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的官方性質和地位-百度百科是不是官方認定的
供應鏈金融是近年來較為火熱的一個話題,國家和地方層面都推出了較多支持發展供應鏈金融方面的政策,同時各類金融機構、非銀金融企業和金融科技公司都在積極地開展各類供應鏈金融產品和創新。
正所謂,一旦行業成為熱點,各種妖魔鬼怪就開始作妖了。今天我們來梳理下什么是供應鏈金融,這個供應鏈金融是不是包羅萬象。
當我們打開百度百科,搜索“供應鏈金融”詞條時,供應鏈金融是指“銀行圍繞核心企業,管理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并把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通過立體獲取各類信息,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務。”
這個定義很多概念已經過時或者描述不夠精準,如供應鏈金融僅針對銀行、核心企業等。隨著保理公司、供應鏈管理公司、科技公司和其他主體介入供應鏈金融領域,不同版本的供應鏈金融定義層出,并不統一。
2020年9月18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商務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和銀外匯局發布《關于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銀發【2020】226號)中明確了供應鏈金融定義,這是官方在2017年國辦發【2017】84號《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供應鏈定義后,首次明確了供應鏈金融定義。
供應鏈金融是指從供應鏈產業鏈整體出發,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實交易背景下,構建供應鏈中占主導地位的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一體化的金融供給體系和風險評估體系,提供系統性的金融解決方案,以快速響應產業鏈上企業的結算、融資、財務管理等綜合需求,降低企業成本,提升產業鏈各方價值。
在這個定義中,明確了一個出發點是從供應鏈產業鏈整體出發,遵循了一個真實即真實交易背景,確定了一個核心是供應鏈中占主導地位的核心企業,提出了三個需求是圍繞結算、融資和財務管理等綜合需求。
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已發展到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新階段。(國辦發【2017】84號明確供應鏈的定義)
供應鏈和供應鏈金融都是需要滿足客戶需求,其目標都是幫助產業鏈提高質量和效率,能夠動用的手段就是整合資源,包括對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整合,再結合信息技術、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實現智慧供應鏈或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的從其業務性質上屬于金融,金融在其表現形式上包括結算、融資和財務管理等。供應鏈金融實質是通過資金實現業務從訂單、庫存和應收賬款等維度切入,實現全鏈條資金高效周轉和提升供應鏈鏈條經營質量。
墊資業務的實質是名為貿易實為及借貸的業務,這種業務的收益主要來自于墊資期間產生的利息。這種業務形式雖然在一定形式上滿足了供應鏈客戶的資金融資需求,但是其合同本身和業務本身為空轉,并不產生實際的經營價值,在過程中對信息流和物流的管控性約等于0。
融資性貿易的實質與墊資業務實質無區別,但是融資性中大多伴隨資金方信用出借、杠桿疊加等形式,業務風險較墊資業務更高,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非真實業務背景。
供應鏈金融從產品形態上包括訂單融資、存貨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等,根據其不同的形態上表現為信用貸款、抵質押貸款和保理等。因此在供應鏈金融牌照方面,國內并沒有非銀行以外的企業擁有。根據國家監管規定,目前僅有銀行和符合創新要監管要求的財務公司可以完整的操作各類供應鏈金融產品。
目前國內的保理公司僅可以從應收賬款維度切入到供應鏈金融中,雖然能夠囊括訂單、存貨和應收賬款等融資,但是從合規角度僅可以使用保理合同,實務角度存在較大操作一定障礙。
除保理公司外,市場上參與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公司還有信托、資管、小額貸款、供應鏈管理公司和產業互聯網企業等,但是從金融牌照的角度來看,大家都不具備完整的供應鏈金融牌照,都是擦邊操作業務,合規性不足。
市場上供應鏈金融從業者眾多,不僅僅要從金融的維度切入到產業鏈,還要從產業鏈維度思考金融契合的方式。
供應鏈金融當下火熱,但不是萬能的。產業鏈金融、產業互聯網、物流金融等都是供應鏈金融的變異,并不是真正的創新。
陽光下并沒有什么新鮮事,不要盲目地追求創新,更要回歸定義,從原點出發,腳踏實地做好供應鏈金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