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島往返船票多少錢;長島民宿一晚上多少錢
煙臺長島旅游攻略自助游:第一站,蓬萊客運碼頭;第二站,林海烽山國家森林公園;第三站,長島黃渤海分界線;第四站,仙境源景區;第五站,望夫礁景區;第六站,九丈崖月牙灣地質公園;第七站,煙臺景區;第八站,長島港;第九站,廟島;第十站,小黑山島;第十一站,大黑山島;第十二站,長島港;第十三站,砣磯島;第十四站,大欽島;第十五站,小欽島;第十六站,北隍城島;第十七站,南隍城島;第十八站返回。
長島由151個島嶼組成,宛若一串柔美的珍珠灑落在渤海海峽,素有人間海市、海上仙山之美譽。長島島陸面積56平方公里左右,海域面積3541平方公里左右,海岸線長約187.8公里,有居民島10個。這里氣候宜人,風光秀麗,人文資源豐富,是理想的旅游避暑圣地。長島由長山島(南、北長山島)、高山島、侯磯島、車由島、大黑山島、小黑山島等組成。長島旅游景區包含九丈崖、月牙灣、林海、望福礁、黃渤海交匯線等多處景點景觀。推薦煙臺長島旅游自助游攻略參考如下:
第一站,蓬萊客運碼頭
上長島必須要先到蓬萊,從蓬萊碼頭坐客船上島。蓬萊港是專門往返長島的碼頭,從早上06:30 到下午17:30,有滾裝船或客船上島。
第二站,林海烽山國家森林公園
林海烽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煙臺市蓬萊區南長山島南端。景區內山巒起伏,千畝松濤,百鳥棲息,浪綠波翠,因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而聞名,有森林氧吧之稱。森林公園主要景觀有:黃渤海分界線、369海天梯、拂云亭遠望、八卦臺、鳥類標本展館、雄鷹展翅、水晶洞、蛇園、活鳥館、"大風車"(風力發電工程)。
第三站,長島黃渤海分界線
黃渤海分界線,大致是遼東半島的老鐵山與山東半島的田橫山之間的連線。長山列島,就如遺落的珍珠,點綴在這條線上。 從田橫島蓬萊岬來看,黃渤海分界線并不明顯;但從長島林海公園黃渤海分界碑處觀看,黃海和渤海潮頭對立,一道S形的交匯線清晰可見,形似“太極圖”,這就是長山尾,傳說全真教丘處機曾到此采氣。
第四站,仙境源景區
仙境源景區,位于長島縣城東海岸王溝村,依據‘海上仙山’傳說而建,曾因出土距今2500年的人類頭骨化石和百座墓葬而聞名,被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村。這里是秦皇漢武求仙覓藥的地方,也是唐王東征的駐扎之地。景區內有唐王李世民東征浮雕、古城墻、亭閣、棧橋、九龍洞、垂釣臺、海上游樂場等旅游景點上百處。
第五站,望夫礁景區
望夫礁景區,位于南長山島的腳下的望夫礁公園。園中有一礁石形狀極像一婦女頭戴圍巾,懷抱嬰兒迎風而立,好像在等丈夫歸來,故此人稱此礁為“望夫礁”。這里集山、水、林于一隅,融島嶼、礁巖、灘石和美麗的傳說于一體,顯示了自然景觀迷人的文化內涵。主要景點有悟空仙島求方登臨處、攬月亭、龍頭福泉、桃源谷、沈鴻烈花園、哈哈洞、毛主席像章館、圣旨展館、三神山等。
第六站,九丈崖月牙灣地質公園
九丈崖月牙灣地質公園,坐落于北長山島最北端。園中的主要建筑為一座高20余米的中西結合式的“月牙亭”、矗立在峭壁之上的“觀瀾亭”和長約千米的長廊。
第七站,煙臺景區
煙臺,在長島縣境內,陸地面積約0.13平方公里,海岸線約一千八百六十米,海拔36米。可以眺望到長山國際水道和高山、砣磯等列島,東臨珍珠門水道、九丈崖、月牙灣風景區,在這上面,環顧四周,可以說到處都是風景,處處是山水畫。它是一顆天然鑲嵌在渤海海峽上的珍珠。在長島32個島中排名第18位,每年4月至5月,附近的海豹礁是觀賞野生斑海豹的好時機。周圍有許多奇形怪狀的礁石和各種各樣的巖石,是游客們欣賞的好風景。
第八站,長島港
長島港,位于山東半島北部煙臺市蓬萊區南長山島西岸鵲嘴灣內,西臨廟島,南隔廟島海峽與蓬萊市相望,是煙臺市蓬萊區唯一進出島通道。
