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二手車還有質保嗎_特斯拉二手車保修條款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的熱潮席卷而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新能源汽車,享受節能、減排和節省開支的好處。但是,綠牌車也面臨著一個突出的問題:電池退役潮。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在快速增長,從2015年的58萬輛增長到現在的1600多萬輛。這就意味著,也會有越來越多的電池面臨退役的情況。專家預測,到2025年,每年要退役的電池量會從現在的20多萬噸急劇增長到78萬多噸。
按照動力電池的使用年限建議,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退役潮”已經開始,并呈現快速增長,據《中國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拆解與梯次利用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上的數據顯示,僅2022年,中國廢舊鋰離子電池實際回收量為41.5萬噸,同比增長75.8%。
退役電池的處理和回收再利用正在成為一個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這也同時意味著,面對此番電池迎來的批量“退役”, 這么多退役電池對車主來說也是一個頭疼的問題。以前換電池的價格高達4-5萬元,相當于買一輛全新的小汽車,所以很多人寧愿直接把車賣掉換新車,也不愿意換電池。
近兩年,4s店換電池的價格雖然有所降低,但對一般車主來說還是筆不小的開銷,總會在換電還是換車之間糾結。
以一輛購買于2015年的電動車為例,根據電池的使用年限來看,它的電池很可能會在最近一到兩年內開始快速衰減。電池老化后最大的問題就是續航里程下降,嚴重影響正常使用。
據不完全統計,最近幾年有不少新能源車主在自己車子續航變差后,去4S店詢問更換電池的價格,結果還會難免嚇了一跳,即使降價,也還是需要幾萬塊去更換。
面對高昂的電池更換費用,大多數車主果斷放棄?!盎ㄟ@個價格買輛新車更劃算,我直接把這車賣了買新車得了。”于是二手車交易市場上開始出現越來越多早期電動車主因為電池老化而轉手的車源。這也導致二手電動車的價格普遍偏低,交易市場大幅萎縮。
對于資金能力一般的車主來說,高價電池難以承受。找普通回收商處理又缺乏監管,存在安全隱患。這讓許多車主面臨困境——究竟是忍痛掏錢換新電池,還是干脆換輛新車?
拋開新能源汽車優勢不說,很多人猶豫不決主要還是因為擔心其續航短,充電麻煩,存在安全隱患,另外就是動力電池壽命的問題,太多人在說,電池開不了幾年就會衰減,到時候換電的價格都趕上一輛新車了,還不如油車安心。那么,現今實際情況是如此嗎?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動力電池的壽命問題。
早期新能源汽車,普遍安裝的三元鋰和磷酸鐵鋰電池,其循環次數平均在1000-2000次,使用壽命5-8年。
根據中汽數據發布的,2022年底,新能源汽車累計報廢51萬輛,對應著最早一批的車主購車,電池使用壽命和預測的基本一致。
但是隨著電池性能的升級,材料結構都進行了很大的改進,近幾年的動力電池平均壽命明顯高于預期的6-8年。特斯拉電池質保是8年不限公里數、比亞迪提供8年或15萬公里質保,寶馬i3是8年或10萬公里質保、威馬更是宣布了動力電池終身免費質保。
而電池的容量衰減,其實就是其壽命情況。通俗來說,一塊鋰電池在使用過程中,可循環鋰量降低;鋰與電解質發生副作用產生消耗;鋰沉積造成電池內阻增加,導致損失。這些都是導致電池衰減的物理原因。
不同類型的鋰電池,容量衰減的程度不同。根據法規,當電池容量衰減到新電池狀態80%以下時,即動力電池應該退役,不可以再應用在新能源車輛上。
舉例說明一下,假設一塊動力電池壽命8年,1500次循環放電次數,質保平均是8年或10萬公里。那么不難得出:
按壽命時間計算,8*356/1500=1.95,也就是說,就算2天充一次電,可以使用八年。
