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戈維亞古羅馬引水渠,塞維利亞羅馬水渠
寫在15天土耳其長途旅行的最后一站,有些碎碎念,有些悵惘與留戀。
2017年春節我和我爸去西班牙旅行過節,第一站就來到了馬德里北部的塞戈維亞(Segovia),第一次見識到了古羅馬引水渠的宏偉,那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羅馬水渠。
2018年9月,我們在土耳其的最后一天,從最后一站的埃及市場離開,就踏上了去往機場的路,準備回國了。路上我們又經過了這座高高的拱橋,十幾天前第一眼看見它的時候我就想起了塞戈維亞的引水渠,果然這座巨大的建筑也是。
公元373年,當時的國王瓦林斯(Valens)下令修建的引水渠,目的是要把城內400多公里長的引水渠、30多座橋梁和100多個儲水池連接起來。公元542年,朱斯提尼安大帝又用了7000多奴隸在教堂廢墟上建了一座巨大的地下水宮,為宮廷供應水,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拜占庭的圍城斷水之需,這就是伊斯坦布爾地下的最大耶萊巴坦水宮。
到奧斯曼帝國時期,水宮被廢棄,也被人們遺忘了。直至十六世紀中期荷蘭人無意中發現了它,才讓它重見天日。水工入口就在藍色寺和圣索菲亞大教堂附近,大家都意識不到它的存在。據說老城的居民總能在夜間聽到地下有潺潺的流水聲,無人知道緣由也無人去探究。上個世紀60年代,一位考古學家在藍色寺附近發現了這個入口。
這個復雜精致的龐大系統成為了古羅馬水利工程最偉大的成就之一,瓦林斯引水渠也成為了這座城市最明顯的標志之一。古老的伊斯坦布爾的古跡數不勝數,我們還經過了一棟粉色的建筑,那是1888年,巴黎到土耳其的東方快車始發站,現在已經成為了地鐵站。
我站在引水渠下的草地旁,看著即將落幕的夕陽,流浪的小貓,即將說再見的導游吉米,一股留戀再次涌起,悵然若失。
15天的行程讓我最記憶深刻的不是風景,不是歷史,不是拉著我們合影的和善當地人,是來自土耳其最大旅行社Flex travel的我們的導游吉米。不僅是面面俱到的提醒、熟練的中文、友好的態度,正值勇敢勸誡無禮游客的行為,不僅是早晨在酒店前臺等我們集合的時間還在查字典學中文的刻苦,特別令人感動的一幕,是參觀完綠色寺之后,在布魯薩車上休息的時候。
我記得很清楚,一個小孩兒來要錢,他沒有給孩子錢,也沒有轟他走,而是跟孩子說:“你不可以直接要錢,要用自己的勞動掙。”轉身從車里拿了兩瓶礦泉水,說,你可以把這個水賣了換錢。司機還抱起他讓他看我們的相機,跟他玩兒。想想,如果給了孩子錢,他以后還會這么要,如果不給視若無睹,轟走,孩子心里也會有陰影。吉米都沒有干,而是選擇了教育的方式,我對此頗為驚訝轉瞬為欽佩。
不一會兒阿塔圖爾克機場到了,依依不舍也終歸有揮別的一刻,吉米面對我們的鏡頭用中文和土耳其語說著:“歡迎大家到土耳其旅游!”
人生有一種待辦事項,叫旅行。我們期待著未來不可知的日子里,邂逅世界更多的有意思,遇見更多的善良。
簽證:
土國的簽證可能是世界上最好辦的簽證吧,自助線上電子簽秒出。
土耳其并不存在什么過境簽,都是正正經經的簽證。在官網填寫信息,而且有中文版的,但是要注意,雖然是中文問題,你要用英文填寫,名字記得大寫首字母。60美元可以微信支付寶。我是才兩分鐘吧就收到了郵件,打印出來帶著,并且用完了回家也要留起來。如果在國內沒辦,在伊斯坦布爾機場的機器上就可以辦,有柜臺。一般情況下,國內的機場如果你沒有目的地簽證不會給你放行,當地的柜臺估計只適用于臨時需要出機場的人吧。
貨幣:
以前需要用美元或歐元到當地換里拉,去年12月底我去轉機的時候看兌換亭上赫然用中文寫著我們歡迎人民幣,所以人民幣也可以換了。
想買東西便宜別在機場買,那兒用美元結算,要找用里拉結算的,基本上是2018年夏天之前價格的三分之一。
開放時間:
絕大多數的博物館除了周一,每天都開放,皇宮也只在周一關閉。也有特殊的,所以做攻略的時候每個都要單獨查清楚,像托普卡帕宮(Topkapi Palace)周二關閉而非周一,多爾馬巴赫切宮(Dolmabahce Palace)周一和周四不開。安卡拉的絕大多數博物館在宗教節日的第一天都是閉館的。
另外,分別持續3天和4天的開齋節與古爾邦節宗教節日的第一天,所有的商店和集市都關閉。
氣溫:
土耳其一年四季的溫差很大,哪怕是同樣的時間,不同區域的溫度也不同。比如9月的海邊白天可以穿短袖兒,晚上就得穿長袖薄外套。
到了黑海沿岸地區、安那托利亞中東部,白天穿夏裝,海拔高和晚上就得穿棉衣了。還是那句話,飽拿干糧熱拿衣,多帶一件沖鋒衣累不死,不帶就有可能凍死。
作者:那敢情好了
文藝范兒獨立攝影師,旅行、美食、生活方式撰稿人
多平臺認證、簽約旅行家,美食達人
雙微:那敢情好了
圖文未經許可,禁止任何主體轉載或商用