,規(guī)劃有序的城市布局,欣欣向榮的市井生活。
這座秀麗又雄壯的城墻,規(guī)定著城市的邊界,象征著城市的威嚴,凝聚著大明王朝的輝煌,也在后世一代代的改建之中,傳承著我們延續(xù)至今的中華文明。
南京城墻博物館內明城墻模擬圖
明城墻650多年間歷經戰(zhàn)亂、城市建設等原因,現存京城城墻25.091公里,外郭不復存在,只保留下一些地名。
民國時期,國民政府主張拆除明城墻,部分城墻被拆除,拆下來的明城磚被“物盡其用”。
德國傳教士馬林創(chuàng)辦的馬林醫(yī)院、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揚子飯店、南京大學北大樓,都是用明城磚建造而成。
無論歷史還是現狀,南京城墻的長度和規(guī)模都可謂世界第一。
2012年11月,南京作為“中國明清城墻”項目的牽頭城市,南京明城墻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二、南京城門的變遷
明初城墻建成之后,城門的修筑隨著城市發(fā)展一直持續(xù)著,跨越明清,直到現代。
這使得南京的城門濃縮了650余年的歲月沉浮,成為了一部磚石砌成的史書。
南京地鐵1號線從建于新世紀的長干門穿過
(一)明代開辟的13座城門
明代,南京城墻共開辟13座城門,關于老城門的歌謠一直流傳到今天:
三山聚寶臨通濟,
正陽朝陽定太平,
神策金川近鐘阜,
儀鳳定淮清石城。
明朝南京京城城墻功能分區(qū)及13座城門
這13座城門從國門正陽門開始,按照逆時針順序依次是:正陽門(光華門)、通濟門、聚寶門(中華門)、三山門(水西門)、石城門(漢西門)、清涼門、定淮門、儀鳳門、鐘阜門、金川門、神策門、太平門、朝陽門(中山門)
650多年來,歷經戰(zhàn)亂,尤其是1937年日軍侵占南京,13座明城門遭受巨大創(chuàng)傷;民國以來,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蔓延全國的拆城墻運動也波及到南京,大部分城門被拆除。
1、保存較完整、可以參觀的4個:
(1)聚寶門(中華門),是明代南京的正南門,地處南京城南交通咽喉,前臨外秦淮河,后依內秦淮河,長干橋和鎮(zhèn)淮橋連通城內。
聚寶門手繪圖
該城門坐北朝南,建有內甕城3座,門垣共4道,主城門分為3層,共有27個藏兵洞,可以藏兵3000余人。主城門現已不復存在,我們現在參觀的是中華門甕城和該段城墻。
1931年,國民政府改名為中華門,由蔣介石于雙十節(jié)前夕題匾掛于城門之上。
4道券門
1988年1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組成部分,5A級景區(qū)。
中華門甕城夜景
中華門是中國現存規(guī)模最大的城門,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復雜、規(guī)模最大的堡壘甕城,有“天下第一甕城”之稱。
中華門甕城夜景
城門兩側用來登上城墻的馬道
中華門城門側面
中華門參觀TIPS:
1、交通:地鐵1號線張府園站下,轉乘公交16路至中華門站,下車即到;或者地鐵1號線至三山街站,步行1.3公里即到。(注意:不要坐到1號線中華門站,此站下車后要穿過應天大街立交橋,步行最少15分鐘才能到!)
2、門票:50元/成人
3、晚間有沉浸式光雕藝術演出《心印中華門》;第一場:19:30—20:00,第一場:20:10—20:40,第三場:20:45—21:15;周二停演!門票90元。
4、南京城墻博物館即位于中華門城堡東側,可先參觀博物館,再登城堡。(周一閉館!建議不要花20元租用館內講解器,親試效果不佳!講解器講解內容和展館內文字描述無二,看文字即可。)
10月8號前該館內有《文謨武烈——永樂的世界遺產》特展,首次展出明永樂年間世界文化遺產,門票30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購票參觀。(關注南京城墻博物館公眾號,可以網上購票、預約)
位于中華門城堡東側、邊營1號的南京城墻博物館
南京城墻博物館內黎川磚窯展示
5、從中華門城堡下來,向東步行10分鐘左右即到達老門東景區(qū),向北步行10分鐘左右即到達夫子廟景區(qū)。
(2)神策門(和平門),“內十三,外十八,一個門栓朝外插。"這個被人形容為"門栓朝外插"的城門指的就是神策門,是明代城樓中唯一采用外甕城結構的城門;也是唯一設置左右兩個門洞的城門。
明朝宰相劉伯溫認為,這里為兵家必爭之地,必須能攻能守,平時只開一洞門,另一洞門萬不得已時再開。
這座城門歷史上曾多次改名 。清順治16年(1659年),鄭成功北伐金陵,敗于神策門下,清廷遂將其改名為德勝門。同治年間又改名為神策門。1928年,國民政府將神策門改名為和平門。
