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爾維克戰役歷史評價;納爾維克戰役電影
二戰中,德國海軍一向不是很強。在整個戰爭中,德國海軍都沒有怎么和德國陸空軍一起行動。倒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實在沒那個能力。但是這不代表,德國沒有進行過陸海空三軍一起行動的戰役。
為了入侵挪威,德國史無前例的,出動了陸海空三軍,一起進攻挪威。但這次戰役卻不幸成為德國海軍水面艦隊的末日開始,那這場戰役,到底對于德國意義如何呢?
一.英德焦點挪威如果按照道理來說挪威這樣的小國并不值得德國注意,但是對于德國,挪威有不一樣的價值。因為挪威地處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北部,東邊是瑞典,狹長的國土又和芬蘭、蘇聯相連。
并且挪威海岸線上多有優質的港口,這些港口幾乎都是天然形成的優良港口。非常適合德國海軍使用,用來對英國實施打擊。當然,德國每年從瑞典進口的一千一百萬噸鐵礦砂,在冬季都要運送到挪威的不凍港納爾維克去,然后轉運至德國。
但是反過來,挪威這些港口對于英國也有巨大幫助。德國沒有出海口,要進入大西洋,只能繞過英國本土,這就便于英國對德國進行封鎖。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就利用自己的皇家海軍,從設得蘭群島一路布防到挪威海岸,這樣就將德國海軍堵在了港口里。當時德國公海艦隊雖然幾次試圖沖破英國海軍的封鎖,但都無功而返。這種戰術顯然符合英國以本土海軍在海上擊敗敵國的戰術,而這一次英國人也希望復刻他們的勝利。
此時對于雙方而言,挪威就成了他們的重中之重。如果德國控制了挪威,那么德國戰爭海軍就可以自由進出大西洋,德國的潛艇就會瘋狂撕碎英國的商船,襲擊落單的軍艦。
對于英國這是不可承受的代價,因為他們將會被德國活活困死在英倫三島上。另一方面,德國也通過此舉,安全的獲得來自瑞典的鐵礦砂,維持其軍工生產。
但反過來,如果控英國制挪威,那么現在的德國戰爭海軍還要重蹈當年德國公海艦隊的覆轍。不僅潛艇出不去,英國還能在挪威部署轟炸機,轟炸德國。
皇家海軍更能夠切斷納爾維克港,這是個對德國至關重要的地方,切斷德國獲取鐵礦砂的航道。這樣被困死的就會是德國人了。
為此,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海軍上將在波蘭戰役結束沒多久,就前往柏林晉見。他對勸說道,如果能占領挪威,將其作為對抗英國的海軍基地的話。那么不僅可以確保德國鐵礦砂的安全,更可以加強德國對航道的控制力,在未來的對英作戰會大有好處。
擔心可能會擴大戰場,以至于浪費軍力,又考慮德國海軍艦隊薄弱,所以沒有同意。不過他仍舊讓參謀部擬定了一份,代號為“威瑟堡行動”的戰役計劃,以備不時之需。
但是之后的情況急轉直下,英法在1940年2月5日召開軍事會議,決定組織一支遠征軍進攻挪威,并通過挪威入侵瑞典,控制瑞典北部的耶利瓦勒鐵礦。
這讓感到了擔憂,不過他還沒思考出個所以然的時候,在2月16日,英國驅逐就闖入挪威海域,登上了躲入這里的德國上船阿爾特馬克號,救走了上面的英國戰俘。當時有兩艘挪威炮艇在場,但是卻沒有對英國海軍進行阻止,事后挪威政府只是微弱的進行了抗議。
這一連串的事情讓相信,挪威政府已經自甘墮落,淪為英國幫兇,所謂抗議不過是為了欺騙他。
