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怡保和檳城哪個好-馬來西亞怡保和檳城哪個好一點
認真地說,怡保是一個對眾多國人來說并不熟悉的城市,甚至陌生到在潛意識中自然而然地認為這是我們熟悉的怡寶礦泉水。相反地,這是一個距離我們三千公里之外,卻又對我們又有些熟悉的城市。
如果不是因為馬來西亞的朋友認真地告訴老曹這個城市是楊紫瓊、梁靜茹、光良的故鄉的話,老曹的旅游版圖或許不會考慮這座介于吉隆坡和檳城之間的城市。直到真正踏上怡保之旅的時候,在接受好幾天咖喱煮一切以及被稱為“辣死你媽”的椰漿飯之后,老曹在怡保所吃到的不少美食,都是那么的熟悉和體貼,這種感覺足以慰藉與生俱來的中國胃。在東南亞華人聚集的國度,那些熟悉的味道依然在這座城市得以生根發芽,并且也能保持最大程度上的味蕾還原,這樣的感覺,多來幾次也不會覺得特別膩。
這種感覺,就像是廣東的汕頭和順德,一路上都是數不盡的美食,好吃又便宜。
只有怡保才有的美食丨芽菜雞
就像是出了桂林就吃不到正宗的桂林米粉一樣,芽菜雞的美味只能親自到怡保品嘗過后才會知道。
via:ins@2211tommy
其實,芽菜雞是一道非常普通的美食,顧名思義不過是一盤白斬雞和一盤汆燙好的白灼豆芽而已。雞肉和豆芽在不少人眼中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食材,只要細心發現,怡保的芽菜雞又有著它獨自的特點:平常吃的芽菜多以細長型為主,而由于怡保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水質,這里的芽菜則是短粗狀的,吃起來會感到些許清甜爽口。這種感覺,徹底打消了我對豆芽的深深怨念。
via:@toetyliang
一份經典的芽菜雞套餐除了白灼豆芽和白斬雞之外,少不了雞湯沙河粉或者雞油飯的主食搭配,更少不了醬油鹵雞雜和肉丸湯的存在。
關于怡保比較著名的芽菜雞餐廳,不少人會選擇老黃芽菜雞沙河粉(Restoran Tauge Ayam Lou Wong)、安記(Ong Kee)、高溫街芽菜雞沙河粉(Restoran Cowan Street Ayam Tauge & Koitiau)這三家店。無論是本地人和游客都會潛意識地在私下較量哪家的更勝一籌。有的人說老黃淪為了游客店,有的人說高溫街才是本地人最愛去的地方。這些孰是孰非,其實都不重要,關鍵是這種簡單的食物,看上去平淡,但只有品嘗過才不會覺得后悔。
和老廣一樣的必備丨早茶
除了老火煲靚湯之外,早茶一直是廣東人民津津樂道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在怡保也經常可見,作為下南洋時期華人最早到達的地方之一,經過不斷地發展,這塊土地上仿佛很有上個世紀廣州街頭的感覺。清晨的街頭經常可以聽到街坊的對話。
“早晨,飲咗茶未?”
