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芬河一日游最佳攻略—綏芬河一日游最佳攻略圖
作者:王新民
綏芬河是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人口不足10萬。城市雖然小,名氣卻很大,不同風格的景區吸引著眾多的游客,其中,國門景區是綏芬河的旅游熱點。
綏芬河地處東北經濟區域的中心地帶,是中國通往日本海的唯一陸路貿易口岸,距俄國遠東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參崴230公里,有一條鐵路、兩條公路與俄羅斯相通。是中國參與東北亞多邊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窗口”和“橋梁”。
綏芬河是一座風光秀麗的山城,坐落在長白山北端,是1992年國務院批準為中國首批沿邊擴大開放城市。1999年6月,經中俄兩國政府外交換文,設立綏芬河中俄互市貿易區。
作為國際通商口岸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現在是國家一類口岸,承擔著中俄貿易進出口中轉分撥和客運任務。
綏芬河公路口岸分為國門景區、旅客檢驗區、貨物檢驗區三個部分,其中的國門景區,是中國境內唯一縱跨國境通道的景區,也是中國國門景區中唯一集三大國門于一體的景區。
綏芬河國門景區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內有“兩碑、兩房、四門、二十四景”,特別是其中的“國門八景”,深受游客喜愛。
景區內的巨石上刻著“丅”字形線條,表示中東鐵路,老式蒸汽機車象征著綏芬河是座火車拉來的城市。
這座邊境線雕塑,介紹了中國與俄羅斯邊境線總長度為4374公里,其中黑龍江省境內長度為2981公里,而綏芬河與俄羅斯邊境線長度為27公里。
1986年9月5日,綏芬河火車站站長等人,前往蘇聯蘇格羅捷闊沃火車站拜訪,并向當地蘇中友協贈送了500公斤西瓜,被譽為“西瓜外交”。
取景框里的國門,許多游客都會在這個地方拍照留念。
金水池
2005年7月,原國務院總理朱镕基親臨綏芬河國門景區,并題詞“百年口岸”。
友誼湖
這座長5.35米,高3.4米,厚1.2.米的景觀雕塑,以紅色旗幟為創意原型,配以綏芬河地形圖,精確刻畫了邊陲小鎮的地理坐標。
第一代國門,1987年10月26日,綏芬河市與蘇聯濱海邊疆區易貨貿易正式開通,在天長山腳下小綏芬河南中俄邊境附近,雙方各設立一處鑄鐵手動檔桿,用以規范過境人流和車流,這就是綏芬河國門的雛形,被稱之為“第一代國門”。
當年,李鵬總理來到這個簡易的國門前,囑咐陪同在身邊的黑龍江省省委書記孫維本,“我們一定要建起一座屬于自己的真正的國門”。
第二代國門,兼具聯檢通道和旅游觀光兩個職能,是一座集過客、過貨和旅游為一體的建筑,始建于1990年10月,落成于1991年10月1日。國門建筑面積726平方米,形似火箭發射架。2014年,第三代國門建成,二代國門成為新國門景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代國門,見證了綏芬河公路口岸從1988年汽車臨時過貨運輸口岸,到1994年國家客貨運輸一類口岸的歷史,成為一個時期綏芬河的標志性建筑。
第三代國門,中國北方最高國門,位于國門景區正中心,始建于2012年8月,2014年底投入使用。第三代國門高51.8米,長81.8米,跨度54.1米,雙向8車道通行。
該國門設兩部電梯,主體建筑共分九層,象征著中華民族至高無上的民族尊嚴。5、6兩層可供游客觀光眺望,一睹中俄兩國風貌。
我選準角度,把三代國門框在一起,拍下了這張照片。
原界碑,1992年6月至1999年12月,中俄共同進行了勘界工作,沿著實地確定的邊界線走向,樹立了一定數量的界標,對界線加以標識。根據雙方協議,中俄國界357號界標設立于中國綏芬河與俄羅斯波格拉尼奇內公路口岸中方一側。
國門新界碑設立后,原老界碑保存在綏芬河博物館,成為特定時期的歷史見證。由于新界碑當時沒有對外開放,故在此處設立一界碑,供游人參觀。該界標石厚23cm,底座高40cm,底座長和寬為180cm。
嘎麗婭面包房,典型的俄式風格建筑,內設面包烘烤爐,俄式酸奶、冰激凌生產設備以及簡餐廳。面包房取材于原嘎麗婭餐廳原型,采用木質結構建造,具有濃厚的俄羅斯田園風格。
2018年9月正式對游客開放的357號界牌,材質為大理石,基座上鑲嵌黃銅板雕刻銘,字體凸出,樣式大方,形式簡潔。
中俄國界357號界標記(銘牌)
維護國界尊嚴,嚴禁非法越界(銘牌)
地面開放窗口造型,地面用不同顏色的石材和線條鋪設成中國傳統的窗口造型,標志和寓意著口岸的窗口地位和作用,是對外開放的窗口、對俄合作的窗口、通江達海的窗口。
這一造型與兩塊銘牌與公路零公里標識互相呼應,相得益彰,既凸顯了界標與國界作為主權象征的莊嚴神圣,又展示了綏芬河口岸作為中國東北最大的公路口岸開放包容的嶄新姿態。
20世紀80年代,中蘇易貨貿易開通,隨著1987年10月26日《蘇聯(波格拉尼奇內)和中國(綏芬河)兩個邊境地區逐步開展易貨貿易議定》的簽訂,中蘇兩國在雙方邊境線兩端,分別設立會唔房一座,以便加強會晤、
擴大交流和調停事端,一方有會晤要求,另一方即趕到召集方會晤房進行會談。這里就是當年中方會晤房的原址和原房。
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曾親臨綏芬河國門和會晤房,關心看望邊防戰士。
透過會晤房窗戶玻璃,看到室內桌椅陳設。
會晤房的圍欄有著這樣的提醒
經過地下通道,可以進入景區的另一部分,參觀第一代國門、會晤房和新界碑。
裝飾講究的第三代國門觀景平臺,兩側墻壁的老照片,介紹著綏芬河的滄桑歷史。
1930年綏芬河全景
中東鐵路開工儀式
1909年的綏芬河火車站
堂
中東鐵路隧道
1990年,綏芬河中蘇公路正式開通
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門
九十年代初中蘇邊境上的貿易大集
中俄國際大鐵路
在40多米的高空觀景玻璃棧道上,可以清晰的看到中俄雙方通過國門的所有車輛,以及接受過境檢查的過程。
中國境內等待接受檢查的過境車輛
即將進入中國境內接受檢查的大巴車
中俄兩國邊境線上的道路狀況明顯不同
距國門不遠處的中國境內,綏芬河城市的樓房高大宏偉。
距國門不遠處的俄國境內,有一片正在施工的現場。
透過玻璃,眺望俄方,俄國境內山間的一座教堂清晰可見。
邊境線上的鐵絲網和中文提示
2023年8月14日拍攝于綏芬河國門景區,8月25日編輯于大連旅順。(部分照片和文字選自網絡,特向作者致謝)
責編:黃素梅《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