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寶馬的銷售情況_華晨寶馬銷量 搜狐汽車
4月24日,華晨中國發布公告稱:近期有媒體發表若干有關沈陽市政府可能向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的控股股東,透過其全資附屬公司遼寧鑫瑞汽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實際持有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約30.43%權益,現正進行重整)收購本公司股份的報道。董事會謹此澄清,據本公司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后所知、所悉及所信,本公司并不知悉媒體報道所述事宜及當中所載資料的來源。
據悉,近期有報道表示沈陽市政府在討論可能收購正在破產重整的華晨汽車集團持有的華晨中國30%股權,借此間接持有華晨中國旗下合資企業華晨寶馬的股權。受該消息影響,華晨中國一度漲超11%,截至收盤漲5.25%,報收3.21港元/股,總市值162億元。
自2022年10月華晨復牌以來,這是其難得的高光時刻。數據顯示,去年華晨復牌首日暴跌63%,復牌3日跌近70%。
不僅股價下跌,其利潤更是“跌跌不休”。3月29日,華晨中國公布2022年年度財務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華晨中國綜合收入11.31億元,同比下滑47.2%;凈利潤同比減少40.25%至71.47億元,基本每股盈利下滑至1.42元。
華晨中國表示,綜合收入減少主要原因是剔除華晨雷諾之輕型客車及MPVs銷售額所致。此外,上海新冠疫情,干擾業務運作,來自華晨東亞汽車金融收益大大減少。
但業內認為,盈利下跌的主要原因是華晨寶馬股權變更。隨著2022年2月份華晨寶馬完成股權變更,華晨寶馬并表寶馬集團,華晨寶馬作為合資企業為華晨中國貢獻凈利潤由145.15億元大幅減少83.6%至23.8億元。
回望華晨的過往,其子品牌金杯曾一躍成為中國輕客市場的第一品牌,市占率最高時達到75%;之后華晨又創建華晨中華,與田野汽車產出中興,接手三江雷諾,促成金杯與通用合資……
在一系列商業操作中,外界最關注的、也是華晨最成功的項目是2003年5月,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與寶馬汽車集團合資成立的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雙方分別持股50%。
在中國市場極受歡迎的寶馬毫無疑問是個金娃娃,曾為華晨帶來大量的利潤收入。但好景不長,2018年,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的擴大開放重大舉措中,中國決定大規模放寬市場準入,其中包括了放寬外資股比限制。
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汽車行業將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對外資的限制。
此后,寶馬集團以36億歐元收購了華晨寶馬25%的股份,并于2022年宣布寶馬集團在華晨寶馬的持股比例已從50%提升至75%,新合資合作有效期將延長至2040年。
華晨從此走向下坡,不過真正擊垮它的并非寶馬集團增加股比,而是始終不振的自主業務、滾雪球一般不斷增加的債務。
因中國汽車市場競爭不斷加劇、馬太效應顯現,華晨自主車型逐漸被市場拋棄,再加之早期金融隱患爆發,一系列問題導致華晨寶馬的高額凈利潤也漸漸堵不上虧損的大洞。
數據顯示,華晨中國2019年凈利潤為67.63億元,其中,華晨寶馬貢獻了76.26億元,剔除華晨寶馬之后,華晨虧損8.63億元;2020年,華晨中國凈利潤40.45億元,剔除華晨寶馬后,虧損為3.4億元。
2020年10月23日,華晨繼多筆貸款和非標逾期后,首次發生實質性違約,未能兌付私募債券“17華汽05”;11月16日,華晨集團公告稱,華晨汽車已構成債務違約金合計65億元,逾期利息1.44億元;據華晨集團2020年債券半年報顯示,其集團總負債高達1328.44億元,扣掉商譽和無形資產后,其資產負債率為71.5%,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326.77億元……
此后,華晨便成了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進入破產重整。2022年雖然復牌,但市值及股價并未見漲。本次因一則傳言股價回升,也是市場看好寶馬,并非華晨之功。
歸根結底,良好的戰略投資眼光能帶來短暫的盈利,但汽車制造業不同于服務業,想要在這一賽道長久的走下去,最重要的還是能否拿出過硬的產品。
據2022財報顯示,華晨中國主要業務為聯營公司華晨寶馬在中國制造及銷售寶馬汽車,附屬公司寧波裕民及綿陽瑞安制造及銷售汽車零部件,以及附屬公司華晨東亞汽車金融提供汽車金融服務。
也就是說,目前華晨中國業務主要圍繞華晨寶馬的生產銷售,同時制造零部件或提供汽車金融服務,自主車型崛起仍是鏡花水月,未來何去何從更是一片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