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_自來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編者按
長沙國資國企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歷來發揮著“壓艙石”“主力軍”作用。今年以來,全市國資國企“拼”字當頭,勇擔當、作表率,整體經營狀況及發展趨勢保持穩中有升。為全面展現長沙國資國企拼業績、拼項目、拼創新、拼改革的良好風貌,講好長沙國資國企踐行八個“走在前、作示范”的精彩故事,本報推出“中流擊水——長沙國資國企‘走在前、作示范’高質量發展特別報道”。
彭瑋蔚 吳鑫礬 王帥
水,承載著千年文明,滋養生靈,哺育萬物。
從飲河水、到井水、再到現在的甘甜自來水,長沙市民飲水的變化史,不僅見證了時代的進步,更見證了長沙水業集團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近年來,長沙水業集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供水服務保障的民生主業,以“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用水問題,確保市民喝上放心水、優質水、滿意水,努力讓每一滴自來水都變得有溫度、有擔當、有情懷。
有溫度 全天候響應供水突發情況
“甘于處下,利萬物而不爭”是水的特性。長沙水業集團全體員工秉承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用心踐行“有溫度”的服務永遠在路上。
連日來,長沙持續高溫,市民各類用水需求不斷增多,長沙水業集團服務熱線“96533”貼心為市民服務。
走進熱線中心,每個話務員桌上只有一副耳麥、一部話機、一臺電腦。“一天24小時不間斷服務,確保每一位用戶的訴求都能得到高效響應。”熱線中心話務員王韜煒說,但他們沒有一絲怨言,通過悉心引導、耐心解答,為市民提供貼心細致、便捷高效的熱線應答服務。
據介紹,2008年,長沙水業集團供水公司正式啟用24小時服務熱線96533,至今已不間斷為長沙市民服務14年,提供人工服務超600萬次。大家通過專業的服務,耐心的解答,傳遞著來自長沙水業集團的“好聲音”。 目前工單均能及時辦結,12345政務熱線重復投訴率為0,綜合滿意度評價更是提升至95%以上。
高溫天氣供水量大,管網內壓高,管網老化容易引起暗漏和爆管。
7月16日上午,長沙供水城北分公司搶修組組長朱天明帶領搶修員段國清、劉志豪來到開福區鵝羊山小區26棟2單元,對單元門口一處暗漏點進行維修。這處暗漏點位于水表井蓋下方,不容易被發現,工作人員打開地面水表井蓋時,里面已經灌滿了水。經過仔細檢查,原來是一根連接入戶水表的水管生銹漏水,三人協力,舀水、清除垃圾、拆除銹管,不到一刻鐘就更換了新水管,恢復了居民供水。
“夏季是供水旺季,居民用水一刻也不能停。”朱天明介紹,為了保障轄區供水安全,搶修組18名隊員分成4個班組24小時值班,接到搶修任務工單,30分鐘內可以趕到現場處置。
為做好夏季高峰期用水服務保障,長沙水業集團1000余名應急值守人員隨時待命。設立27個片區、21個獨立服務網點,打造30分鐘用水服務圈,構建24小時服務響應機制。96533客服指揮中心打造7×24小時全天候服務管控和高效響應,確保用戶訴求暢通率為100%。設有5支24小時搶修隊伍,66臺搶修車,全天候響應供水突發情況,為居民用水保駕護航。同時,大力開展控漏,截至目前累計建成1700余個DMA小區,近三年年均檢出并修復管網漏點7000余處。
高溫天氣供水量大,自來水水質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長沙水業集團加大水質監測,確保供水管網水質安全。
7月21日,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長沙監測站工作人員來到芙蓉北路泰和醫院附近一處加油站,對該站一處自來水進行采樣抽檢。工作人員采用便攜式水質檢測設備對自來水的渾濁度、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等8項指標進行了檢測。“高溫天氣,我們將加大自來水監測頻次,確保水質安全。”工作人員介紹,長沙市城區共設置126個管網監測點,監測人員每月分2次定期對管網監測點的水質進行抽測,確保居民喝上“放心水”。
