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蜂窩可以打119嗎_有蜂窩可以打電話消防嗎
有火警,打119!
除了撲救火災,你知道消防戰士每天還在做什么嗎?
近日,上海市消防局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119接報處理的非緊急、社會救助類警情持續上升,已占到總警量的35%至40%:上海消防平均每天開門27起,“摘馬蜂窩”24起,關消火栓8起……
穿上戰袍準備出發。本文攝影 張佳琪
一位業內人士說,一旦社會救助案件數量超過火災和搶險救援,從“副業”變成“主業”,透支得不僅僅是消防隊員的戰斗力,還可能侵害到那些被困火海或身陷險境等真正需要救援的市民的切身利益。
救助類119警情第一名:開門
丈夫喝酒被妻子關在門外打119
去年冬天某日凌晨3點,虹口消防支隊江楊中隊接到一起報警,一幢居民樓6樓一名男子報警稱,有緊急事要求開門。
“中隊馬上調派了一輛戰斗車和9名官兵。”該隊指導員吳天瀟說,報警人是一名40多歲的中年男子。
“我們到場時,民警已經到了,正在和報警人在溝通。”吳天瀟回憶,那名男子當時明顯喝高了,說話有些大舌頭:“他說自己喝多了,老婆不讓他進門,天又冷,就打了電話報警。”最終,經過民警溝通,報警人的妻子才開了門。
2013年工作至今,4年多的時間,因為丈夫喝酒、妻子不給開門進而導致報警求助開門的警情,吳天瀟就遇到過4起。
“這種算比較奇葩的,最常見的還是出門丟垃圾,忘帶鑰匙了,風一吹,門從里面反鎖了。”一位消防員說,個別同一地址的開門類案件,甚至會多次反復報警,“因為消防開門不要錢”。
據統計,2015至2017年11月20日,本市開門類119警情共計29870次,其中同一地址重復報警3次以上的有9處、2次以上的有180余處。
“消防員其實也是普通人,并不掌握開鎖的技術,開門要么破門,要么就是翻窗戶。”閔行支隊七寶消防中隊指導員戰大鵬說,現在很多居民樓都是高層,如果不是特別緊急的警情,不可能讓戰士去做“緩降、翻窗”這類無謂的冒險。
“非緊急情況下,相比居民節省的開鎖費,消防戰士的生命顯然更珍貴。”戰大鵬說,當然,如果當事人沒帶鑰匙,但灶上正在燒東西可能引發火災等險情,或者家里有亟待照顧的嬰兒或者老人,這就屬于緊急類警情,“消防部門哪怕是冒著生命危險也義不容辭,到達現場后肯定會馬上采取破門等措施”。
在戰大鵬看來,在沒有緊急事件的情況下,忘帶鑰匙這種事還是要交給開鎖公司更妥當,因為他們不會破壞門鎖:“現在找開鎖公司也很便捷,每個派出所、居委會、物業公司都能提供在派出所備過案的正規開鎖公司,非常便捷。”
救助類119警情第二名:摘馬蜂窩
有時一天要摘四五個馬蜂窩
閘北消防中隊長平均每年出警1500余起,平均每日出動消防車5輛(次),是全市每年出警最多的中隊之一,其中摘馬蜂窩等社會救助案件約占46%。
“夏天是摘馬蜂窩最多的時候,有時一天要取四五個;冬天比較少,大都是空的蜂窩。”隊長張義康曾帶隊處理過一起摘馬蜂窩警情:馬蜂窩有籃球那么大,粘在窗口的雨棚下。
正常情況,為防止馬蜂蜇人,一般都是晚上用火燒,但報警人擔心損壞塑料雨棚,堅決不同意。后來,戰士就穿著防蜂服用鏟子鏟,同時安排了一個戰士在旁邊保護,防止馬蜂鉆入防蜂服內。
“好不容易鏟完蜂窩,準備收隊時,報警人發現家里飛進了馬蜂,又要求我們把家里的馬蜂趕出去。”張義康說,為此戰士們又花了很大力氣,趕馬蜂。
一位已經退役的消防戰士直言,夏天本身就是大練兵的節點,天氣又熱,中隊經常是訓練完,還沒來得及吃晚飯,就要出去摘馬蜂窩,一晚上有時要取四五個蜂窩,一直要忙到晚上10點多,確實會透支戰斗力。
摘馬蜂窩,也占用了七寶消防中隊大量警力。目前,該隊有官兵40余人、4輛消防車,包括1輛云梯車。今年7月18日19時許,七寶中隊1號消防車外出調研;19點07分,總隊指揮中心接報,閔行區龍柏一居民樓6樓需要摘馬蜂窩,立即調派2號消防車前往處理;19點10分,又接報稱閔行區新鎮路有火警。至此,離起火點距離最近的七寶中隊僅剩下3號車可供調遣:“雖然1號、2號消防車,可以停下非緊急任務趕赴火場,但如果當時已經在摘馬蜂窩了,就很尷尬。”
救助類119警情第四名:救助小動物
“被困”貓咪一看到消防員就逃了
“這幾年,救助小動物的警情,有上升的趨勢。”江楊中隊指導員吳天瀟說,去年冬天,中隊接到報警,說是有一直貓咪困在了高架的縫隙里。
到場后,戰士們發現,那只黃白相間的貓咪的確是在縫隙中,但經驗告訴他們,貓咪并非被困,而是那個封閉的空間相對暖和。但禁不住報警人的要求,他們還是安排一名戰士綁著腰帶,由另兩名戰士拉著,跨越高架外側護欄,去“解救”被困的貓咪:“戰士剛靠近縫隙,貓咪‘嗖’一聲,就逃出去了。”
另一次印象深刻的救貓,發生在今年夏天的一天凌晨2點多,一名女子報警稱,一只貓咪被困在樹上了:“我們出動了一輛車、7個人。到場后,發現那只貓在樹上,可以四處跑,讓人哭笑不得。”
救助類119警情第五名:高空取物
取被子竟然取了一下午
在高空取物類的警情中,閘北消防中隊隊長張義康一聽到“取被子”就頭大。
今年夏天,北京西路附近一位家住5樓的居民報警稱,被子掉到了4樓。“報警人五六十歲,是個男的。”張義康說,他當時很納悶,“掉到4樓,找鄰居取一下不就行了嗎”?