第九站,廟島
廟島,古稱沙門島, 因古時此島是囚禁犯人的地方。北宋宣和四年 (1122 年) , 島上漁人為求海神保佑, 在沙門島鳳凰山前修建了天后宮, 又稱娘娘廟, 廟島之名即由此而來。在廟島諸多的旅游景觀中, 最吸引人也是最為罕見的要數海市蜃樓現象了。每年夏季來臨,是觀賞海市蜃樓現象的有利時機。
第十站,小黑山島
小黑山島,位于山東半島的東面,是廟島列島南部一組島群,西為大黑山島。隸屬于山東省煙臺市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島上居民世代打漁為生,島陸地面積1.39平方公里,海岸線5.96公里,一個行政村,97戶居民,270人口。島上草多林密,夏季有蛇,蝎子等動物出沒。所以要在指定區域內活動,以免被咬傷。
第十一站,大黑山島
大黑山島,位于長島縣的最西端,南距蓬萊17公里,轄兩個無居民島(南砣子島、魚鱗島),島陸總面積8.54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達20.02公里。這里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擁有獨特的海蝕地貌、奇礁異石、海洋文化、漁家民俗。這里有中國“大陸嶼”發育最典型的石英巖群-龍爪山、中國最大海蝕洞-聚仙洞,由于蘊藏著特殊的地質地貌,被評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第十二站,長島港
游完大黑山島后,坐船返回長島港。
第十三站,砣磯島
從長島港坐船去砣磯島。砣磯島位于長島縣境中部,島岸線長17.68公里,最高海拔198.9米(雙頂山)。島上港灣很多,俗稱“口”,每村有一“口”,為漁港,亦以“口”為村名。砣磯島植被極佳,夏季盛產黃花菜與山丹紅花,處處可見戴勝鳥(當地稱“花”)和一種黑。砣礬島最有特色的是島上的石頭,砣磯島由于山石堅牢不易碎,經海水千萬年的沖蝕造出了各種各樣的彩石景觀。
第十四站,大欽島
大欽島,位于長島縣北部,渤海海峽中段,是山東省距離大陸最遠的鄉鎮。島陸總面積6.4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4.55公里。早在6000-7000年前島上就有人類居住,已經發現新石器時代以來的東村南山遺址和北村三條溝遺址等遺址墓群、古建筑等4處,其中東村遺址可與西安半坡遺址相媲美。島中十幾個姓氏族群都是在康熙年間中段和乾隆年間初期由膠東遷徙而來,最早移民來島距今已近三百年。
第十五站,小欽島
小欽島,為長島縣最小的鄉,島陸面積1.1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人口1000人。島上風光秀麗,環境優雅,奇礁異石眾多,素有“海上仙島”之稱。隸屬于長島縣小欽島鄉,下轄小欽島村,該島也是小欽島鄉唯一的陸地。
第十六站,北隍城島
北隍城島,位于渤海海峽,黃、渤海交界處,隸屬于山東省煙臺市長島縣北隍城鄉。面積只有2.72平方公里,是“彈丸”之地的小島,北隍城島最高的山叫燈塔山,海拔高度是180米。其景色宜人,海水清澈碧藍,受污染程度小,水深流大,水質肥沃,水下巖石密布,雜藻叢生,是中國少有的刺參的特產樂土,海產品資源特別豐富,營養價值很高,主要特產海參、鮑魚、海膽、海米、特別北隍城島海參在黃渤海首屈一指。
第十七站,南隍城島
南隍城島,位于山東半島的北端,島陸面積只有1.83平方公里,這里水質肥沃,環境優美,海洋資源十分豐富。
第十八站返回
長島旅游一定要先從蓬萊碼頭坐船上島,想要真正體驗長島的風情還是建議在島上住上一晚。島上可以租車,也可以包車游玩。如游玩不太趕的話,可以向漁家租用自行車,很多漁家都有自行車對外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