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氣高溫會爆炸嗎—氮氣受熱后有沒有爆炸危險
據(jù)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報道,德國批評了烏克蘭政府西方德國給烏克蘭提供磷彈和集束的要求。
德新社報道也稱,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拒絕了烏克蘭的集束彈藥和磷彈要求,說北約不提供此類武器。
磷彈,其實是一個大類,包括用磷制造的,也包含用白磷制作的,其中最危險的就是白磷,它堪稱是“死亡”,被攻擊的士兵,死亡往往都很痛苦。
,是以白磷為主的,是一款非常具有殺傷性的武器,因為在投放之后在空中炸開會形成絢麗的煙花,所以有人也將其稱之為“恐怖煙花”。
白磷的燃點非常低,著火點為40℃,投放后,因為摩擦或者緩慢氧化產(chǎn)生的局部熱量超過40℃就會發(fā)生自燃,因為極其容易自燃,所以平時保存白磷的時候,只能將它們保存在冷水中。
的恐怖之處在于,它所發(fā)起的傷害是全方位的:高溫,煙霧,有毒氣體。與氧氣接觸之后就會發(fā)生自燃,同時釋放出1000℃以上的高溫,同時釋放出有毒的煙霧。處于周圍的士兵,極其容易被高溫灼傷,或者被煙霧刺激眼睛,白磷對人體有毒,通過皮膚接觸大量的白磷還會導致多器官衰竭死亡。
其實,這還不是最恐怖的地方,在設計時添加了提升附著力的粘稠劑,它很容易沾染到你的衣服或者身體上,只要身體沾染了白磷,它就會一直燃燒下去,持續(xù)的高溫還會引燃衣服以及血肉,甚至還會鉆入到骨骼當中,燒穿骨骼都是有可能的,在燃燒過程中還會釋放出1000℃的高溫,造成致命傷害。
白磷造成的燃燒無法被撲滅,水雖然能短暫的隔絕白磷與氧氣,但是水汽蒸發(fā)之后,白磷又會自燃,直到燒光一切。
在戰(zhàn)場上,醫(yī)生還遇到過用手術刀切開傷員的傷口后,傷口內(nèi)部的粉末接觸到氧氣之后又在手術臺上復燃,想要撲滅它極其困難,要么是等到白磷燃燒殆盡,要么是等到氧氣消耗殆盡后熄滅,但下次接觸到氧氣還會自燃,無論是哪一種,對于傷員來說都是致命的折磨。
也不是沒有缺點,如果在戰(zhàn)場中遇到了,要盡可能的找能遮蔽身體的遮蔽物,比如:汽車,建筑物,最好的地方是在水中,因為下落速度較慢,如果身邊有條件的話,還是能夠躲避的,但是有毒的氣體就很難躲過去了,盡快離開爆炸現(xiàn)場才是上上策。
,因為實在是太恐怖了,在使用時存在爭議,根據(jù)《聯(lián)合國常規(guī)武器公約》,規(guī)定禁止對平民使用白磷作為燃燒武器,但是這一條例只有大約80個國家簽署,沒有簽署該條例的國家在使用時禁忌就少了很多。
而且,如果被用于照明或者是當做,不在禁用行列,所以即便是戰(zhàn)場上出現(xiàn)了磷彈,也不一定違反國際法。
當然了,很多時候,國際法只是自我約束,違反國際法往往也沒啥后果。比如:集束彈也被列為禁用武器,但烏克蘭也在向西方索要集束彈。
也是違禁武器,但誰都知道萬一打紅了眼,也是有可能上場的。
而且,烏克蘭已經(jīng)使用過了,俄羅斯國防部發(fā)言人科納申科夫在去年指出,烏軍在基輔郊外的戈斯托梅爾機場附近使用含磷彈藥;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在去年3月份表示,烏軍在烏克蘭一個居民點附近使用了,而燃燒后產(chǎn)生的有毒煙霧對平民而言是致命的。
這次烏軍索要磷彈,為啥西方國家會拒絕呢?
1:烏克蘭索要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雖然西方國家一直在援助烏克蘭,比如:美國俄亥俄州氯乙烯泄漏事故發(fā)生之后,俄亥俄州民眾甚至說自己是“烏克蘭的領土”,痛斥美國只關注烏克蘭,不關心國內(nèi)居民的死活。但是援助也讓西方國家逐漸吃力,一些國家的庫存甚至被掏空,繼續(xù)援助下去很吃力。
2:德國拒絕烏克蘭并不令人意外,因為德國在援烏問題上一直都很不積極,也因此被西方國家稱為“兩面派”,芬蘭甚至還聯(lián)合多國逼著德國援助烏克蘭豹2。如今剛援助完豹-2,烏克蘭又要磷彈,德國顯然不想繼續(xù)援助了。
3:磷彈的使用還是存在爭議的,如果對平民使用,或者誤傷平民,很容易被國際輿論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