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換個排氣管要4000多_排氣管隔熱板重要嗎
大家好,檢車家老司機又和大家見面了,我是檢測師芽蘭豆,一名自帶金箍棒和火眼金睛的檢測師。今天給大家分享一輛本田雅閣的檢測趣事。這輛車可不簡單,我們在路上經(jīng)常能見到2.0L和2.4L排量的雅閣,偶爾會見到3.0L的,但是你見過3.5L的么?
3.5L排量的雅閣當年新車30多萬,這個價位都可以買一輛奧迪A4了。愿意花這么多錢買雅閣的,肯定是本田的死忠粉!不然,一般人還真沒有勇氣去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畢竟雅閣沒有奧迪A4的品牌溢價更高,也沒有同價位的更大氣更有底蘊。所以當初買3.5L雅閣的人少之又少,二手車市場保有量就更是一車難求了。
聽客戶李哥說,今天這輛車是08年的,原本是掛在一家奧迪4S店的,打電話過去的時候,4S店說車子被當?shù)氐囊粋€二手車商提走了,給了一個聯(lián)系方式給李哥自行聯(lián)系,4S店透露說車子雖然提走了,但是還沒有來得及過戶,李哥要買的話,就是第二手用戶。這個年份的車,還是一手車,實屬難得啊,李哥自己也沒有看到過實車,心里也沒底,就帶著我們一起去研究研究這稀有罕見物。
來到車行,說明來意。老板拿出車鑰匙說:慢慢看,慢慢檢,你不要的話,下午就被人提走了??蠢习宓谋砬榉浅W孕?,給你的感覺就是,你愛要不要,這車況絕對是杠杠的,不怕驗。先看了下車輛手續(xù),還真的是個人一手車,原車主很年輕,84年的,買車的時候的他才26歲,這價格為何不選奧迪呢,奧迪可是那個時期的官車??!有錢人的世界咱真不懂!李哥看完手續(xù),很滿意說,開始吧,看看車況如何。
老規(guī)矩,還是先了解一下車輛基本情況。
車輛型號:本田雅閣 2008款 3.5L AT
出廠時間:2008-04
初次登記:2009-02
表顯里程:107168KM
車行報價:7.8萬
檢測地點:廣東深圳
外觀觀摩一圈,發(fā)現(xiàn)車身有多處劃痕,多達5個面,前后保險杠有過拆卸噴漆。可能是修復劃痕的油漆沒有很認真的調,補漆后感覺劃痕更明顯了,而且都是點漆修復,并沒有去噴漆修復。原車主可能是想著老車了,沒有必要花大價錢去維護了,將就一下就行。李哥說外觀劃痕不要緊,后期還要找個優(yōu)質的修理廠重新噴一遍。
全車玻璃無拆卸二次打膠更換痕跡,都還是原廠玻璃,這一點要給原車主點贊。圍著車子邊摸邊看,大概總結了肉眼看到的外觀,可能60%都是原車漆。
接下來就是驗證的時候,上儀器,滴的一聲,前機蓋無噴漆痕跡,良好的開頭。
哎呀,剛剛才夸有良好的開端,這才多久啊,左前葉子板靠近輪轂位置有個不是很大范圍的鈑金修復。
左前門、左后門、左后葉子板以及后尾蓋均無噴漆痕跡,這大起大落的心太刺激了。
右后葉子板鈑金修復,右后門鈑金修復,右前門鈑金修復,因為鈑金的位置和高度是一致的,推測應該是刮到了一個高度不高的東西,從前門一直刮到后葉子板。
四個車門的鉸鏈固定螺絲均未發(fā)現(xiàn)有拆卸的痕跡,說明車門沒有更換過。
測了一下左右兩側ABC柱,未發(fā)現(xiàn)噴漆鈑金切割的痕跡??偨Y了一下外觀,13個面6個噴漆,鈑金修復的面積不大,修復程度不嚴重,其余都是原車漆,其實還算保持的不錯的。
發(fā)動機艙的機蓋液壓撐桿泄壓了,車行老板說我撐住你看就行,我說沒有那么快的哦,看的項目有點兒多,可能一時半會看不完。老板愣是去買了個新的掃把,然后取出掃把桿撐住了這尷尬的場面。
既然是少有的3.5L車型,我們就來好好欣賞一下發(fā)動機,代號為J35Z2,和初代歌詩圖的發(fā)動機是同一款。V6布局,最大功率206千瓦,最大馬力280匹,最大扭矩339牛米,匹配5擋自動變速箱,零百公里加速時間8.4秒,相對于1.6噸的車重來說,這個加速成績不是很優(yōu)秀??!