長沙水業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集團將持續做好“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末梢水”全流程管控,嚴格實行水廠專檢室、水廠化驗室、國家水質監測網長沙監測站三級監測體系。實現以湘江為主水源的水廠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工藝的全覆蓋,全面提高出廠水品質。與湘江上游省市段建立水質預警聯動機制,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對區域加壓站的水質管控,定期沖洗市政管網,強化已接管二次供水設施巡檢維護,全面保障供水管網水質和二次供水水質安全,確保水質合格率達100%。
有情懷 全面排查7000余公里供水管網
“上善若水,潤萬物而無聲。”過去十年是長沙發展最快的十年,城區面積翻了4倍,由180多平方公里增至856平方公里,長沙市常住人口突破1000萬,城市擴張、人口激增極大地考驗著長沙城市的供水能力。
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長沙城區供水量大幅攀升,7月13日最高供水量已達到270.6萬噸,標志著今年用水高峰已經來臨,預計今年用水高峰期將突破300萬噸。為了保障市民夏季用水安全,長沙水業集團精心部署、多措并舉,全力以赴確保全市人民安全優質用水。
7月14日上午9時30分,長沙供水有限公司城北分公司巡線員杜頂、彭楷來到芙蓉北路撈刀河大橋南附近一根主輸水管線巡檢。
這根供水管線口徑為DN1000,裸露在外長度近10米,管線上安裝了蝶閥、伸縮節和排氣閥三個重要部件。“蝶閥是用來控制供水管線的流量大小,排氣閥可以排掉管道中多余的空氣,高溫天氣,管道會熱脹拉長,伸縮節擔負起調節作用,確保管道安全。”杜頂、彭楷2人認真檢查后,確認供水管線三個部件正常運行。
杜頂、彭楷兩人負責芙蓉北路撈刀河段至望城區沙河段供水管線的巡檢,杜頂介紹,沿線共有大小明裝管線六至七處,是夏季巡查的重點。
目前,長沙水業集團管網總長超7000余公里,并建有15座區域加壓站,用于實現輸配水有效調度。夏季高溫天氣來臨之前,長沙水業集團加大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力度,采取專項檢查與隨機檢查相結合的方式,提前對供水設施進行全面排查,做到安全檢查全覆蓋、零死角。據水業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集團完成了新河水廠DN1400老舊水泥出廠管更換,消除大型管道運行安全隱患。強化各水廠生產設備管理,加強設備技改整修,確保設備運行穩定運行。加大管網巡檢力度,對供水管線及附屬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和重點巡查,積極做好管道清洗、閥門保養等工作,確保管網運行狀態良好平穩。
為解決今年夏季用水高峰高遠程地區欠壓及水量不足問題,長沙水業集團提前高效完成了年初制定的項目建設、調度優化、水量挖潛等工作安排。重點完成銀盆嶺水廠、望城水廠技術改造,進一步優化各水廠供水范圍,充分釋放產能。完成中青路、農園路等重要管段的新建與擴建工程,實現了區域的供水平穩。完成金星北路、德雅路和體院路區域性加壓泵站建設,有力解決局地欠水欠壓問題。
目前,長沙水業集團下轄水廠達到9座(南湖水廠、洋湖水廠、猴子石水廠、銀盆嶺水廠、新河水廠、秀峰水廠、廖家祠堂水廠、南托水廠、望城水廠),供水設計能力達到290萬噸/日。
“多虧長沙水業集團去年進行了戶表改造,困擾我們多年的用水難題得到了徹底解決。”家住天心區海利華宮小區的居民張新國說。
2022年初,長沙將二次供水設施戶表改造工作作為一項民生實事工程,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全市亟待實施的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戶表改造工作,365個小區列入重點改造計劃,海利華宮小區就在其中。該小區于2004年交房,由3棟高層住宅組成。18年來,因年久失修和物業管理不善,供水管網破損嚴重,小區供水極不穩定,給居民用水帶來了極大困擾。
為徹底解決海利華宮小區用水問題,長沙水業集團高度重視,急用戶之所急,想用戶之所想,成立由供水公司、中南水務、中南科技三家子公司專業人員組成的項目指揮部,立項后迅速組織現場實地踏勘,征詢業主意見、優化施工設計,從2022年9月7日進場施工,到11月12日實現新系統供水,僅用了67天的時間。
海利華宮小區改造從臨近市政道路DN150主管道接水至小區地下室生活泵房,新建低、中、高三個加壓區,加壓管道沿地下室穿過架空層進入各棟樓梯間,立管及水表均設置在樓梯間空曠位置,小區供水管線全部換新,實現“一戶一表、水表出戶、供水企業結算到戶”。
