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組織之間的換算—各組織之間的關系
創新的本質:知識創造在于場和團隊
創新學者 張王俊
現在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將以知識工作者為主體,唯有知識才是企業創造最大價值的源泉,創造知識的能力是企業在不確定的環境下保持創新的關鍵。
信息的視角不足以支撐創新,很多時候,個人的價值觀、信念對創新更具決定性作用。組織就是處理信息的機器,組織更應該是“有機生命體”,它需要創造知識以能動地適應環境。
我們認識到,知識分為兩種,即顯性知識(可以通過正式語言或媒介傳播的知識)與隱性知識(內心知道但無法將其轉換成語言的經驗性和自身性知識)。組織知識創造的關鍵就是對隱性知識的調動與轉換。有價值的知識一直存在于員工的大腦中,組織管理者需要做的就是把個體大腦中的知識“調”出來,“結晶”、固化并轉換為其他人也能利用的知識。組織知識管理就是針對兩種知識在個體、團隊及組織層面進行轉換和創新的活動。
組織本身并不創造知識,個體才是創造知識的主體,且只有通過個體之間的共享,知識才會在團隊、部門、組織層面匯聚發展并呈現螺旋上升的態勢。
知識創造的關鍵在于“場”與團隊。場是一個活動的共享背景,發生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下,它是個體之間知識交互與創造的基礎。不同的場能通過相互連接形成大的場。只有個體的知識在社會或場中得到驗證,并與其他人的知識進行整合,知識才能以創造與發展。
只有中層領導者才能更好地發揮場與場之間的橋梁作用,促進各個場之間、參與者之間的互動。中層領導者能更好地建立、激發和連接場,這從領導力入手為知識的實踐管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抓手,即創發“場”的能力。在以創造力應對不確定性的時代,領導者就是要建立場讓員工能迅速地解決問題。
實踐型領導力的培養,尤其強調培養創造知識附加值的領導力。在人際關系弱化、價值觀被稀釋的情況下,企業更要培養從目標管理的世界觀到信息管理的世界觀,對組織中的個體信念進行管理。因為組織成員共享高質量的信念能讓個體重獲工作價值感,更主動地學習與工作,而領導者也會成為更加稱職的支持型領導者。
(2023年9月27日于渭南高研院)
(配圖來自網絡,如侵權告知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