來看發(fā)動機艙的細節(jié),前機蓋固定螺絲沒有拆卸擰動痕跡,結合漆面的檢測,判斷機蓋為原廠部件。
左右減震器塔頂無鈑金修復痕跡,左右葉子板無拆卸痕跡。
前部水箱框架、水箱、冷凝器、散熱器風扇均無碰撞受損拆卸修復痕跡。車頭前方和兩側的碰撞事故基本可以排除。
發(fā)動機機腳墊和發(fā)電機皮帶組以及周邊附件無拆卸痕跡。
氣門室蓋墊無漏油和拆卸痕跡。在這不得不說,日系車的打膠品質是真的牛啊,年份和公里數(shù)擺在這兒,換做是德系車,肯定都拆了3次了。后期維護成本這塊真的是省心,當然和原車主愛惜程度也有關系,但是最基本的工藝人家是做的好。
排氣歧管無拆卸痕跡,檢測到此,發(fā)動機吊裝分解大修的可能性也可以排除。
檢查全車油水,機油臟且量少,不是燒機油就是漏機油,上部未發(fā)現(xiàn)漏油的痕跡,難道底下有漏?還是燒機油?還是上次保養(yǎng)的時候修理工沒有加夠?等下得看底盤才能確定。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可以看出,車主是沒怎么花心思在這車上了,保養(yǎng)維護都不上心了。剎車油也比較臟了,需要更換。
打開車門,大概環(huán)視了一下內飾,嗯,果然是很雅閣,不管當初花的是34萬還是20萬,內飾布局都是一樣的。不過這車內飾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爛,起碼沒有那種很明顯的破損現(xiàn)象。就是這味道不對,不是原味,是發(fā)霉和臭腳丫的味道,難道車子泡水了?
主駕駛座椅的塌陷還是有的,一抓就能抓到皮套,而且皮質出現(xiàn)了破裂的細紋,初步懷疑10萬的公里數(shù)有假。
內飾的真皮就像人的皮膚一樣,如果剛剛座椅那里是50歲的狀態(tài),那中央扶手的皮子就是80歲的狀態(tài),皺紋又多又長。
座椅無拆卸,座椅底部線束規(guī)整,無生銹和拆卸的痕跡。方向盤管柱,保險盒內同樣沒有異常。
安全帶卡扣和安全帶無水印泥沙銹跡,綜合以上幾點基本可以排除內飾涉水和泡水的嫌疑。仔細聞了座椅皮套、地毯,以及隔音棉,均不是這些配件散發(fā)出的??蛻衾罡缈匆娢以诼勥@些部位,問我是不是泡水了?我說目前水泡是可以排除了,就是不知道這霉味哪里出來的。李哥在車里邊聞了聞,說確實有股味兒。
打開后尾箱,感覺霉味兒更沖了,我大概猜到這味兒哪里來的了,就是這后尾箱散發(fā)出來的。雖說已經(jīng)越來越接近真相了,但是我遲疑了一下,怕我掀開這尾箱護板,有什么不堪的畫面等著我。
深吸了一口氣,麻溜的拆開飾板,目光搜索了一下,就是這黃黃的不明物體散發(fā)出來的味道,吃剩的食物?告訴車行老板去處理這骯臟物,我趕緊點燃了一根華子,冷靜冷靜,緩緩神。
備胎槽內無鈑金修復的痕跡,后尾蓋無拆卸痕跡,結合前面的漆面檢測,后尾蓋沒有噴漆痕跡,所以我們排除了后部追尾事故的嫌疑。
啟動車輛儀表自檢無異常,沒有故障燈常亮,發(fā)動機怠速平穩(wěn)。接下來檢測車輛各項功能。
大部分功能都是正常的,空調制冷效果一般,需檢修空調系統(tǒng)。中央出風口左右兩側的出風溫度不一樣,應該是內部的冷熱交換翻板電機故障了,建議一并處理。
OBD診斷儀查出來的故障代碼也說明空調系統(tǒng)的出風口翻板電機有問題。還有一些由于電子元件損壞或者信號傳輸錯誤引發(fā)的故障碼,具體什么故障還是建議到專業(yè)的維修店檢修處理。
接下來就是體驗3.5L動力的時刻,安全起見,我們規(guī)定路試期間不允許拍照,老司機飆車的畫面還是請各位自行腦補。簡單說下爐石感受,發(fā)動機提速和變速箱換擋還是很不錯的,畢竟6缸機,就是急加速發(fā)動機有真空管漏氣聲。這種情況可能是排氣管底部托底穿了個小孔,也有可能進氣管的真空管老化漏氣了,具體還是建議檢修處理。
順路開到了附近的修理廠上架檢查底盤。外觀內飾以及發(fā)動機的狀態(tài)都保持的還是不錯的,看看底盤是不是同樣的優(yōu)秀,還是跟著我的第一視角一探究竟。
四輪輪轂噴漆改色,四輪剎車卡鉗改色。四條輪胎全部更換,左前輪0614,右前輪0514,左后輪0514,右后輪2719。2014年的輪胎已經(jīng)嚴重老化和偏磨,后期需更換輪胎,做四輪定位。
四輪減震器改裝,這綠色,至今我也想不明白為何要選這個顏色,難道是:要想生活過得去,必須加點綠?
