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旅游景點有哪些和門票_山海關旅游景點攻略
小暑節氣過后,天地一片炎熱,
旅行這一站走進山海關,走進夏日的一抹清涼。
微雨中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尋覓著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故事。
山海關是古樸靜謐的,老房屋老字號鱗次櫛比,因為是連接東北與華北的咽喉要道,素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的美譽。
【關于行程安排】
D1、北京坐高鐵到秦皇島站,打車到山海關,晚上入住山海假日酒店。
D2、上午行走老龍頭景區,下午行走王家大院、闖關東景區和大明帥府,晚上觀看山海關光影秀,入住山海假日酒店。
D3、上午拍攝山海關,爬角山長城,下午去闖關東景區補拍鏡頭,晚上返程。
【 關于行前準備】
1 ,山海關地處河北東北部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夏季一定要做好防曬工作,我來的這幾天都有雨,氣候濕潤涼爽。
2,山海關的美食,屬于北方口味,有很多地方特色美食記得一定要品嘗一下,比如渾鍋,是市非遺,當地的特色美食,還有四條包子也是山海關的老字號。
4 ,旅行路上,記得一定要穿顏色靚麗點的衣服,拍照會比較好凹造型。爬山鞋子很重要,一定要舒服為主。
5 ,必帶的拍照裝備,相機手機三腳架,都會給你的游記增色的,我這里帶的是大疆無人機、索尼A7R2和一部蘋果XR的手機。還有充電寶也是必備的哦。
中國地域遼闊,美食也因為有了地域的不同有了千差萬別,山海關的渾鍋是這里的地方特色美食之一,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據說是當年清兵入關的時候帶來的吃法,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
在當地朋友的推薦下,我品嘗了地道的山海關四條包子,1958年創立以來,四條包子專注做豬肉大蔥餡料的包子,物美價廉,味道好吃,是本地人和游客都喜歡的地方特色美食。
山海關住宿
推薦大明帥府,院落以大明元帥、帥府練武場和帥府清曲這三大內容為主調,每一間民宿的風格都不一樣,有著中式風格的清雅和底蘊。
在我心中一直有一個情結,我想走遍中國的長城,翻開中國厚重的歷史篇章,其中漫長的兩千年時光中,經歷了若干個朝代的更迭,有一項工程一直貫穿在中國的發展史中,這個偉大的工程就是萬里長城。
夏天旅行,我特意來到了秦皇島山海關,追尋萬里長城的歷史,來走一走有名的老龍頭景區。
上下兩千年,縱橫十萬里,中國的萬里長城氣勢恢宏,于中華民族有著特殊的意義。 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的防御工程,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御工程,山海關的老龍頭景區,作為明長城的東部起點,在歷史有著重要的意義。
老龍頭坐落于河北省山海關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濱,在我走過的長城里,算是最有詩情畫意的一段長城了,這里地勢高峻,有明代薊鎮總兵戚繼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猶如龍首探入大海、弄濤舞浪,因而名"老龍頭"。
老龍頭擁有六百多年的深厚歷史,寧海城內校場、龍武營、將臺等軍事建筑展示了明代要塞風貌,如今我們來到這里還可以走一走八卦陣,感受一下當年行兵打仗時走迷宮的奇妙。
來到山海關,記得喝一瓶山海關汽水,這里有著很多人兒時的記憶,是情懷也是懷舊。
,
中國萬里長城最初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修筑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長城大部分都來自明朝,老龍頭景區里長城唯一集山、海、關、城于一體的海陸軍事防御體系,一共由入海石城、海神廟、靖鹵臺、南海口、、澄海樓、寧海城和濱海長城七個部分組成。