怒不可遏的立刻發出了代號為“威瑟堡演習”的絕密命令,在這份命令中,他要求德國陸海空三軍應該為入侵挪威做好全面的準備,同時應該入侵丹麥作為跳臺,并保護他們在瑞典的鐵礦砂產地,計劃于1940年4月9展開行動。
為了這次行動,整個德國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備起來。
而此時英法也將自己目光鎖定在了挪威,他們計劃在1940年4月8日發起行動,在挪威海域布雷,并且部隊在納爾維克、特隆赫姆、卑爾根、斯塔萬格登陸。此刻雙方的目光都鎖定在了挪威,戰爭一觸即發。
二.威瑟堡行動1940年4月2日,和德國空軍司令戈林,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和登陸作戰指揮法爾肯霍斯特進行了會議,并下達了正式命令,威瑟堡行動于1940年4月9日凌晨5點15分發動。
4月6日晚,德國入侵艦隊離開了港口,這支艦隊由一艘袖珍戰列艦,兩艘重型巡洋艦,七艘輕型巡洋艦,十四艘驅逐艦,二十八艘潛艇和若干輔助船只組成。參與首輪登陸的陸軍士兵,則多達萬余人。盡管英國海軍的偵察機在4月7日發現了這支艦隊,并且發報給海軍部,表示德軍艦對向挪威海岸前進。
但英國海軍拒絕相信他們是去挪威的,只相信其目標是英國,于是皇家海軍本土艦隊離開斯卡帕灣,來到北海海域展開隊形,搜索德軍艦隊。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的自大完全坑苦了英國,更害了挪威。因為的目標從一開始就是挪威,而不是英國。德國艦隊就這樣安全的度過了他們最危險的階段,在航渡中被英國海軍消滅的風險已經無影無蹤。
4月9日凌晨4點20分,德國駐丹麥特使向丹麥政府遞交了最后通牒,要求丹麥接受德國的保護,一小時內必須答復。丹麥政府無力抵抗只能屈服。而同樣接到德國最后通牒的挪威政府則表示“我們絕不屈服!”
但是挪威政府的不屈服顯得毫無意義,因為他們對此毫無準備,更無動員,而且德軍艦隊已經來到了挪威,并在5點50分發動入侵。德軍艦隊開始駛入挪威各主要港口,同時德國空軍出動了800架作戰飛機和250架運輸機,自空中對挪威發動入侵。
盡管挪威頑強抵抗,擊沉擊傷德軍多艘戰艦,但是無濟于事,挪威主要港口和首都奧斯陸仍舊被占領。雖然德軍也損失了布呂歇爾號重型巡洋艦,葛尼斯堡號和埃姆登號也被擊傷,還有多艘輔助船只受損。但是不管怎么樣,德軍此時已經占據了挪威,威瑟堡行動初步成功。
此時英軍如夢初醒,急忙調來艦隊試圖擊退德國,4月9日中午,英國主力艦隊出現在卑爾根附近,但是德軍轟炸機立刻趕到,英軍當場被炸沉一艘驅逐艦,還有一艘戰列艦和兩艘重型巡洋艦負傷,無奈英軍只能退回設得蘭群島。
當日晚,英軍又派出轟炸機突襲德軍,但戰果僅僅是一艘受了傷的歌尼斯堡號被炸沉而已。此時英軍意識到,如果在德國空軍活躍的挪威南部海域活動,一定會遭受重創。所以艦隊開始趕往德國空軍力所不及的挪威北部海域,目標直指納爾維克。
此時英國出動大批轟炸機突襲納爾維克,從4月10日到13日炸沉德軍十艘驅逐艦,隨后又派出登陸部隊在納爾維克和特隆赫姆附近登陸。不過特隆赫姆處在德國空軍航程下,所以在5月2日退出挪威。
而納爾維克則因為在德軍轟炸機范圍外,并且英法登陸部隊擁有艦隊和航空兵支持而占有巨大優勢。但德軍也打的十分頑強,英法聯軍遲遲不能突破。戰斗進行到5月28日,德軍因為傷亡過大,不得不放棄納爾維克。
不過英法也沒能開心到哪去,首先來說,納爾維克因為德國已經快要攻陷法國,英法聯軍只能離開納爾維克,盡管他們為此付出了不菲的代價。而德國人,則成為了勝利者,當然勝利對于他們也是苦澀的。