神策門規(guī)模不大,坐南朝北,是南京明城墻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也是清代重建的城樓中唯一留存至今的。
本世紀初,南京市政府將神策門所在地開辟為神策門公園,供市民消閑鍛煉,免費參觀。
因緊靠玄武湖公園,外地游客一般從玄武門登城墻,向北步行到神策門。
(3)清涼門,建于明洪武初年,因坐落在清涼山而命名為清涼門,該門建成不久即被堵塞,六百多年沒有使用。
1990年,南京市政府將石頭城辟為石頭城公園,清涼門為其南側重要古跡,供市民免費參觀。
(4)石城門(漢西門),南唐時,這座城門名為大西門、旱西門,明代改建后,在城門可遙望石頭城,故定名為石城門。明清兩代石城門商業(yè)繁榮,舟船往來,是京城內外通商的重要碼頭之一。
現僅存東、西兩面墻體和東、西兩券城門。
1997年,南京市政府加固修繕石城門部分甕城,同時將這一帶改造為漢中門廣場,供市民免費參觀。(地鐵2號線漢中門站下即到)
2、被破壞后重建的3個城門
(1)朝陽門(中山門),明朝13座城門中唯一的東大門,因這座城門靠近皇宮且方位朝東,故定名為“朝陽”。
1928年,為迎接孫中山先生靈柩歸葬中山陵,朝陽門改名為中山門。
1937年,在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中山門經歷了戰(zhàn)火的破壞。
1996年,中山門成為了滬寧高速進入南京的入口。如今,中山門與城門外的金陵辟邪一起,成為了南京城的符號之一。
(2)儀鳳門,位于南京城西北,獅子山南麓,臨近長江,緊靠閱江樓,城墻外是天妃宮和靜海寺。
1928年,儀鳳門改名為興中門,取振興中華之意;
1971年,為建設建寧路儀鳳門拆除;
2005年,在城門原址上重建了城門,仍沿用儀鳳門舊名。
(3)太平門,位于南京城東北,玄武湖東南側,太平門外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因此這座城門定名為“太平”。
這座城門在太平天國和日軍戰(zhàn)火中遭受重創(chuàng),1958年,太平門拆除,現在的太平門是2014年重新改建的太平門通道,連接龍脖子段和九華山段城墻。
3、不復存在的6個明城門
除了上面說到的7個明城門,還有6個明城門戰(zhàn)火中受到重創(chuàng),上世紀50、60年代拆除,現在只留遺址,地名,城門已不復存在。
(1)正陽門(光華門),明京城國門,地位最高的一個門。
民國時遭到嚴重破壞的光華門(明京城正門)
位于御道街南側郵政醫(yī)院旁的光華門遺址公園
(2)通濟門 ,明代13座京城城門中面積最大、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臨近秦淮河,為南京咽喉。
上世紀30年代通濟門航拍圖
民國時期通濟門
(3)三山門(水西門),水陸兩棲城門,俗稱水西門。規(guī)模僅次于通濟門和聚寶門。
南京水西門遺址公園
(4)定淮門,明代定淮門是通往龍江寶船廠的要道,這里也駛出了鄭和下西洋的船隊。
原定淮門遺址附近的定淮門大橋
(5)鐘阜門,位于城北獅子山下,與儀鳳門相對而建,有龍鳳呈祥之形勝。明永樂19年,被堵塞不用,1962年中阜門拆除。
民國時期的鐘阜門
(6)金川門,位于城北,因金川河由此出城而得名;城門內通過鐵路。
民國時期的金川門
(二)清朝開辟的城門
清朝時期,于1908年共開辟了三座城門:玄武門、草城門,小北門,現僅存玄武門。
玄武門,時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奉旨舉辦南洋勸業(yè)會,為方便中外來賓游覽玄武湖而開辟的城門,原名豐潤門,1929年,蔡元培先生題匾“玄武門”,沿用至今,現為玄武湖公園的西大門。
玄武門的開辟,玄武湖開始成為現代意義上的公園。
從玄武門進入游覽玄武湖,可乘坐地鐵1號線玄武門站下,步行2分鐘即到。
進入 玄武門即是玄武湖公園
玄武門往解放門段城墻。
(三)民國時期開辟的城門
民國時期共開辟了8座城門,現僅存4座:挹江門、中華東門、中華西門、新民門;2座毀壞,解放后重建:雨花門、武定門;還有2座已不復存在,只留存地名。
1.挹江門,位于今南京市鼓樓區(qū)西北段城墻,架兩山之間。著名的中山大道-中山北路由此進入南京城,是連通南京城內與下關碼頭(今中山碼頭)的重要通道。
1929年,為準備奉安大典,改為三孔多跨連拱的復式券門,是南京城第一個三孔券門。
1937年,日軍進攻南京時,挹江門城樓被徹底毀掉。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重建,1946年竣工。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渡江戰(zhàn)役的勝利,從挹江門進入南京市區(qū)。