到場后,戰士們好不容易敲開了4樓鄰居的門,對方堅決不同意進門取被子,“后來想想估計是鄰里有矛盾”。
戰士們只能通過3樓鄰居家,用竹竿試圖把被子挑下來,結果一挑,掉到了2樓。再敲2樓的門,對方是一個70多歲的老太太,也不讓進門,“好在老太太同意把被子挑到1樓”。
至此,這起取被子的警情,整整耗費了他們一下午時間。
另一起令張義康印象深刻的高空取被子,發生在新閘路一高檔小區:22樓一戶居民曬被子時,不小心掉落到了一棵20來米高的樹梢上。
“曬被子的是這家的保姆,說這床被子價值4萬多元,讓我們無亂如何也要想辦法幫忙取下來。”張義康說,這棵樹很高,孤零零地矗立在小區里,15米的消防梯根本夠不著,調云梯車的話,大樹周邊又無法伸展曲臂和吊籃,折騰了很長時間,最后物業同意鋸樹枝。
這時,女主人接孩子回家了,得知事件的來龍去脈后,說就不要鋸樹了,反正被子也不值多少錢。
記者手記:“119”報警,請“非急勿擾”!
“有急難險事,找消防戰士”,在上海,這句話就像“有困難找警察”一樣,深入人心。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非急難險事,也找到了消防戰士,比如摘馬蜂窩、取掉落的被子、救助被困的貓咪……
防法規定,公安消防隊、專職消防隊依照國家規定承擔重大災害事故和其他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應急救援工作。
2013年,公安部消防局出臺七項便民利民服務措施,規定“在依法承擔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應急搶險救援工作的同時,提供山地遇險、水域遇險、異物被卡、電梯被困救援和摘馬蜂窩、旱災送水、排澇等社會救助服務,積極為民眾排憂解難”。
很顯然,法規對于主次規定的非常明確:公安消防隊、專職消防隊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在此基礎上開展社會救助服務,積極為民眾排憂解難。
基于此,我覺得有必要呼吁一下,雖然消防部門承諾有警必接,但主要職責還是“以搶救人員生命為主的應急搶險救援工作”,“119”報警,請“非急勿擾”!
開鎖、摘馬蜂窩等現實社會需求,還是應該交由專業機構或市場來做:目前,上海的開鎖服務已經做得非常到位,任何一個派出所、居委會甚至物業都有正規備案的鎖匠或開鎖公司電話,相信摘馬蜂窩的服務,很快應該也能跟上市場的需求。
相關數據:2015至2017社會救助類警情情況
(1) 各年度社會救助警情占比情況:
2015年,上海消防總隊共出警63624起,其中,社會救助類警情22268起,占總數的35.00%。
2016年,上海消防總隊共出警68898起,其中,社會救助類警情27242起,占總數的39.54%。
2017年(1月1日至11月20日),上海消防總隊共出警60168起,其中,社會救助類警情22608起,占總數的37.57%。
結合近3年來的數據,上海消防總隊每年出警量約在65000起左右,其中社會救助類警情占據總警量的35%至40%,每年出動車輛約在25000輛/次,出動人數約在100000人/次,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2) 各年度社會救助案件分類情況:
在社會救助類警情中,其中開門類案件每年約10000起,占總數的40%左右,平均每日處理27起,取馬蜂窩案件每年約9000起,占總數的35%左右,平均每日處理24起,關消火栓每年約3000起,占總數的15%左右,平均每日處理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