同時,為了滿足群眾的用水需求,長沙水業集團不斷加大水廠建設和提質改造工程,拉通重要區域管網瓶頸,充分釋放水廠產能。開辟的長沙市第二水源株樹橋水庫水源,已安全平穩運行十二年。為了保障這條輸水“生命線”,長沙水業集團引水公司巡線隊十二年如一日,對106.9公里輸水管線進行巡檢和維護,十二年間,引水工程輸水管線未發生一起運行安全責任事故,保障了用水安全。
2022年5月16日上午,海利華宮小區戶表改造竣工驗收及交接儀式在華宮小區順利召開,這個交接儀式的舉行,不單單是標志著華宮戶改項目的正式完工,更是標志著困擾華宮341戶居民十多年的用水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海利華宮業主已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用水無憂。
有擔當 水業集團多舉措保供水,營商環境再提升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隨需而動、隨物賦形,遵循發展規律,緊跟時代步伐。站在新時代新征程新起點,長沙水業集團進一步聚焦、聚力、聚能,發揮自身優勢,并推出了供水報裝“零跑腿、零資料、零審批、零費用”的“四零”服務模式,助力長沙高質量發展。
受地理位置影響,正在建設中的中聯智慧產業城地處楓林路供水管網為供水末端高遠程區域,長期存在供水水壓低、水量不足的問題。
為支援園區施工及滿足未來投運生產、生活用水需求,長沙水業集團第一時間提供,及時與湖南湘江新區管委會及相關主管部門取得聯系,溝通協調解決供水問題。據實地勘測了解,因產業區附近未建設市政道路,供水公司無法隨道路敷設供水管道,僅北側有楓林西路DN600供水管道,納秋路、雪松路、月季路(許龍路楓林路以南路段)雖已完成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但供水公司尚無供水管道入廊,目前該區域存在用水困難的問題。經過多輪論證,將采取通過在現狀管道上開梯與管道入廊的方式解決該區域用水問題。
作為集團“630”重點民生保障項目,在集團黨委大興調查研究工作領導小組的協調統籌下,集團組織供水公司與中南水工等相關單位高效聯動,以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術克服了大口徑球墨管入廊、廊內運輸、廊內安裝等方面的困難,現場施工人員爭分奪秒、晝夜奮戰,確保了施工項目安全高效推進。截至目前,項目已經完成全部管道安裝工作。完工后供水將覆蓋中聯智慧產業城高機園區、泵送園區、工起園區、中聯總部、工程起重機械智能制造項目配套用房等其他區域。同時,雷鋒水廠原水管道正在施工建設中,預計2024年建成通水,中聯智慧產業城區域及相關高遠程區域水量水壓問題將得到基本解決。
作為湖南湘江新區谷山片區第一所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周南啟明實驗學校的落成將極大解決谷山板塊優質教育資源稀缺的問題。為及時保證學校通水驗收,長沙集團迅速響應,謀劃鋪排相關施工計劃安排。
經現場查勘并與施工團隊溝通,長沙水業集團及時調整施工方案,決定利用寶林寺泵房作為臨時性加壓泵站,并通過對其進行升級改造來緩解金星北路與長望路沿線的用水需求,在6月10日之前接通長望路供水管道并駁通周南啟明實驗學校,確保周南啟明按時完成消防驗收。同時為徹底解決該片區供水,集團還啟動了金星北路加壓站及配套管網新建工程,計劃在長望路與北二環交會處建設金星北路加壓站,徹底解決水壓不足的問題。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三周年。省委、省政府對長沙發展高度重視、寄予厚望,提出了八個‘走在前、作示范’的新要求。”長沙水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潘青說,長沙水業集團將深入貫徹落實長沙市委十四屆五次全體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強化水務民生保障,深化水務市場拓展,聚焦政治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綜合促進集團高質量發展”的整體目標,以“走在前、作示范”的奮斗姿態和工作狀態,堅持用“五心”促“五好”,一直全力以赴做深、做實、做專、做透水務文章,深入推進改革創新,為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實施“強省會”戰略、踐行八個“走在前、作示范”,加快推進長沙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作出長沙水業新的更大貢獻!