長城連海水連天,人上飛樓百尺巔,老龍頭最著名的建筑就是澄海樓。澄海樓高14.5米,面寬15.68米,進深12米。樓分二層,樓上的楹聯大有來頭,一副楹聯"日光用華從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是當年清代乾隆皇帝御筆親題,大家來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
走進老龍頭景區,在接近大海的位置,有一個最經典的打卡點,明長城地理信息標識,很多人都會在這里留下自己的身影。
站在老龍頭的龍頭位置遠眺,不由感慨萬千,因為我來的時候一直在下雨,眼前的畫面驚濤拍岸,海天一色,巨浪奔涌,氣吞海岳,使人心襟大開,豪情滿懷。當年戚繼光將軍肯定也曾站在這個位置,面朝大海,感慨萬千。
老龍頭海神廟和長城的修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看起來也十分壯觀,海神廟的修建,與古代海運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明清兩代,山海關是兵家必爭之地,石河口內的馬頭莊曾是運輸軍隊、糧鹽的重要的潮河港,位于老龍頭西側。當年的潮河港十分繁華,從明初通海運開始,沿海百姓為了祈求海上平安,修建了這座海神廟。
時光流轉,六百年的光陰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老龍頭這段長城,經歷了歲月的滄桑更迭,依然保持著挺拔的姿態,年少的孩童在這片海域盡情地嬉戲著,那久遠的輝煌定格在史書上,留給現代人的是安居樂業的美滿。
夏日旅行來到山海關,微雨中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尋覓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故事,山海關是古樸靜謐的,老房屋老字號鱗次櫛比,山海關是連接東北與華北的咽喉要道,素有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的美譽。
很多人說到山海關,第一個想到就是萬里長城第一關,雄關漫漫,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若干的故事和傳說,在過去的年代,發揮著重要的防御作用,和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山海關作為秦皇島市的一個區,南襟渤海,北依燕山,交通便利,是著名的旅游勝地,除了天下人耳熟能詳的山海關外,山海關還有很多有趣好玩的地方,值得我們去一探究竟。
壹 王家大院
來到山海關,王家大院是必打卡的景點之一,位于雄偉的“天下第一關”西側,山海關東三條,它興起于明代,鼎盛在清晚期,主人是山西的鹽商,曾經富甲一方,有著山海關的“南半城”的美譽,走在古色古香的院落中,還能感受到當年主人家的富裕講究的生活。
王家大院一座典型的明清四合院,整個院落錯落有致,層樓疊院,氣勢宏偉,當年吳三桂在鎮守山海關時,曾經與一代佳人陳圓圓在這個大院里小住過,很多人來到這里,都會對這段故事充滿好奇。
貳 榆關堂會
來到山海關聽一次堂會,感受地道的山海關人生活,榆關堂會位于山海關古城東大街12號關東大集院內,在古代的時候,山海關地區達官貴人,邀請演員在年節或者是喜壽日請藝人來演出助興,如今我們也可以安靜的坐在臺下,欣賞一場精彩的演出。
叁 闖關東
闖關東是特定的歷史時代的一次遷徙,山海關城門,一關之隔,界定著關外和中原,成為中原文化與關外文化之分野,當年闖關東的人們,從山東、河北出發一路東進,過了山海關,開始艱苦的求生之旅。
在闖關東景區,我們可以通過圖片文字和影像資料,來了解當年人們闖關東時候的艱難和悲壯,當時闖關東的人群中,以山東人為主,闖關東實質上是貧苦農民在死亡線上謀求生存的運動,是自發的、不可遏止的和悲壯的。
肆 山海關光影秀
夜色降臨后,山海關一場光影秀正式拉開帷幕,炫酷的光影秀,通過“山海雄關”、“英雄往事”、“關里關外”、“萬里長城”、“大觀世界”五大主題,為我們營造出一個穿越千年的古城情景夢境,讓我們在聲光影中,感受這座六百年古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如今時尚現代的氣息。