現在挹江門可免費登城門,成為市民休閑鍛煉的場所。
南京挹江門城門
2.中華東門、3.中華西門
1931年國民政府為解決交通問題,在聚寶門東西兩側各開一個單洞城門,為“中華東門”和“中華西門”,沿用至今。
中華東門
中華西門
4、新民門,位于南京市新民路西端的護城河西側,被建寧新村住宅樓包圍,是南京僅存的牌坊式城門。拆城風波中由于新民門屬于鋼筋混凝土結構,沒有遭到拆除,城墻現只剩下殘根段。
南京新民門
5.雨花門,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國民政府為將京市鐵路在養(yǎng)虎巷處與江南鐵路連接,與京粵線貫通,特在南京明城墻基礎上開辟一座城門。
上世紀50年代雨花門被拆除,2009年,南京市政府重建雨花門。
南京雨花門
6.武定門,武定門段城墻原為明城墻上的一處豁口,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被改造為城門,并命名為武定門。
2010年,南京市政府復建武定門,為三拱券城門,長樂路南北兩側的明城墻從此連成一體,登城后可達東水關、中華門、集慶門等城門。
南京武定門
民國時開辟的另外2座城門:漢中門、中央門現在已不復存在,只留存地名。
位于城北原中央門附近的中央門立交橋
(三)1949年解放后開辟的城門
1.解放門,1954年新開的城門,單券城門,位于玄武湖南岸,雞鳴寺以北。從此門可進入玄武湖公園,也可登城墻游覽。
南京解放門
這段從玄武門經解放門至太平門的明城墻,是南京城現存最長、最完好,同時也是最高大的一段城墻,垛口至城外地面的高度普遍在20米至25米左右。
乘坐地鐵3輛線雞鳴寺站下,向西步行約5分鐘到雞鳴寺路,再向北行5分鐘即至解放門。
2.集慶門,開辟于1991年,解放后開的第二個城門,位于南京市秦淮區(qū)明城墻西南段,為宋代過梁式城門風格,為四孔方形城門,是南京城墻中第一個偶數門,門洞數為偶數,開中國城門通道之先河。
南京集慶門
3.華嚴崗門,2007年10月,丁山腳下的明城墻修造了一座新的城門--華嚴崗門,在明城墻缺口處修建,四座拱門。
南京城門中唯一四字名稱的城門,知名度不高。
南京丁山賓館附近的嚴華崗門
4.長干門,名字很老,其實很新,2008年竣工。這座城門跨越中山南路,位于中華門以西,因城門外靠近古長干里而得名。
城門共有5個拱門并列組成。南京地鐵1號線從中間主門穿越,現代交通與古老的明城墻在這里交織。
地鐵1號線穿越南京長干門
5.標營門,位于中山門以南,月牙湖公園旁,因位于南京后標營附近而得名。2009年開辟標營門,溝通明城墻豁口。
南京標營門
南京不同時期開辟的城門圖
綜上所述,從明朝的13座城門,南京城門毀了建,建了毀,目前尚存17座城門。
三、推薦三條爬城墻線路
1、北線城墻景區(qū):神策門——玄武門——解放門段
沿著神策門公園幽靜小徑拾級而上,就可以看見巍峨聳立的神策門甕城,爬上城墻,往南走經過玄武門,再往南來到解放門。
這一段城墻緊依玄武湖,湖光山色映入眼簾,秋高氣爽可遠眺紫金山。全程約4.5公里。
神策門公園航拍圖
神策門甕城
玄武湖西大門玄武門
從解放門眺望臺城段
2、南線城墻景區(qū):集慶門—中華門——赤石磯——武定門——東水關
順著這條線路,能欣賞到白鷺洲公園、夫子廟、老門東、大報恩寺等著名景點,集慶門、東水關、武定門都有城墻公園,中華門處可參觀天下第一甕城,還可參觀附近的科舉博物館。
穿越老門東段的明城墻
中華門甕城夜景
東水關遺址公園
大報恩寺遺址公園
3、午朝門遺址公園——明故宮遺址公園
午朝門遺址公園,位于御道街27號,乘坐地鐵2號線明故宮站下步行即到。
在午門上望去,兩旁的松樹郁郁蔥蔥;漫步午朝門公園內,午門城臺遺址、石獅、石照壁,石刻、石碑、石柱礎等大量珍貴文物和歷史遺跡尚存,濃厚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
航拍午朝門公園和明故宮
午門上看御道街
午朝門遺址公園內的午門
春天繡球花掩映下的石柱礎
午朝門對面是明故宮遺址公園,時間流轉,入秋后的遺址公園內欒樹已開始上色,
像打翻了調色盤,如油畫般濃郁多彩。
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
秋高氣爽,爬一次南京城墻,觸摸溶解于自然的歷史,翻看金陵無限好風光!???
本篇文章參閱南京城墻博物館內資料,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刪。
再次感謝閱讀!
歡迎留言補充完善
請關注
主頁里多篇南京旅游攻略,可到主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