地道的粵語發音,似乎仿佛回到了電影中四十年代香港的布景——既有老廣騎樓,也有殖民時期的建筑。
直到身旁駛過一輛播放著咖喱味風情舞曲的摩托車,仔細地看了看對面的馬來語廣告牌,才發現這里是馬來西亞。
每個怡保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張私藏早茶地圖,人氣最旺的,或許是富山茶樓(Foh San Teahouse)和明閣(Ming Court)。每逢周末的時候,茶樓人氣很旺,圓桌上聚集了一大家子,一同飲茶,氛圍其樂融融。
MING COURT
明閣香港點心
富山茶樓
Foh San Teahouse
早茶的點心也差異不大,平常見到的蝦餃燒賣鳳爪叉燒包也可以吃到,造型和分量也親民很多,味道也非常棒。關鍵是價格也便宜到不敢相信,一蠱兩件的茶點吃罷比國內茶樓的一份蝦餃還要便宜。
via:ins@mikexingcheng
Kopitiam,白咖啡的發源地丨咖啡
咖啡在怡保人的生命中,也可以和喝茶一樣重要。
怡保最出名的,還得屬白咖啡。
絡繹不絕的天津餐室
via:ins@talkeattalkplay
整個怡保城,被分為了新街場(New Town)和舊街場(Old Town),很多人在馬來西亞經常見到的Old Town White Coffee,就起源于這里。可以說這是一個在馬來西亞的國民性品牌,也經常能在網購時買過不少怡保白咖啡,價格實惠,奶香也比較濃郁,非常適合在工作的時候小憩一番。這樣的地方,被習慣性地叫做“Kopitiam”,這個混合了馬來語“KOPI”和閩南語“TIAM”的單詞,就是咖啡室。Kopitiam平常主要販賣一些飲料和早餐,再將店內的一些位置騰出來買一些粥飯粉面,為食客提供更多的選擇。
咖啡其實也可以帶著走
via:ins@laoyaoguai82
喝過那么多的白咖啡,直到懷著一顆朝圣般的心來到怡保的時候,內心滿懷期待。除了Old Town White Coffee,當地人都會推薦南香茶餐室(Kedai Makanan Nan Heong),看上去并不起眼的一家小店其實擁有著怡保最棒的白咖啡。小小的Kopitiam每時每刻都是絡繹不絕,前來的顧客早已排成了長龍,總是如此,坐在里面的老人也熟視無睹,依然悠然自得的邊喝咖啡,邊看報紙。有些顧客干脆直接把冰鎮白咖啡打包,提著袋子邊走邊喝。就像是在青島喝著袋子裝的啤酒一樣,這樣的方式顯得更加social,更加casual。
其實正因這種文化的影響,咖啡早已成為一種普普通通的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才能感受到這樣的生活方式是真正熔鑄于日常生活中。
除了咖啡,還要有點心
via:ins@diaryof_alexa
平常喝咖啡的時候,點心的存在會讓整個coffee time的存在變得更加輕松愉悅。怡保人喝咖啡的時候少不了焦糖燉蛋布丁(Caramel Custard)、蛋撻、加央吐司(Kaya Toast)配半生熟蛋的陪伴。
via:ins@steven_lovestoeat
獨具特色的焦糖燉蛋搭配一杯咖啡是具有怡保特色的下午茶打開方式,有別于西餐廳中的焦糖燉蛋,布丁狀的焦糖燉蛋吃起來滑溜順口,蛋香味濃郁,伴隨著微苦的焦糖糖漿,絲毫不會覺得太過甜膩。在各式咖啡店星羅棋布的怡保,天津餐室則擁有全城口碑最贊的焦糖燉蛋。
老曹覺得,蛋撻是一款讓人能吃到滿滿幸福感的點心,酥松的餅撻和柔滑的蛋液散發著一種甜蜜的氣息,每一家Kopitiam都有自己的獨門蛋撻烘焙術,蛋撻的甜與咖啡的醇融合地相得益彰,也恰到好處。
除了蛋撻和燉蛋,很多人也會選擇獨具南洋特色的加央醬吐司配半生熟蛋。可以說這樣的搭配方式,伴隨了不少新馬華人成長。通常的吃法是先將面包抹上黃油和加央醬,再蘸加了醬油和胡椒粉的半生熟蛋食用。
第一次吃到加央吐司的時候,不由稱贊新馬華人真的太會做吃的了,連忙用不久前和老板現學現賣的Manglish贊了一句:
“SHIOK!!!!!”(好吃!)
論語言天賦,老曹還是很服新馬華人。
畢竟,他們真的是普通話英語馬來語潮汕話粵語客家話閩南語真的是信手拈來隨便轉tone毫無壓力啊!