光影秀每天晚上8點上演,歷史和現代在這里完美融合,從歷史、神話、民族特色及自然界中提煉多種現象的元素,像華表、龍、長城、山河、剪紙藝術、戚家軍等,讓我們在這場光影秀中,對于山海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光影秀結束后,我們還可以來到城樓右側,光影打造出來的時光隧道,帶我們繼續去探尋屬于山海關的故事。
伍 山海關美食:渾鍋
中國地域遼闊,美食也因為有了地域的不同有了千差萬別,山海關的渾鍋是這里的地方特色美食之一,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據說是當年清兵入關的時候帶來的吃法,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
看著各種食材整齊碼放在火鍋之中,就覺得食欲大開,聽當地人說,最著名的渾鍋一定是景泰藍的,各種好吃的食材分門別類地碼在鍋中,五花肉、雞絲、八爪魚、扇貝、牡蠣、肉丸、凍豆腐、燜子、對蝦、蝦米、排骨、雞塊,都是渾鍋的食材,加上原味雞湯,等火鍋冒熱氣后,沾著佐料就可以開吃了,味道鮮香入味,是舌尖上最美的享受。
陸 酒吧里的慢生活
山海關的夜生活是豐富,吃了看光影秀,吃美食,走進阿拉姜色酒吧,感受一下當地人的夜生活,也是旅行中很愜意的享受,慵懶的坐在光影迷離的酒吧,聽著歌聲在臺上演唱,再小酌一杯,微醺的夜色,微醺的情緒,這樣的晚上剛剛好。
柒 山海關住宿
推薦大明帥府,院落以大明元帥、帥府練武場和帥府清曲這三大內容為主調,每一間民宿的風格都不一樣,有著中式風格的清雅和底蘊。
山海關作為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跡薈萃,風光綺麗,人文底蘊豐厚,這個夏天,來山海關尋找這里古老的故事,也留下你自己的故事吧。
說到中國的萬里長城,每一個人心中都會有著不由自主的自豪感,中國長城蜿蜒起伏上萬里,在古代冷兵器時代,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也為古代人在征戰中抵御外敵,起到了關鍵性的防御作用,如今的長城已經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征,在秦皇島的山海關,有一段特別低調的長城,叫做角山長城。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角山長城,夏天的一場雨讓空氣溫潤而清新,角山長城距離古城山海關北約3公里,是燕山的余脈,也是關城北山巒屏障的最高峰,海拔519米。
夏天的雨,讓整個角山籠罩在了云霧繚繞之中,這樣的天氣爬長城,和晴朗的天氣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韻味,因為云霧的參與,青山之上,蜿蜒陡峭的長城在云霧中若隱若現,宛如仙境。
對于很多旅行愛好者來說,很多人到達山海關后,游覽了老龍頭和城區,都會忽略了角山長城,其實角山在地理位置上是十分有名的,這里是萬里長城從老龍頭起,越山海關,向北跨越的第一座山峰,所以人們又稱它為 萬里長城第一山 。
角山長城海拔519米,說起來不高,可是越往上攀爬,會有幾段長城十分陡峭,有明顯的隨山就勢特點。這里長城和其他的地方有著很大的不同,高度一般為7~10米 , 寬度平均4~5米。在山勢陡峭之處,也有利用山崖砌筑的,可窄到2.7米寬,有的地方甚至沒有臺階,爬的時候需要抓緊兩邊的欄桿。
自古盡道關城險,無險要隘在角山,爬角山長城,需要一顆勇者之心,垂直上下的敵臺十分考驗一個人的勇氣,不過爬上去之后,可以俯瞰整個角山長城,是整個角山最好的觀景視角。
角山長城在古代的時候,發揮著重要的防御作用,是明朝遼東鎮和薊鎮兩座軍事重鎮的界線,建有敵臺、戰臺5座,關隘一座,平頂之上可以容納數百人,是易守難攻的地形。
安靜地站在城墻上,遠處一派蒼茫遼闊,昔日的金戈鐵馬已化作了歷史塵煙,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輕輕地撫摸著古老的城磚,那滄桑的千年歷史在我的手掌下,濃縮成了一個悠長輾轉的故事,愿意聽的人,一定會悉心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