三.勝利,價值幾何?事實上對于雙方而言,挪威戰役都是一次苦澀的戰役。德軍在戰略上取得了勝利,但是損失卻過于巨大。而英法聯軍雖然在戰術上獲得了一些勝利,但在整個戰略上卻輸了個精光。
對于德國來說,這次戰役幾乎讓脆弱的德國水面艦隊走向滅亡,德軍損失了重型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兩艘,驅逐艦十艘,潛艇四艘。潛艇的損失或許微不足道,但是水面艦隊的損失卻異常嚴重。
如果要筆者形容挪威戰役,那筆者會有多個綽號來形容它“德國水面艦艇末日的開始”、“納爾維克的驅逐艦墳場”、“新銳戰艦的末日”等等。脆弱的德國海軍損失慘重,好不容易恢復了一些,就在挪威被打的幾乎團滅。對于未來的德國海軍而言,不可不謂之重大失敗。
而英法也沒有好到哪去,不僅沒能完成奪取挪威的目標,損失更是異常巨大。英國損失了一艘航空母艦,一艘巡洋艦,七艘驅逐艦,法國也損失了一艘驅逐艦。
更為嚴重的是,法國戰場上的失敗,英法必須為了尚可救出的部隊而努力。最終不僅失去了挪威戰役的勝利,更是失去了法國,偷雞不成蝕把米,也不過如此了。
這場戰役暴露了德軍許多的問題,比如艦隊實力不足,無力進行遠征作戰。強行發動的挪威戰役,其結果是讓德國海軍損失巨大。試問,如果當時英國海軍沒有判斷失誤,那么對于德國這支遠征部隊,結果會如何?
是否會面臨全軍覆沒的結局呢?我想這是肯定的,德國海軍根本無力抵抗英國海軍,遭遇的結果必然是被英國優勢艦隊殲滅于北海,進而全軍覆沒。
而同時疏忽大意,也是德國海軍損失巨大的主要原因。縱觀歷史,從沒有海軍能夠輕易投降,挪威海軍也不例外。而占據優勢的德國海軍卻忽略了挪威的戰斗意志。
其結果,就是多艘戰艦被弱勢的挪威海軍以炮臺,等將其重創。如果他們沒有疏忽大意,那或許他們還不至于損失如此慘重。
而英國呢?同樣也是疏忽大意,無視了德國海軍微弱的實力,認為德國海軍的目標不是弱小挪威,而是把英國當做目標。試問德國海軍那微弱的實力,真的足夠對英國發動一次登陸作戰嗎?
難道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是一個傻子?打算以卵擊石,正面挑戰英國皇家海軍嗎?但英國人沒有考慮這些,最終結果就是錯失良機。
另一方面,明知道德國空軍活躍,卻還要派出艦隊硬碰硬,結果在挪威南部海域損失慘重。對航母也缺乏保護,偌大一艘光榮號航空母艦,卻沒有哪怕一艘主力艦跟隨,在只有兩艘驅逐艦的情況下就敢行動,最終被德國海軍送入海底。
可以說,如果德國海軍實力再強一點,那么英國海軍可能就會完敗了。
但總的來說,盡管雙方都犯下了許多錯誤,但最終的勝利者,就只有德國一個。因為通過挪威戰役,德國不僅確保了自己的鐵礦砂不受影響,德國海軍的潛艇部隊也有機會進入大西洋,對英國海軍和運輸船進行打擊。
相比于德國海軍的損失,日后英軍損失的會更多。如果不是德國及時拿下挪威,那么以后的戰斗會如何,尚且不好說。或許德國將很快就面臨敗亡的命運,也未可知。
結語對于德國人而言,挪威戰役是一次史詩般的慘勝。以德國海軍水面艦隊元氣大傷為代價,換來了對挪威的征服。我們不能說這次行動是徹底失敗的,但也不能說它是完全勝利。
但可以確認的是,挪威戰役的勝負,決定了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大西洋上的態勢。也為德國狼群戰術的實施,提供了契機。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