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南站聯絡線最新進展_上海南站擴線
上海機場聯絡線是本市一條正在建設的市域鐵路,于2019年6月28日開工建設,全長68.6公里,設站9座,列車最高運行時速可達160公里。項目建成后,虹橋和浦東兩大綜合交通樞紐間運行時間可控制在40分鐘左右,也可與多條既有及在建軌道交通實現換乘,方便沿線市民和旅客出行。接下來,就讓小編為您揭秘各站點的效果圖,不知,哪一站最會讓您眼前一亮呢?
機場聯絡線
雙循環主動脈 軟實力風景線
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梁
01
機場聯絡線聯系虹橋樞紐、東方樞紐,打造全國首條聯系兩大國際機場的軌交線路。有效提升吳涇地區、三林地區、張江南部和川沙新城的軌交支撐力度與可達性,銜接多條南北向軌交線路,加強換乘便捷性。
銜接水鄉與海港的都市線
02
機場聯絡線銜接示范區線與南匯支線,沿線串聯“長三角腹地-黃浦江兩岸-海陸空門戶”,共同打造“小橋流水-都市風光-海天一色”特色風光帶。
鏈接創新、生態、人文的紐帶
03
機場聯絡線貫穿主城區南部板塊,未來將以張江高科、國際度假區、虹橋商務區為核心,集聚上海最國際化、最前沿、最高質量的發展要素,推動七寶、華涇、三林等片區的戰略轉型與生態修復,同時帶動上海東站及樞紐核心區的開發建設,對外環綠帶沿線板塊的高質量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機場聯絡線為市域線,全長68.6公里,西連虹橋樞紐,東接浦東樞紐,從虹橋站至上海東站耗時約40分鐘。沿線設車站9座,包括地下車站6座、地上車站3座,虹橋站、浦東機場站、T3航站樓站、上海東站為接軌車站。
七寶站
(暫定名)
七寶站位于閔行區滬松公路與嘉閔高架交叉處東北側,沿嘉閔高架南北向緊貼滬杭客專敷設,為地面二層站,長236.4米,寬26.1米,總建筑面積14947.84平方米,設置兩個出入口。
站點根據基地的特點與現代交通建筑的需求,集現代與傳統的優點于一體,提出“水韻石橋”的設計主題。站點橫跨河流自然而純粹,提取中國傳統石拱橋的形態以及河流的動態元素,應用到該站點的建筑以及室內造型之中,展示七寶站的東方氣質和連接現代的特點。
華涇站(暫定名)
華涇站位于華涇鎮中南部區域,春申塘北岸,規劃景洪路東側地塊內,為地下四層站,長564.92米,寬36.7米,總建筑面積75094平方米,設置有2個出入口及濱水咖啡廳、創客驛站等公共服務功能。
設計以“孵化生長,創新轉型”為概念,由點及面,以出地面設施為“細胞單元”,形成線性公園上的重要節點。將出地面設施同創客驛站、濱水客廳等功能復合組織,活化濱水活動空間。通過對五百余米長的線性公園進行路徑組織,充分利用公園和春申塘濱水景觀資源,創造水岸交織的步行體驗。
三林南站(暫定名)
三林南站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三林鎮,緊鄰筠溪小鎮、前灘商務中心,為地下四層站,長665.53米,寬度為44.8米,車站總建筑面積為90701平方米,設置有2處出入口及美好生活盒子,市民驛站、服務驛站各1處。
設計以“入林”為理念,以漸變的生態斑塊為圖底,建筑形態從環境中自然生發;消解車站與城市林帶的邊界;織補林與城的綠視鏈接,通過功能的疊合生長,升級城軌站點模式,植入多元社區活動,自然生態與活力站點的相互賦能,塑造林中綠色生活體驗。
張江站(暫定名)
張江站位于浦東新區張江高科開發區康人路與慈橋路交叉口北側,地下兩層站,長691.20米,寬37.2米,總建筑面積49453平方米。設置有4個出入口及2處市民驛站,多處觀景亭,張江高科技企業密集,亦有水網密集,田林環繞的場地特征。
設計以“入水”為理念,營造引水入渠、傍水而行、臨水而居、富有濕地生境趣味的空間。站亭支撐結構采用水波紋半拱,形成獨特的疊水景觀。室內全面開放的視野可眺望濕地,室外演繹為濕地中的公共休閑設施,為市民提供游憩、休閑日常活動場所和城市基礎設施景觀化的新體驗。
度假區站(暫定名)
度假區站位于浦東新區川沙新鎮,規劃川展路南北兩側,為地下二層站,長467.5米,寬27.8米,總建筑面積32431平方米,設置有3個出入口及無人超市、公共衛生間、度假咨詢、IP展示售賣、醫療急救各1處。
設計理念以童趣為視角,通過形態多變的橢圓組合,適應散落的、大小不一的出地面設施。懸浮屋面的聯系使各組團相對集中,為城市提供更多戶外活動空間。通過色彩、結構和景觀的對比,在三個出入口中營造叢林、海洋、迷宮三種迪士尼經典戶外場景,呼應區域主題。
來源:今日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