按照行駛數計算,100000/8=12500,12500/365=34.25,平均一年開12500公里,每天34公里。
在這里有一個容易誤解的概念,就是循環放電,一個完整的充放電過程,才是一個循環,而不是你充一次電,就是一個循環。如果你用了45%的電就充電,那么至少要充2次電才算一個循環。
這樣就不難看出,類似質保的廠家,購買一輛新能源汽車,你可以開多少年。如果駕駛習慣良好,注意電池使用情況,不違規操作,超過8年是完全可以現實的。
“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壽命,車輛續航能力,還真不像當年預測的那樣。現如今,從過去的100公里續航,到現在的1000公里續航,電池密度翻了不止1倍。
筆者剛換了第二輛電動車,不僅開著順手,車企服務到位,補貼力度大,如今的新能源車,相比之前技術革新也是飛躍式的進步,電池服務也更多樣化。這些改變都讓我們車主用車更方便,更人性化”如今的新能源車主,道出了不少車主的心聲。
按需選擇自己需要的車型,培養良好的駕駛習慣,遵守安全的充電規則,車主們選擇新能源汽車,現如今無疑是一個極佳的選擇。
一塊動力電池雖然退役,這并不意味著這塊電池的壽命終結。
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就是指新能源汽車退役電池進行多層的再利用。一塊退役下來的動力電池,再利用率能高達60%甚至更多。如何充分挖掘這座“寶庫”,也是逐漸成為了各相關企業關注的的重點。
目前我國的動力電池回收方式主要有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兩部分。
梯次利用簡單來說,就是將退役電池運用在其他對用電要求沒有那么高的能源領域,比如基站塔,風儲能等。一般,梯次利用的循環周期也可以持續2-3年。
當二次利用耗盡余電,電池就會被拆解回收,通過拆解提煉等技術,把電池中的有用金屬,如鈷、鎳等提純出來,再利用到生產領域中。
按目前的退役電池量估算,到2025年,動力電池回收量可能超過78萬噸,回收利用的市場有望突破1000億元。
隨著需求加大,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產業鏈也逐步形成,目前主要包含了
上游的退役電池提供方、回收設備商、技術提供商等;
中游主要是回收拆解廠家、標準檢測方、回收電池梯次利用的各需求商等;
下游即電池廠家等。
如此多的相關產業衍生,電池回收是其核心環節。如何建立統一規范的回收標準,確保全程可追溯的回收渠道,方便安全的監管體系,不僅決定了回收成本,還決定了各企業的發展。
首批動力電池“退役潮”的來臨,并未像當初預測的那般亂了陣腳。相反,反而帶來了更大的進步和更多發展機會。
車企們為提高續航能力,電池壽命,服務體驗,不斷升級技術,突破瓶頸,優化服務體系。
國家和地區也加大新能源汽車的購車補貼和相關政策,更切身的惠民。同時積極鼓勵新能源企業的不斷創新和進步,讓行業整體飛速向前邁進。
回收再利用市場蓬勃發展,很多企業也都紛紛部署回收戰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但同時,參與主體較多,市場呈現部分混亂局面,眾多小作坊不正規等情況也都存在。同時還有回收伴隨的環保問題,也不容忽視。
現階段,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見效仍需時間,需一步步細化落實,監管約束。
一方面,加快回收再利用相關法案立法;另一方面,加速完善回收再利用體系建立,借鑒國外成熟模式,上下游打通協同負責,溯源監管。再者,不斷鼓勵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勇創試點。從而實現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
參考資料:
1、《中國新能源汽車換電市場研究報告》2、虎嗅-《新能源汽車超20萬噸報廢電池去哪兒?》3、虎嗅-《第一批新造車報廢,電池污染亂象浮出水面》4、新華網-《首批新能源汽車電池面臨“退役”:回收利用不簡單》5、中國汽車報-《動力電池從“火”起來走向“活”起來》6、汽車之家-《電動汽車能用幾年?業內預測6到8年對嗎?》7、中泰證券-《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