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怎么從上海到了香港,招商局為什么總部在香港
編者按:
招商局是中國最早的航運企業,創始于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至上海解放時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局本部設于上海,分支機構遍及全國,國外也有若干辦事機構。
上海解放前夕,時任招商局總經理的胡時淵(1904~1994)胡響應堅守崗位、迎接解放的號召,決意留在上海,并進行了對招商局的護產工作,保存了招商局的部分運輸船舶和物資,為全國解放后的運輸暢通作出了貢獻。上海解放初,胡時淵在繼續擔任招商局總經理期間曾協助策動香港招商局13艘海輪的起義。
本文摘自胡時淵于1980年代留下的回憶文章,由民革上海市委提供。
圖為招商局在上海的舊碼頭。
1948年12月4日,我從香港飛往臺灣,原來想旅游一個星期,但游覽了兩天后,突然得到招商局“江亞”輪在吳淞口外沉沒的消息,便于6日趕回上海。
回到上海后,我按照張樨琴的囑咐,從事反對疏散的斗爭。在疏散與反疏散的斗爭中,“江順”、“江安”、“江泰”三艘江輪的事件是重要的回合之一。
1949年2月中旬,“江順”輪船長黃友士從漢口隨班輪來到上海,輕聲問我:“聽說本局的長江輪船都要撤往臺灣,有這回事么?我是否可以不去? ”我說:“可以。我有個設想,現在‘江安’、‘江泰’ 兩輪都停泊在上海十六鋪,準備整修。你的‘江順’輪也可抽下來修理。 將這三艘江輪都開到長江中游去,以修理為名,把它們保留下來,等待解放。船上的職工,除船員外,一律下船回家休息,工資由上海和漢口招商局按月發給。如果你同意我的設想,可以與‘江安’輪李船長、‘江泰’輪陳船長商量一下,然后報請船務處批準。”他表示同意,并照我的意見去辦了。
3月初,黃友士從船上發來密電,說三艘江輪現拋泊于離漢口四十里的江中心。3月15日,漢口招商分局經理李蓀芳把這件事情以長途電話報告了徐學禹,還說海員工會主席李雨田已為此事向他提出質問:“你們把三條大輪拋泊在長江中游,有什么企圖?”李雨田還煽動原已回家休息的三艘船上的職工聚眾鬧事,并向南京聯勤總司令部揭發。
徐學禹向船務處詢問情況,船務處回答說:“是三個船長要求整修的,由船員自己修理和油漆,比較安全省錢,時間上也要比交給修船廠修理快得多,一俟竣工,馬上開往臺灣。”徐學禹又問我是否知道此事,我說知道的。
同日,徐學禹又接到南京交通部航政司司長李景潞的電話,詢問三艘江輪停泊江中的事情。于是徐學禹叫船務處急電三位船長將江輪從速駛回上海。
在這種情況下,“江順”、“江安”、“江泰”三輪不得不開來上海, 但船上存煤不夠,他們來電向招商局供應處請示,我說:“現在這三條江輪沒有運輸任務,在九江、漢口多等幾天,沒有關系,煤炭叫南京招商分局派小火輪送去。”我隨即打了一個長途電話給南京招商分局經理竇毅,對他說:“你們送三百噸煤去九江,煤是要送去的,但不必著急,慢幾天也可以。”我這樣做的用意,在于拖延時間,等待長江方面戰爭形勢的變化。
3月20日,九江和安慶間的華陽鎮解放了。我聽到這個消息,暗暗高興。長江下游的交通既已中斷,“江順”、“江安”、“江泰”三輪就回不了上海,為人民所有了。
編輯:周淵
圖片:招商局資料圖責任編輯:鈕懌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