堅定初心,服務好民生保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積極服務長沙“十四五”發展規劃,用好水源水、管好出廠水、看好管網水、抓好末梢水,在供水水質、水量、服務上持續發力,全力應對城市高速發展帶來的挑戰,積極克服用水量供需矛盾增加的問題,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打造供水服務窗口名片,提升用水便捷度、滿意度,確保市民用上放心水、優質水、滿意水。
延伸閱讀
“水務+光伏” 節能又環保
——長沙水業集團探索構建綠色、節能、高效的智慧化能源體系
彭瑋蔚
日生產20萬噸自來水的同時,通過光伏平均每天發電約7200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96噸,光伏板安裝在水池和綠化用地上方,還能減少陽光對水池照射,抑制水池內綠藻滋生,減少清撈人工成本,做到一舉多得。廖家祠堂水廠“水務+光伏”模式,正是長沙水業集團“盤活三資”“節約增效”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長沙水業集團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節約優先,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大力推進“水務+光伏”產業布局,引水管線余壓發電,探索構建綠色、節能、高效的智慧化能源體系。
“‘水務+光伏’這一模式可充分發揮水廠空間龐大的天然優勢,降低水廠用電成本。”廖家祠堂水廠有關負責人介紹,水廠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裝機容量2.86兆瓦, 安裝光伏組件7530塊,利用水廠閑置空間面積21860平方米。項目自2023年1月投入使用后,已累計發電136.98萬千瓦時,全部自發自用,抵消電力費用103.9萬元,與傳統火電相比,節約標準煤412.99噸,減少二氧化碳減放1134.19噸。
筆者看到,太陽能光伏板就像給水廠撐起一把巨大的傘,遮住了大部分光照。該負責人介紹,光伏板安裝在水池和綠化用地上方,減少了陽光對水池照射,可抑制水池內綠藻滋生,減少清撈人工成本,同時可以減少植被澆灌的頻率,運維人員在光伏板下方巡視檢查,環境更加舒適。僅今年3月,長沙水業集團就有廖家祠堂水廠、洋湖水廠、花橋水質凈化廠3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集中并網,裝機容量達到14.346兆瓦,按照“自發自用、余量上網”模式,每年可提供約1500萬千瓦時綠色清潔能源。其中,廖家祠堂水廠是湖南省內首次采用預應力柔性支架結構技術的水廠光伏電站,花橋水質凈化廠是湖南省單體最大的污水處理廠光伏電站。
據介紹,長沙水業集團也是全國最早一批探索“水務+光伏”新模式的水務企業。早在2017年9月,該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長沙湘江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與湖南筱豪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長沙湘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立足水廠用電量大,空間資源豐富等特點,采用“自發自用、余量上網”的消納模式,大力推進“水務+光伏”戰略布局,助推水廠、水質凈化廠能源結構綠色轉型升級。截至2022年底,總投資約1.3億元,建成長善垸水質凈化廠等“水務+光伏”項目14個,裝機容量約30兆瓦。14個項目每年平均可提供約2700萬千瓦時綠色清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