游走街頭巷口,怎能沒有小吃一起走
旅行的時候,邊走邊逛,也要有小吃加推。怡保的街頭小吃,從來不會讓人失望,總想找個假期,專程在怡保再一次吃個夠,帶著滿足感回來。
剛剛出爐的加央角
加央角和蛋黃酥是不少游客來到怡保的時候必帶手信之一,守在餅家門口,直到老板將剛剛烤制完畢的點心端出來,沒過多久,就一盒一盒地被瓜分完畢,來不及的只好再等下一爐了。
剛剛出爐的加央角帶著一絲微熱,里面的加央醬是經過雞蛋和鴨蛋混合之后,再與椰漿一同熬制。在外層的酥皮上抹上一層豬油,趁著還未涼透,一口咬下去就會有濃濃的豬油香氣。不少點心店都是家族生意,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在傳承過程中,也不斷地改良和創新,這樣的生命力,既得到了傳承,也得到了彌新。
感謝怡保的好山好水,讓不少當地美食因這里獨特的地理環境顯得熠熠生輝。譬如童年回憶里頻頻出現的豆腐花,在這里成為了僅在每天下午售賣三小時的限量小吃。
下午二時許,位于Jalan Theatre 的奇峰豆腐花(Funny Mountain Soya Bean Tau Fu Fah)開始營業,店內只有豆腐花和冰鎮豆漿,盡管選擇不多,但是旅游途中難免會覺得有些炎熱,在路旁喝一碗熟悉的豆腐花,再帶上一瓶冰鎮豆漿。感覺所有的疲倦都一掃而光。
via:ins@therisingpan
中國人的夜宵檔美食永遠會有燒烤的一席之地,無論是北方燒烤還是南方燒烤,總有一種是自己喜歡的。當然,燒烤在全世界的美食中,它的地位,也絲毫不能小覷。當燒烤來到馬來西亞的時候,它通過沙爹(SATE)的形式出現,深受當地人的喜歡,人氣從未褪過,它也不斷地發揚光大,成為了世人皆知的最具馬來西亞特色的代表小吃。
經過炭烤的烤肉佐上甜中帶辣的沙爹醬,搭配生洋蔥和生黃瓜,吃起來會感覺非常甜,但也不會覺得特別膩。沙爹烤肉的味道,其精華就在于它的醬料,不同的燒烤攤在調制醬料過程中都有自己的獨門配方,醬汁越好吃,檔口前的隊伍也就越長。
最牽掛的,還是那碗面
面條,是最簡單最家常的食物。但在不同的食材、湯底、醬汁的組合配搭中,可以呈現出百變的樣子。人的胃都是有記憶的,關于面條拉扯出來的場景和記憶,當然不計其數。
福建面 Hokkien Mee
via:ins@eirakey17
很多人說,福建面是一道能夠非常代表馬來華人對故土濃濃思鄉情的一道美食。如今,在不少新馬華人聚集地,附近的餐廳一定會有眾多人喜歡的福建面。雖然美名其曰“福建面”,但它無法在福建找到。在當年做福建面的時候,廚師為了適應南洋酷熱的氣候和這邊不同族群人們的口味差異,在烹制古城中加入了黑醬油、豬油渣等食材增香調味,加入豬肉、蝦肉、包菜,并將面湯收干,“炒”成濃稠的狀態,看上去也有些黑乎乎的。雖然怡保的華人在日常交流中更喜歡說粵語,但是沒有什么可以阻擋的了他們對“好似看上去還有那么一些福建色彩”的福建面有著的熱愛。
咖喱面 Curry Mee
via:ins@wayton
咖喱面看上去好像沙茶面喔!
雖然口口聲聲地拒絕不想再吃與咖喱相關的東西,但是一旦在街頭聞到咖喱的香氣,就只好乖乖投降。看上去雖然普普通通,直到喝上一口醇厚的咖喱湯就會被咖喱面的魅力所深深折服。其實,咖喱面的精髓不在于面條本身,更在于店家熬制的湯底和面條的豐富澆頭,如果缺少了這些的點綴,咖喱面的整體體驗就會失去很多樂趣。
云吞面 Wan Tan Mee
via:ins@usaknikal
常常在粵港澳地區來回飛的人一定都忘不了茶餐廳的餛飩面以及它的另外一個昵稱——細蓉。竹升面和包著蝦仁的餛飩,配上高湯和青菜,就是一碗暖心又足料的餛飩面。當它來到這邊的時候,搖身一變成為了大街小巷都能夠隨處見到的云吞面——裹著黑醬油的干拌面,上面碼著足料的叉燒和汆燙好的時令青菜,再附贈一碗帶著幾粒小云吞的清湯。不過面條吃起來會比較咸,醬汁也偏甜。總體來說會比較重口味……估計……還是要多加清湯的。
在這座華人聚集的另一座馬來西亞城市,怡保或許常常被檳城和馬六甲的光芒所覆蓋,當然,僅僅用一天半的時間和有限的胃口去好好地感受這座城市顯然是不夠的。比如沒有好好地享受榴蓮園的榴蓮吃到飽,沒有好好地將炒粿條蝦面鹽焗雞好好地品嘗一番(盡管國內也很常見……),不過每次旅行總是會落下一些小小的遺憾……總之,如果是有著萬年不改中國胃但又偏偏想來一次境外游的話,怡保,真的不會虧待你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