右前半軸油封滲油,目前不嚴重,暫時不影響使用,后期可根據(jù)滲漏的情況決定是否需要維修。配件不貴,就是拆卸的部件較多,工時費貴。
排氣管未發(fā)現(xiàn)拆卸,只是有托底導致的排氣管消聲器局部變形,并且有漏氣聲,難道急加速的漏氣聲從此而來?后期可補好變形之處,再試車檢查。
前后縱梁無碰撞變形鈑金修復痕跡,到此可以確定了車輛前后沒有嚴重的碰撞事故。
發(fā)動機和變速箱連接處螺絲無拆卸和滲油,發(fā)動機油底殼無拆卸滲油。那機油量少難道真的是燒機油?對于這個問題,目前市場上沒有任何一種很有效的辦法,在不分解發(fā)動機的情況下去準確判斷有沒有燒機油,除非是燒的很嚴重,尾氣冒藍色的煙。但是如果是這種情況那三元催化早已換了好幾個,只有在排除外部泄露的情況下,加注一定量的機油,行駛一段距離,再拔油尺出來檢查,少的很多,那就有很大可能燒機油。
最后看下后臺發(fā)來的4S店維保記錄,記錄很齊全,就是前期公里數(shù)的記錄有點亂,存在調表的嫌疑,不過應該調的不多。簡單算了一下,最多應該是和里程表顯示的差了5萬公里左右。
到這里兩個多小時的檢測就全部結束了,梳理一下問題所在。外觀多處劃痕,局部鈑金修復;發(fā)動機艙液壓撐桿液壓,機油、剎車油臟需更換;內飾有異味,局部破損老化,空調制冷效果差;路試急加速有真空管漏氣聲;底盤托底剮蹭,四輪輪胎更換,四輪輪轂和剎車卡鉗改色,四輪減震器更換,排氣管尾喉改裝,右前半軸油封滲油;總體無大事故無水泡無大修,車況一般。
跟李哥仔細的講了下車況,李哥說:比我預期的好,這車我決定面了。但是估計不怎么好殺價,我的動作還是晚了一步,被老板從4S店搶先買了,我還要再出一個差價。聽到李哥的擔憂,芽蘭豆我拿出紙和筆,列了一個后期需要整備收拾的地方和大概費用。
(1)外觀:全噴4000;
(2)內飾:稍微翻新一下1000,檢修空調500;
(3)機艙:全車油液1500;
(4)底盤:輪胎、排氣管處理一下3000;
總共算下來大概要1萬塊,李哥看了下我的清單,豎了一個大拇指給我:你在這里等我一下,我去探一下老板的底價,看能不能把修車錢省出來。
不過談判結果好像不那么順利,車行老板很硬氣,拿出了收車價6.9萬的轉賬記錄,拿回來過戶,然后又收拾一下,成本投入7萬多一點兒,車況沒有大問題,保養(yǎng)的還不錯,車型稀有,本地牌,一手車,老板把這車的好處全講完了,李哥這邊反駁的依據(jù)沒多少,沒能得到很大的讓步。最后的成交價是7.7萬。
花7.7萬買到中意的車,李哥也算知足了!不過這個價格還是偏高了。有時候對于這種老車,如果抱著撿漏的心態(tài)去的話,要么價格便宜車況一塌糊涂,要么車況很好價格又很高,想要價格便宜車況又好的,基本輪不到你!價格或者車況二選一,你必然會其中一個上面吃點虧。二手車沒有物美價廉,一分錢一分貨,永恒的道理。
好了,今天的檢測分享就到這了,我是檢車家的一名二手車檢測技師。喜歡就贊、不喜歡就噴。我修車多、讀書少,寫的不好,請大家多擔待。檢車家,愿做你最懂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