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類型劃分標準-水庫分類及管理辦法
世界海岸線長約44萬公里,中國的海岸線長達1.8萬多公里,分布在亞洲大陸東南部,瀕臨西北太平洋,大陸海岸線從北到南,蜿蜒漫長,自鴨綠江口至北侖河口,大致呈弧狀輪廓。如果再加上5000多座大小島嶼的海岸線,中國的海岸線總長3.2萬多公里。
在海岸發育過程中,除波浪作用外,其他如潮汐、海流、海水面的變動、地殼運動、地質構造、巖石性質、原始地形、入海河流以及生物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海岸類型是十分錯綜復雜的,海岸線知識點考查在高考地理中也是一個熱點。今天我們和大家一起來探討高考地理中最常見的幾種海岸線類型。
1.什么是海岸線?
海岸線(coastline)是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更確切的定義是海水到達陸地的極限位置的連線。隨潮水漲落而變動。由于受到潮汐作用以及風暴潮等影響,海水有漲有落,海面時高時低,這條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時刻處于變化之中。因此,實際的海岸線應該是高低潮間無數條海陸分界線的集合,它在空間上是一條帶,而不是一條地理位置固定的線。海岸線從形態上看,有的彎彎曲曲,有的卻像條直線。
根據海岸底質特征與空間形態,將海岸線劃分為基巖海岸線、砂質海岸線、淤泥質海岸線、生物海岸線和河口海岸線。
2.海岸線的類型
(1)基巖海岸線
基巖海岸線曲折度大,岬角突出海面、海灣深入陸地。岬角岸段一般以侵蝕為主,侵蝕下來的物質在波浪和海流的作用下,被輸移到海灣岸段堆積。基巖海岸岸坡陡峭,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海水直逼懸崖,海岸景觀秀麗。
(2)砂質海岸線
砂質海岸線的潮間帶底質主要為沙礫,是在波浪的長期作用下形成的相對平直岸線。砂質海岸線多具有包括水下岸坡、海灘、沿岸沙壩、海岸沙丘及潟湖等。砂質海岸沙灘細軟、陽光明媚、海水清澈、環境優美。
(3)淤泥質海岸線
淤泥質海岸線是泥沙沉積物長期在潮汐、徑流等動力作用下形成的開闊岸線。淤泥質海岸線多分布在有大量細顆粒泥沙輸入的大河入海口沿岸。淤泥質海岸灘涂寬闊,水淺灘平,便于圍塘,多被開發為養殖池塘、鹽場。
(4)生物海岸線
生物海岸線多分布于低緯度的熱帶地區,主要有紅樹林海岸線、珊瑚礁海岸線、貝殼堤海岸線等。生物海岸資源豐富,環境脆弱,奇特珍稀,多被選劃為海洋自然保護區等保護區域。
(5)河口海岸線
河口海岸線分布于河流入海口,是河流與海洋的分界線。河口海岸線一般從河流入海河口區域的陡然增寬處劃過,有些河口形狀復雜,需要根據具體的地形特征、咸淡水混合區域、管理傳統等確定。而且,這些海岸線還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3.海岸線的進退
從自然角度看,海岸線的進退主要取決于海岸侵蝕和海岸沉積的對比,如果陸地河流泥沙來源廣、輸沙量大河流沉積作用顯著,或者說海水侵蝕較弱,使海岸沉積大于海岸侵蝕,那么海岸線會向海洋方向推進。如果受水庫工程建設、植樹造林、過度引水,甚至無序挖沙的影響,河流泥沙來源少;或者海平面上升、臺風、風暴潮等影響,海水侵蝕作用加強,導致海水侵蝕大于海水沉積,則海岸線會發生向陸地方向的后退。
從人為角度看,不合理的海岸開發和建設,比如圍海造陸、養殖圍塘、紅樹林遭破壞、城市和港口建設等,都會引起海岸線的破壞和變遷。
4.影響海岸線的主要因素
(1)直接因素:入海河流沉積作用、海平面變化、海岸帶性質。
(2)間接因素: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升降)、構造運動(海平面相對升降)、天然狀態下的水土流失(導致入海河流沉積作用占優勢)、入海河流的河道遷移(也是對沉積作用產生影響,比如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